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0041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驱避剂R2重量百分比为5‑20%、乳化剂重量百分比为5‑40%、蒸馏水重量百分比为40‑90%。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萜类驱避剂R2为活性成份,借助乳化剂的乳化作用,使其均匀稳定地稀释分散于水中形成纳米级乳液,使得被包合的萜类驱避剂R2达到增溶和控释的效果,实现药效的提高与延长,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具有良好的驱蚊活性,且产品成本低,制备方法简便,具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Terpene repellent R2 microemuls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以天然松节油中α-蒎烯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羟基香茅醛1,2-丙二缩醛(R2),分子式为C13H26O3,淡黄色液体,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稳定。研究表明,R2具有良好良好的蚊虫驱避活性。质量浓度为20%时的R2乙醇溶液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的驱避时间为5-6小时,质量浓度为10%和20%的R2乙醇溶液对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的驱避时间分别为4.5-5小时和5-6小时,均超过B级国家标准,可以作为驱避剂进行进一步的开发。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R2自身是一种较为粘稠且具有一定油腻感的有机化合物,如果仅仅简单地配制成溶液使用,会有较浓的气味,少数人在使用时还可能存在皮肤过敏的风险。此外,现有的剂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持效性不长、耐候性不理想、剂型稳定性差等不足,导致驱避剂的商品化受阻。驱避剂能够在不杀死蚊虫的情况下,有效防止人类被叮咬,对于控制蚊媒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蚊虫综合防制策略的重要组成。研发新型的驱避剂制剂对于充分发挥驱避剂的药效,克服驱避剂自身的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微乳液制剂可以实现被包合化合物的增溶和控释,实现药效的提高与延长。本文的特色在于,将植物源驱避化合物制备成微乳液溶液,丰富了驱避剂的剂型,对于驱避剂的广泛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驱避剂R2重量百分比为5-20%、乳化剂重量百分比为5-40%、蒸馏水重量百分比为40-90%。在本专利技术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中,所述的驱避剂R2为羟基香茅醛1,2-丙二缩醛,所述的乳化剂为吐温-40、吐温-80、聚氧乙烯蓖麻油-30、聚氧乙烯蓖麻油-35、聚氧乙烯蓖麻油-40或曲拉通X-100。在本专利技术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中,所述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为O/W型微乳液,平均粒径范围为1-100nm。一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制备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按照重量百分比5-20%称取的萜类驱避剂R2和重量百分比5-40%称取的乳化剂放入一个容器中,将容器放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在200-800r/min的搅拌速率下混合均匀,充分混匀得到萜类驱避剂R2、乳化剂组成的油相;步骤二:将按照重量百分比40-90%称取的蒸馏水加入步骤一所得的萜类驱避剂R2、乳化剂的油相中,将容器放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在200-800r/min的搅拌速率下混合均匀,充分混匀得到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储藏半个月后,再用离心机以200-800r/min的速度离心15-30min,得到澄清透明无变化的成品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在本专利技术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在10-30℃的温度环境下制备。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这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以萜类驱避剂R2为活性成份,借助乳化剂的作用,使其均匀稳定地稀释分散于水中形成纳米级乳液;由于微乳液是自发形成的热力学分散体系,稳定性强,低粘性,超低表面张力,利用微乳将R2进行包合,萜类驱避剂R2在水相中分布均匀,高效増溶,制成水基型微乳液驱避剂,即可以实现驱避化合物的乳液,提高驱避剂的耐候性;又可以实现驱避化合物的缓慢释放,实现延长驱避效果的目的,还可以增加驱避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使得剂型更加稳定;在不使用有机溶剂的情况下,解决了萜类驱避剂R2的低水溶性问题,同时改善了萜类驱避剂R2产品的稳定性,对于拓宽萜类驱避剂R2的应用范围,推动其商品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取15g吐温-40/吐温-80/聚氧乙烯蓖麻油-30/聚氧乙烯蓖麻油-35/聚氧乙烯蓖麻油-40/曲拉通X-100,与15g萜类驱避剂R2放入同一个容器中,将容器放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在25℃的温度环境下,以800r/min的搅拌速率下混合均匀,充分混匀得到萜类驱避剂R2、乳化剂组成的油相;再将70g去离子水加入所得的萜类驱避剂R2、乳化剂的油相中,将容器放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在25℃的温度环境下,以200r/min的搅拌速率下混合均匀,充分混匀得到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该微乳液为O/W型微乳液,平均粒径48.50nm,R2包合率为15%,澄清透明;将步骤二所得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储藏半个月后,再用离心机以600r/min的速度离心20min,得到澄清透明无变化的成品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该微乳液对白纹伊蚊的药效达到或超过国标GB/T13917.9-2009规定的B级标准:有效保护时间大于或等于4h。实施例2取18g吐温-40/吐温-80/聚氧乙烯蓖麻油-30/聚氧乙烯蓖麻油-35/聚氧乙烯蓖麻油-40/曲拉通X-100,与12g萜类驱避剂R2放入同一个容器中,将容器放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在20℃的温度环境下,以300r/min的搅拌速率下混合均匀,充分混匀得到萜类驱避剂R2、乳化剂组成的油相;再将70g去离子水加入所得的萜类驱避剂R2、乳化剂的油相中,将容器放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在20℃的温度环境下,以300r/min的搅拌速率下混合均匀,充分混匀得到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该微乳液为O/W型微乳液,平均粒径26.05nm,R2包合率为15%,澄清透明;将所得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储藏半个月后,再用离心机以600r/min的速度离心20min,得到澄清透明无变化的成品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该微乳液对白纹伊蚊的药效达到或超过国标GB/T13917.9-2009规定的B级标准:有效保护时间大于或等于4h。实施例3取40g吐温-40/吐温-80/聚氧乙烯蓖麻油-30/聚氧乙烯蓖麻油-35/聚氧乙烯蓖麻油-40/曲拉通X-100,与20g萜类驱避剂R2放入同一个容器中,将容器放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在10℃的温度环境下,以200r/min的搅拌速率下混合均匀,充分混匀得到萜类驱避剂R2、乳化剂组成的油相;再将40g去离子加入所得的萜类驱避剂R2、乳化剂的油相中,将容器放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在10℃的温度环境下,以800r/min的搅拌速率下混合均匀,充分混匀得到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该微乳液为O/W型微乳液,平均粒径1-100nm,R2包合率为15%,澄清透明;将所得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储藏半个月后,再用离心机以200r/min的速度离心30min,得到澄清透明无变化的成品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该微乳液对白纹伊蚊的药效达到或超过国标GB/T13917.9-2009规定的B级标准:有效保护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n驱避剂R2重量百分比为5-20%、乳化剂重量百分比为5-40 %、蒸馏水重量百分比为40-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
驱避剂R2重量百分比为5-20%、乳化剂重量百分比为5-40%、蒸馏水重量百分比为4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避剂R2为羟基香茅醛1,2-丙二缩醛,所述的乳化剂为吐温-40、吐温-80、聚氧乙烯蓖麻油-30、聚氧乙烯蓖麻油-35、聚氧乙烯蓖麻油-40或曲拉通X-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为O/W型微乳液,平均粒径范围为1-100nm。


4.一种萜类驱避剂R2微乳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按照重量百分比5-20%称取的萜类驱避剂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圣良邹晨阳程晨司红燕王宗德范国荣陈尚钘王鹏罗海贺璐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