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透智能服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029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透智能服务系统,包括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血压测量子系统、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血压测量子系统、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均与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连接;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连接在医院信息系统上。采用RFID射频感应作为链接,实现患者多项生命体征数据在血透治疗过程中定时的进行BP采样自动测量,通过中心工作站控制自动传输到血透治疗管理中心。从而免除血透室千遍一律的测量记录以及数据输入等一系列繁琐而又重复的工作提高血透室诊疗效率,通过信息系统的传输可以在发生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快速处理,确保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透智能服务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服务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RFID射频感应作为链接,实现患者多项生命体征数据在血透治疗过程中定时的进行BP采样自动测量的血透智能服务系统。
技术介绍
2015年我国血液透析人数约39.2万人,同比2014年的34万人增长了15.29%,2016年我国血液透析人数约45.4万人。近几年我国血液透析人数如下图所示:血液透析是维持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的重要手段,血液透析的原理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如大分子物质不能有效清除、血容量波动大、电解质波动大,血液透析甚至会带来一些并发症。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血液透析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正确的饮食护理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支持及改善病情的保证。而建立及维护一条良好的可供患者长期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通路就更为重要,也是保证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关键。血液透析科护士是维护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一使者。一旦操作不当发生闭塞,对患者精神上、肉体上、经济上造成痛苦、创伤和损失,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生存质量和生命的长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血压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重,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两种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最主要方式,采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患者比例大约为9:1。干体重是指血液透析患者所能承受的最低体重,在无水肿状态下,透析中无不适症状及低血压¨干体重设置过低会导致透析中的血容量下降而发生低血压;相反,干体重设置过高会导致水潴留而发生高血压和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为临床确定理想的干体重、设置合适的超滤量提供可靠依据。这是因为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的程度与自身的干体重设置关系密切,当干体重设置过低,脱水明显,超过组织再充盈的代偿能力,血容量可明显下降,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抽搐、出汗、甚至血压下降等并发症;干体重设置过高,在透析后仍有水潴留症状,可引起高血压,加重心脏损害。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进行实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评价患者干体重以及有助于避免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通过对100例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透析中实时动态血压监测,对病情稳定组患者观察发现,在透析过程中,患者所能耐受的血压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少数患者在透析结束时超滤量可超过血容量20%时,无不适症状和低血压,这是因为影响透析过程中血压的因素包括血容量、外周血管阻力、心功能及有无自主神经病变等多方面,其中血容量是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重要原因。血容量变化与超滤量及水分由组织间隙向血管内的再充盈速率有关。不同患者和不同疾病状态的组织再充盈能力可以有明显的差异,某些患者对血容量变化耐受较好,当超滤量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临床可无明显不适;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肺动脉高压和充血性心衰等疾病时,再充盈能力较差,其所能耐受的血容量变化可能较小,对血压的影响也就较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原因除了原发性高血压以后引起肾功能衰竭和肾损害的高血压、肾脏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外,还有一些与血液透析有关的因素导致高血压。为了使高血压的诊断准确无误,有针对性地进行降压治疗,不至于使血压过高或过低而影响预后,就应该为血液透析患者选择一个能确切反映透析间隔期血压水平的时间点来进行血压测量,当然动态血压不失为血压监测的最好方式,但存在反复测量费用较高,连续袖筒绑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的血液循环,从而造成患者透析治疗的不利之处。同时个体因素存在的差异血压监测结果也会存在不同的数值。因而透析前低血压可能反映了基础心脏病的严重性或过分积极地降压治疗导致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而增加了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血液透析患者的降压治疗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条件下进行,不可将透析前血压降的过低。对于长期血液透析的高血压患者,把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对提高血液透析的疗效非常重要。临床实践证明:在血透治疗期间把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可使终末期肾衰的进展明显减缓,有效提高肾衰患者晚期存活率。因此做好血透过程中患者的血压监测和体重对于整体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RFID射频感应作为链接,实现患者多项生命体征数据在血透治疗过程中定时的进行BP采样自动测量的血透智能服务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血透智能服务系统,所述血透智能服务系统包括: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血压测量子系统、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血压测量子系统、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均与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连接;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连接在医院信息系统上。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包括:患者手腕上佩戴的RFID射频卡和信息识别模块。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血压心率测量子系统包括:血压心率定时测量仪和记录器。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包括:体重传感器、放大整形器、数模转换器、单片机;体重传感器连接放大整形器,放大整形器连接数模转换器,数模转换器连接在单片机上。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包括:远红外加热组件、温度传感器、电源组件和PTC微型加热板;远红外加热组件和温度传感器均连接在PTC微型加热板上,电源组件给远红外加热组件、温度传感器、PTC微型加热板供电。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下属的一个管理子系统,所述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将血透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院信息系统系统连接起来。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血透智能服务系统,采用RFID射频感应作为链接,用一种智能控制的方法实现患者多项生命体征数据(血压、心率、体重)在血透治疗过程中定时的进行BP采样自动测量,通过中心工作站控制自动传输到血透治疗管理中心。从而免除血透室千遍一律的测量记录以及数据输入等一系列繁琐而又重复的工作不仅提高血透室诊疗效率。而且通过信息系统的传输可以在发生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快速处理,用以确保患者在整个血透过程中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血透患者血压定时测量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血透智能服务系统,包括: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1、血压心率测量子系统2、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3、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4、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5。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1、血压心率测量子系统2、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3、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4均与血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透智能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血透智能服务系统包括: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血压测量子系统、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血压测量子系统、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均与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连接;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连接在医院信息系统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透智能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血透智能服务系统包括: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血压测量子系统、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血压测量子系统、体重信息采集子系统、血液输入管恒温控制子系统均与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连接;血透中心服务管理系统连接在医院信息系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透智能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射频通信子系统包括:患者手腕上佩戴的RFID射频卡和信息识别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透智能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压心率测量子系统包括:血压心率定时测量仪和记录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万驹周海朱海燕徐洁萍朱兆丰鲍荻艾杨骁俊马奕婷赵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