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仲锋专利>正文

一种自减震桌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29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22
一种自减震桌子,涉及一种减震桌,在桌子的支腿(3)下端设有缩颈柱体(10),在缩颈柱体的外缘面上环绕设置至少三个盲孔(11);套筒(5)的下端设有底板(14),内衬筒(13)固定在套筒的内壁上,在内衬筒(13)上设有多个对应缩颈柱体盲孔的通孔(16),在所述套筒下端设有底板,套筒和内衬筒的上端活动顶在支腿(3)下端面,在缩颈柱体与内衬筒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9),多个弹簧(12)的内端处于所述缩颈柱体的盲孔)中,多个弹簧(12)的外端处于内衬筒的通孔中,由多个弹簧获取桌子的减震;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弹簧的弹性作用,使震动传递大幅度缩减,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减震的弊端。

A self damping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减震桌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桌,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减震桌子。
技术介绍
公知的,在矿山、铁路、公路以及震动区域附近居住的人,在每日里时会时不时的遭受震动带来的不便,尤其是吃饭、写作或办公时,受到震动时会出现饭菜汤汁、茶水的洒落;另在家庭中有老人、儿童时,一旦跌倒,便会硬性的撞击在桌子上,受伤程度会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桌子均是利用支腿与地面接触的,身体触碰时桌子不会适应性位移所致;已有的减震桌有使用弹簧作为支腿减震的,但不能确保桌子适应性位移时的稳定,尤其是不能在确保桌面不发生大的倾斜的情况下实现万向适应性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减震桌子,利用弹簧的弹性作用,使震动传递大幅度缩减,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减震的弊端。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减震桌子,在桌子的支腿下端设有缩颈柱体,在缩颈柱体的外缘面上环绕设置至少三个盲孔;套筒的下端设有底板,内衬筒固定在套筒的内壁上,在内衬筒上设有多个对应缩颈柱体盲孔的通孔,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减震桌子,其特征是:在桌子的支腿(3)下端设有缩颈柱体(10),在缩颈柱体(10)的外缘面上环绕设置至少三个盲孔(11);套筒(5)的下端设有底板(14),内衬筒(13)固定在套筒(5)的内壁上,在内衬筒(13)上设有多个对应缩颈柱体(10)盲孔(11)的通孔(16),在所述套筒(5)下端设有底板,套筒(5)和内衬筒(13)的上端活动顶在支腿(3)下端面,在缩颈柱体(10)与内衬筒(1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9),多个弹簧(12)的内端处于所述缩颈柱体(10)的盲孔(11)中,多个弹簧(12)的外端处于内衬筒(13)的通孔(16)中,由多个弹簧(12)获取桌子的减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减震桌子,其特征是:在桌子的支腿(3)下端设有缩颈柱体(10),在缩颈柱体(10)的外缘面上环绕设置至少三个盲孔(11);套筒(5)的下端设有底板(14),内衬筒(13)固定在套筒(5)的内壁上,在内衬筒(13)上设有多个对应缩颈柱体(10)盲孔(11)的通孔(16),在所述套筒(5)下端设有底板,套筒(5)和内衬筒(13)的上端活动顶在支腿(3)下端面,在缩颈柱体(10)与内衬筒(1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9),多个弹簧(12)的内端处于所述缩颈柱体(10)的盲孔(11)中,多个弹簧(12)的外端处于内衬筒(13)的通孔(16)中,由多个弹簧(12)获取桌子的减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减震桌子,其特征是:所述桌子的支腿(3)包含金属支腿(3)和木质支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减震桌子,其特征是:所述支腿(3)为木质支腿(3)时,在木质支腿(3)的下端设有缩颈端(7),连接筒(4)固定连接在缩颈端(7)上,在连接筒(4)下端的连接板(8)下部面中部设有缩颈柱体(10)。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仲锋
申请(专利权)人:吴仲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