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介入腿部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034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神经内科介入腿部锻炼装置,包括底梁、座椅、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配重块和拉绳,第一支架的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右端固接有竖杆,竖杆的底部固接有横杆,第一转轴上固接有凸轮,第二支架的顶杆和底梁之间对称固接有导向杆,配重块在导向杆上设有若干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病人坐在座椅上,将脚部勾住横杆,然后膝盖弯曲,小腿发力将横杆举起,横杆举起的过程中带动竖杆,第一转轴和凸轮转动,凸轮转动时通过拉绳提起配重块,配重块的重力通过横杆作用与病人腿部,起到加重的作用,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调整配重块的个数从而改变锻炼的强度,本装置能起到很好地锻炼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介入腿部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介入腿部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技术和内科技术、外科技术一起并称为三大医学技术;相对于后两者,它是一门年轻的技术,既独立于内外科技术之外,又和它们交叉并存,协同发展。介入技术以其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而分为心脏介入、外周介入和神经介入三大类。神经介入技术顾名思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它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随着对许多疾病认识的深入和理念的更新,神经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成为热门学科,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神经内科病人大多伴随着行走不便的问题,在进行介入手术后,通常需要辅助物理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介入腿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梁、座椅、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配重块和拉绳,所述底梁为钢管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座椅包括坐板和背板,所述坐板通过支撑柱与底梁固接,所述背板固接在坐板的后侧,所述第一支架固接在座椅左前方的底梁上,第一支架的上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右端伸出到第一支架外并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接有水平指向右侧的横杆,所述横杆上包覆有海绵垫,第一转轴的中部还偏心固接有椭圆形凸轮,所述第二支架固接在座椅左侧的底梁上,第二支架的顶杆和底梁之间对称固接有导向杆,第二支架的前侧上部之间固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配重块上对称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介入腿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梁、座椅、第一支架、第二支架、配重块和拉绳,所述底梁为钢管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所述座椅包括坐板和背板,所述坐板通过支撑柱与底梁固接,所述背板固接在坐板的后侧,所述第一支架固接在座椅左前方的底梁上,第一支架的上部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右端伸出到第一支架外并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接有水平指向右侧的横杆,所述横杆上包覆有海绵垫,第一转轴的中部还偏心固接有椭圆形凸轮,所述第二支架固接在座椅左侧的底梁上,第二支架的顶杆和底梁之间对称固接有导向杆,第二支架的前侧上部之间固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配重块上对称设有导向孔,两个导向孔与导向杆滑动连接,配重块在导向杆上设有若干个,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最顶部的配重块中心固接,拉绳的另一端经导向轮导向后与凸轮偏心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介入腿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沿从前向后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为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丰都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