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51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血液输送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盖板、介质腔板、下盖板连接而成;第一压电振子、第二压电振子、第三压电振子安装在上盖板和介质腔板之间;介质腔板从左至右设有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内均填充有一定压力的流体介质;下盖板上表面设有凹槽,柔性薄膜变形均作用于凹槽内;凹槽两端设有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连通凹槽和进口和出口。特色与优势:仿照生物组织的软体驱动,压电蠕动泵通过流体介质带动软体薄膜进行蠕动输送,驱动过程柔软温和,避免了血液的破坏;功耗低、结构简单、易集成且无电磁干扰。

A piezoelectric peristaltic pump for blood deli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血液输送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
技术介绍
血液健康是人类健康指标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血液输送在医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液的构成复杂、粘度大、血细胞易受损等各类限制因素,所以对血液输送泵结构及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蠕动泵具有结构简单、不易堵塞、对血液损伤小、能够双向泵送等优点被广泛的用于血液输送。中国技术专利号为CN205339728U的《一种用于血液管路自动传输的蠕动泵装置》,采用双出轴步进电机实现血液的泵送。但是通过电机驱动的蠕动泵,体积大、结构复杂、功耗高且存在电磁干扰,不便/无法用于集成化系统。压电泵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无电磁干扰等优点,在血液输送应用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无阀压电泵的输出性能低,难以满足血液输送的性能要求;有阀压电泵无法避免刚性驱动(压电振子高速振动进行驱动)对血细胞造成的损坏,同时血液在流经刚性阀片过程中,血液和血细胞之间的相对速度过大,速度梯度产生的剪切力易对血细胞产生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压电泵应用于血液输送的问题,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盖板、介质腔板、下盖板连接而成;所述上盖板和介质腔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电振子、第二压电振子和第三压电振子;所述第一压电振子、第二压电振子、第三压电振子均由金属基板和压电陶瓷晶片同心粘接而成;所述介质腔板上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压电振子配套安装;所述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压电振子配套安装;所述第三密封圈与第三压电振子配套安装;所述介质腔板从左至右设有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所述介质腔板下表面粘接有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和第三柔性薄膜;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和第三柔性薄膜均为高弹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盖板、介质腔板、下盖板连接而成;所述上盖板和介质腔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电振子、第二压电振子和第三压电振子;所述第一压电振子、第二压电振子、第三压电振子均由金属基板和压电陶瓷晶片同心粘接而成;所述介质腔板上表面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一压电振子配套安装;所述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压电振子配套安装;所述第三密封圈与第三压电振子配套安装;所述介质腔板从左至右设有第一介质腔、第二介质腔、第三介质腔;所述介质腔板下表面粘接有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和第三柔性薄膜;所述第一柔性薄膜、第二柔性薄膜和第三柔性薄膜均为高弹性薄膜;所述第一介质腔连通第一压电振子和第一柔性薄膜;所述第一介质腔由第一压电振子、介质腔板和第一柔性薄膜相连形成密闭腔体;所述第二介质腔连通第二压电振子和第二柔性薄膜;所述第二介质腔由第二压电振子、介质腔板和第二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刘海东钱超平俞迈黄子健罗罕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