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组织工程梯度多孔镁基金属构件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内植入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骨组织工程梯度多孔镁基金属构件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骨缺损是骨科医学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尺寸的骨缺损可自行愈合,而尺寸较大的骨缺损通常难以自动愈合,需要通过骨移植或者替代物植入进行治疗。现有的骨缺损治疗方法是采用镁基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材料,支架材料作为组织工程骨的基本构件,镁基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在人体内可降解吸收等特点,是一类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吸收)金属材料。由于镁基金属所具有金属材料的特性,其强度、塑性等都要远优于现已开始临床应用的陶瓷和高分子类可吸收材料,同时其弹性模量和密度更接近人体骨组织,并且具有促成周围新骨生成的能力等优势,因而其作为可吸收骨植入器件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及市场竞争力。而将镁基金属材料制备成多孔结构,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适当的强度,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能为细胞提供三维生长空间,其本身具有生物活性,能够诱导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及血管的长入,以达到修复骨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组织工程梯度多孔镁基金属构件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内核预制体、位于内核预制体外围且呈环状的外层预制体及位于内核预制体和外层预制体之间且呈环状的中间层预制体,所述内核预制体、中间层预制体及外层预制体均具有孔隙,且三者的孔隙均相连通,并且所述内核预制体、中间层预制体及外层预制体的孔隙率依次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组织工程梯度多孔镁基金属构件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内核预制体、位于内核预制体外围且呈环状的外层预制体及位于内核预制体和外层预制体之间且呈环状的中间层预制体,所述内核预制体、中间层预制体及外层预制体均具有孔隙,且三者的孔隙均相连通,并且所述内核预制体、中间层预制体及外层预制体的孔隙率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骨组织工程梯度多孔镁基金属构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预制体采用球磨后的镁粉压制而成的预制体,且所述内核预制体的球磨镁粉颗粒度介于500μm-10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骨组织工程梯度多孔镁基金属构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预制体的镁粉采用球磨后的球磨镁粉和气雾化后的气雾化镁粉相混合后的混合粉压制而成的预制体,且所述中间层预制体的球磨镁粉的颗粒度为200μm-500μm、气雾化镁粉的颗粒度为50μm-2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骨组织工程梯度多孔镁基金属构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预制体的镁粉也采用球磨镁粉和气雾化镁粉的混合粉压制而成的预制体,且所述外层预制体的球磨镁粉的颗粒度为100μm-200μm、气雾化镁粉的颗粒度为1μm-50μm。
5.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骨组织工程梯度多孔镁基金属构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冷等静压机,在恒定外加压力下进行预制体的制备:
将颗粒度介于500μm-1000μm的球磨镁粉进行压制,获得孔隙率较大的内核预制体;随后将内核预制体周围加入颗粒度介于200μm-500μm的球磨镁粉和颗粒度介于50μm-200μm的气雾化镁粉,待均匀混合后,在恒定外加压力下进行第二次压制,在中间层预制体的外围获得孔隙率小于内层预制体孔隙率的中间层预制体;最后在中间预制体周围加入颗粒度介于100μm-200μm的球磨镁粉和颗粒度介于1μm-50μm的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辰,柏关顺,徐永东,朱秀荣,任政,庞松,王军,邵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