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234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带,包括掌指部、手腕部和固定带,所述掌指部包括手套状主体和手指固定圈,手套状主体内层分别缝合或粘合中指固定圈和拇指固定圈,拇指固定圈相对中指固定圈偏移40‑70°;所述手腕部主体为带弹性的闭合环套,上端与掌指部的手套状主体缝合固定;所述固定带中间与手套状主体的上端的背面缝合,固定带外侧从与手套状主体缝合端开始的左端或右端缝合至少3个固定环,另一端缝合魔术贴勾面,而缝合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带内侧缝合魔术贴毛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坠床、撞伤、抓伤、拔管或康复护理训练中抓握固定不牢出现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带
本技术涉及康复护理
,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带。
技术介绍
约束性措施既是一种强制性的护理方法,也是一种保护性的护理行为,但在约束保护过程中,易对患者造成伤害,引发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举证责任倒置”也使临床工作者们如履薄冰。如何患者进行有效的保护性约束不仅仅是基础护理的主要内容,也是的安全护理难题之一。临床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认知障碍或手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约束带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约束性措施既是一种强制性的护理方法,也是一种保护性的护理行为,但在约束保护过程中,易对患者造成伤害。为满足医疗护理的需要和防止患者出现坠床、撞伤、抓伤、拔管或康复护理训练中抓握固定不牢出现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需要设计一种多功能的约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带,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坠床、撞伤、抓伤、拔管或康复护理训练中抓握固定不牢出现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带,包括掌指部、手腕部和固定带,掌指部下端连接手腕部,上端缝合固定带,掌指部固定中指和拇指后在半握拳状态下将固定带回拉至手腕部环绕并固定;所述掌指部包括手套状主体和手指固定圈,手套状主体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棉质布料,外层为合成革,手套状主体从下端至上端逐渐变宽,上端为弧形,手套状主体内层分别缝合或粘合中指固定圈和拇指固定圈,拇指固定圈位于中指固定圈左侧或右侧,位置低于中指固定圈,拇指固定圈相对中指固定圈偏移40-70°;所述手腕部主体为带弹性的闭合环套,内层衬有棉层,闭合环套上端与掌指部的手套状主体缝合固定;所述固定带中间位置缝合于手套状主体的上端的背面,固定带上端面与手套状主体最上端对齐,固定带外侧从与手套状主体缝合端开始的左端或右端缝合至少3个固定环,另一端缝合魔术贴勾面,而缝合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带内侧缝合魔术贴毛面。进一步的,所述手套状主体从下端至上端逐渐变宽,上端为弧形,左侧或右侧有凸起,下端至上端的最大长度为18-20cm,左端至右端最大宽度为12-14cm;所述手套状主体的总长度大于以腕掌部连接线中点至中指尖的连线为总长,总宽度大于以母指与小拇指根部外缘的连线为掌宽。进一步的,所述拇指固定圈和中指固定圈为高3-5cm的圆环,周向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与手套状主体缝合。进一步的,所述手腕部的的闭合环套直径3-5cm,高度6-8cm,内侧衬有一层厚0.5cm的环状棉层。进一步的,所述手腕部的的闭合环套与手套状主体的缝合端占闭合环套周长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手套状主体整体向内翻。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长30-40cm,宽4-6cm,中间缝合于掌指部上端,外侧缝合的固定环宽2-4cm;所述固定环之间间隔相同,最外侧的固定环缝合在固定带左端或右端边缘;所述固定带两侧内外缝合的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宽度与固定带相同,长度为8-10cm,缝合于固定带两侧边缘开始靠中间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约束手套带还包括可穿过固定带的固定环的约束带,所述约束带长度为80-100cm。本技术的原理:本技术的多功能约束手套带,包括掌指部、手腕部和固定带,掌指部下端连接手腕部,上端缝合固定带,掌指部固定中指和拇指后在半握拳状态下将固定带回拉至手腕部环绕并固定;将手掌从手腕部穿入到达掌指部,掌被贴合在掌指部,通过将中指和拇指伸入掌指部上的中指固定圈和拇指固定圈至根部,弯曲手掌呈半握拳状态下,将掌指部上端回拉,固定带到达手腕部,通过固定带的魔术贴衔接后将固定带环状固定在手腕部;固定带外侧的固定环供约束带穿过后约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多功能约束手套带,包括掌指部、手腕部和固定带,掌指部下端连接手腕部,上端缝合固定带,掌指部固定中指和拇指后在半握拳状态下将固定带回拉至手腕部环绕并固定;将手掌从手腕部穿入到达掌指部,掌被贴合在掌指部,通过将中指和拇指伸入掌指部上的中指固定圈和拇指固定圈至根部,可使患者的手握拳,将患者手掌与康复抓握训练器固定,将掌指部上端回拉,固定带到达手腕部,通过固定带的魔术贴衔接后将固定带环状固定在手腕部;约束带穿过固定带背面安装的固定环并环绕手腕一圈打结固定,手掌内面无遮挡可确保手指活动、透气和约束患者手掌,同时进行血液循环情况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可通过活动手指进行,从而保证了患者的舒适性,由于约束手套使五指包裹并无法形成有效抓握,防止患者用手将导管拔出,保证了患者的安全,能满足医疗护理的需要和防止患者出现坠床、撞伤、抓伤、拔管或康复护理训练中抓握固定不牢出现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该多功能手套带取材简单、成本低、可反复洗涤消毒、经济环保。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多功能约束手套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多功能约束手套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多功能约束手套带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多功能约束手套带及约束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掌指部,101-手套状主体,102-中指固定圈,103-拇指固定圈,2-手腕部,201-闭合环套,202-棉层,3-固定带,301-魔术贴毛面,302-魔术贴勾面,303-固定环,4-约束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带,包括掌指部1、手腕部2和固定带3,掌指部1下端连接手腕部2,上端缝合固定带3,掌指部1固定中指和拇指后在半握拳状态下将固定带3回拉至手腕部2环绕并固定;所述掌指部1包括手套状主体101和手指固定圈,手套状主体101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棉质布料,外层为合成革,手套状主体101从下端至上端逐渐变宽,上端为弧形,手套状主体101内层分别缝合或粘合中指固定圈102和拇指固定圈103,拇指固定圈103位于中指固定圈102左侧或右侧,位置低于中指固定圈102,拇指固定圈103相对中指固定圈102偏移40-70°;所述手腕部2主体为带弹性的闭合环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掌指部、手腕部和固定带,掌指部下端连接手腕部,上端缝合固定带,掌指部固定中指和拇指后在半握拳状态下将固定带回拉至手腕部环绕并固定;/n所述掌指部包括手套状主体和手指固定圈,手套状主体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棉质布料,外层为合成革,手套状主体从下端至上端逐渐变宽,上端为弧形,手套状主体内层分别缝合或粘合中指固定圈和拇指固定圈,拇指固定圈位于中指固定圈左侧或右侧,位置低于中指固定圈,拇指固定圈相对中指固定圈偏移40-70°;/n所述手腕部主体为带弹性的闭合环套,内层衬有棉层,闭合环套上端与掌指部的手套状主体缝合固定;/n所述固定带中间位置缝合于手套状主体的上端的背面,固定带上端面与手套状主体最上端对齐,固定带外侧从与手套状主体缝合端开始的左端或右端缝合至少3个固定环,另一端缝合魔术贴勾面,而缝合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带内侧缝合魔术贴毛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约束手套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掌指部、手腕部和固定带,掌指部下端连接手腕部,上端缝合固定带,掌指部固定中指和拇指后在半握拳状态下将固定带回拉至手腕部环绕并固定;
所述掌指部包括手套状主体和手指固定圈,手套状主体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棉质布料,外层为合成革,手套状主体从下端至上端逐渐变宽,上端为弧形,手套状主体内层分别缝合或粘合中指固定圈和拇指固定圈,拇指固定圈位于中指固定圈左侧或右侧,位置低于中指固定圈,拇指固定圈相对中指固定圈偏移40-70°;
所述手腕部主体为带弹性的闭合环套,内层衬有棉层,闭合环套上端与掌指部的手套状主体缝合固定;
所述固定带中间位置缝合于手套状主体的上端的背面,固定带上端面与手套状主体最上端对齐,固定带外侧从与手套状主体缝合端开始的左端或右端缝合至少3个固定环,另一端缝合魔术贴勾面,而缝合固定环一端的固定带内侧缝合魔术贴毛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约束手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状主体从下端至上端逐渐变宽,上端为弧形,左侧或右侧有凸起,下端至上端的最大长度为18-20cm,左端至右端最大宽度为12-14cm;
所述手套状主体的总长度大于以腕掌部连接线中点至中指尖的连线为总长,总宽度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琳罗状英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