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032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4
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药夜不能充分混合的问题,包括第一主管,第一主管下端设有第二主管,第二主管下端设有腔内管,第一主管外侧设有进药管,第一主管腔内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下端设有搅拌叶片,第二主管腔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外径等于第二主管的内径,第二转轴左端安装有槽轮,第二主管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有拨盘,拨盘上设有圆柱销,第三转轴左端安装有蜗轮,蜗轮一侧啮合有蜗杆,本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设有混合机构,可以使药夜进行混合,另外通过转动机构可以使分隔板间隙式的旋转,使药夜得以充分混合,从而提高药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肿瘤内科医疗器械
,具体为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肿瘤治疗只能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中药等几种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切除肿瘤是在癌细胞没有转移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好,放疗和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很多好的细胞,经过放疗和化疗的病人身体的免疫力严重的下降,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慢,其它内脏器官也受到一定的伤害,所以在肿瘤内科的临床中,治疗腔内肿瘤时,都是将药管的一头探入体内患病部位进行给药,但同时多种药液同时注入药管时,缺乏混合机构,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剂量或其他一些需要快速溶解于其他药液中的药物来说不利于药液的混合,就算有的装置拥有混合机构,混合时间也不够长,不能够使药液充分混合进而提高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药夜不能充分混合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包括第一主管,第一主管下端设有第二主管,第二主管下端设有腔内管,第一主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管(1),第一主管(1)下端设有第二主管(2),第二主管(2)下端设有腔内管(3),第一主管(1)外侧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进药管(4),第一主管(1)腔内设有可左右转动的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下端设有多个搅拌叶片(6),第二主管(2)腔内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上设有位于第二主管(2)内的分隔板(8),分隔板(8)的外径等于第二主管(2)的内径,第二转轴(7)左端贯穿第二主管(2)且同轴安装有槽轮(9),第二主管(2)左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转轴(7)平行的第三转轴(10),第三转轴(10)上设有拨盘(11),...

【技术特征摘要】
1.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管(1),第一主管(1)下端设有第二主管(2),第二主管(2)下端设有腔内管(3),第一主管(1)外侧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进药管(4),第一主管(1)腔内设有可左右转动的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下端设有多个搅拌叶片(6),第二主管(2)腔内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第二转轴(7),第二转轴(7)上设有位于第二主管(2)内的分隔板(8),分隔板(8)的外径等于第二主管(2)的内径,第二转轴(7)左端贯穿第二主管(2)且同轴安装有槽轮(9),第二主管(2)左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转轴(7)平行的第三转轴(10),第三转轴(10)上设有拨盘(11),拨盘(11)上设有可拨动槽轮(9)转动的圆柱销(12),第三转轴(10)左端同轴安装有位于拨盘(11)左侧的蜗轮(13),蜗轮(13)一侧啮合有竖直方向的蜗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内科腔内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管(1)内设有传动箱(15),传动箱(15)经多个连接杆固定在第一主管(1)上,传动箱(15)内设有上下轴向的电机(16),电机(16)一端同轴安装有第一齿轮(17),第一转轴(5)贯穿传动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婷李鑫王娜宋飞雪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