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00189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包括CT铅屏蔽装置、位置传感器、接近开关、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步进马达、LED显示以及语音播报系统、RFID卡、RIS系统、氧气输入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位置传感器安装在CT铅屏蔽装置内,CT工作站内安装有主控器;CT工作站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和RIS系统连接在一起,需要检查的患者进入CT铅屏蔽装置,位置传感器安装在CT铅屏蔽装置内;RFID卡佩戴在患者身上,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通信;步进马达采用接近开关控制;RIS系统通过医院局域网连接在医院信息系统上;主控器上配置有通信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患者在CT检查中对身体必须接受射线照射以外的其他部位进行良好的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铅屏蔽防护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患者在CT检查中对身体必须接受射线照射以外的其他部位进行良好的防护并且能实时通讯的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CT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提高病变部位的早期检出率和部位的准确性。检查能够检查出多种疾病,提早发现我们身体里的疾病和癌症的早期病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做CT检查已经成为疾病诊断和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权威资料显示:一次头颅CT射线量2mSv胸部CT射线量8mSv腹部CT射线量10mSv骨盆CT射线量10mSv,由此可见每次CT检查射线的剂量对于人体的伤害程度是不可忽视的。而且辐射照射有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只有确定性效应有阈值,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的多少。另外射线可以通过电离机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形成一些自由基,通过这些自由基的间接作用来损伤机体。辐射损伤的发病机理和其它疾病一样,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之后,除引起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以外,还可产生一系列的继发作用,最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变化。权威资料显示:在临床上出现CT损伤的体征和症状。对于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危害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三种生化指标常常会发生变化白血球、血小板、染色体。对人体细胞的损伤,只限于个体本身,引起躯体效应。而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则影响受照个体的后代而产生遗传效应。CT检查是目前人们可能接触到的最大的人造辐射源,这种辐射能够穿透细胞、破坏DNA,甚至诱发某些癌细胞。国际知名的CT专家约翰·高夫曼的研究发现,射线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对遗传分子产生难以修复的终身性破坏。北美放射学会的一项统计曾报道过在美国每年经确诊为乳腺癌的18万例病人中,大约有2/3的患者病因与接受过CT检查接收医用射线的辐射有关。还有研究表明,X射线会破坏红细胞,可能会诱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英国牛津大学的伯林顿·德·冈萨雷斯教授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后指出:“在男性身上,与射线相关危险性最高的疾病是膀胱癌,部分原因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射线都会照射到膀胱。而女性患肺癌和结肠癌的危险比较高。”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为了CT检查中患者的身体健康,多次下发文件三令五申做好射线防护工作,铅衣专业生产厂家多年来也不断退出从头到脚各式各样的铅材料的防护衣、防护帽、防护围裙等等,在实际应用中由于CT在疾病检查中的重要作用和接受检查病人的日益增多,快速检查是各个医院CT室的主要途径,X射线的防护很容易受到忽视。据浦东新区某二甲医院近三年来CT检查的数字已经达到342224人,平均每天接受CT检查人数达322人之多。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个数字逐年呈现增长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患者在CT检查中对身体必须接受射线照射以外的其他部位进行良好的防护并且能实时通讯的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所述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包括:CT铅屏蔽装置,位置传感器,接近开关,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步进马达、LED显示以及语音播报系统、RFID卡、RIS系统、氧气输入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位置传感器安装在CT铅屏蔽装置内,位置传感器和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连接在一起,CT铅屏蔽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在CT工作站上,CT工作站内安装有主控器;CT工作站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和RIS系统连接在一起,CT扫描机对准CT铅屏蔽装置,需要检查的患者进入CT铅屏蔽装置,位置传感器安装在CT铅屏蔽装置内;氧气输入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均连接在CT铅屏蔽装置上,给CT铅屏蔽装置内输送氧气并将CT铅屏蔽装置内的废气排出,RFID卡佩戴在患者身上,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通信;步进马达采用接近开关控制;RIS系统通过医院局域网连接在医院信息系统上;主控器上配置有通信模块;整个系统采用电源供电。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步进马达采用ST42H4809电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主控器采用ATmega328单片机。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采用DKC-230A步进电机控制器。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位置传感器采用OMRON公司的TL-Q5MC1-Z系列接近传感器。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给整个系统供电的电源上安装有电源适配器。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主控器上配置的通信模块采用nRF905无线传输模块。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用于患者在CT检查中对身体必须接受射线照射以外的其他部位进行良好的防护。本技术组合了无线网络技术融合了嵌入式电子、信号处理、医院的HIS,CT室的RIS,ATmega328单片机电路,步进马达以及电子定位接近开关等设计了一种用于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设备。本技术可以在患者实时输入信息的情况下获取CT检查信息,和医师工作站电子申请单中检查部位进行无缝链接后控制铅屏蔽防护设备的运行。铅屏蔽防护设备通过网络接收到患者的信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包括CT铅屏蔽装置1,位置传感器2,接近开关3,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4、步进马达5、LED显示以及语音播报系统6、RFID卡7、RIS系统8、氧气输入装置9和废气排出装置10。位置传感器2安装在CT铅屏蔽装置1内,位置传感器2和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4连接在一起,CT铅屏蔽装置1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在CT工作站11上,CT工作站11内安装有主控器12;CT工作站11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和RIS系统8连接在一起,CT扫描机13对准CT铅屏蔽装置1,需要检查的患者进入CT铅屏蔽装置1,位置传感器2安装在CT铅屏蔽装置内1,采用位置传感器2感应需要检查的患者位置,通过LED显示以及语音播报系统6发出语音播报提醒患者移动位置或安排放置患者的床或其他构件移动位置;氧气输入装置9和废气排出装置10均连接在CT铅屏蔽装置1上,给CT铅屏蔽装置内输送氧气并将CT铅屏蔽装置内的废气排出,RFID卡7佩戴在患者身上,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通信;接近开关3控制步进马达5的启停;RIS系统8通过医院局域网连接在医院信息系统上;整个系统采用电源供电。本技术中的步进马达一般采用ST42H4809电机。本技术中的主控器一般采用ATmega328单片机。本技术中的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一般采用DKC-230A步进电机控制器。本技术中的接近开关为采用OMRON公司的TL-Q5MC1-Z系列接近开关。本技术中给整个系统供电的电源上安装有电源适配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包括:CT铅屏蔽装置、位置传感器、接近开关、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步进马达、LED显示以及语音播报系统、RFID卡、RIS系统、氧气输入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位置传感器安装在CT铅屏蔽装置内,位置传感器和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连接在一起,CT铅屏蔽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在CT工作站上,CT工作站内安装有主控器;CT工作站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和RIS系统连接在一起,CT扫描机对准CT铅屏蔽装置,需要检查的患者进入CT铅屏蔽装置,氧气输入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均连接在CT铅屏蔽装置上,给CT铅屏蔽装置内输送氧气并将CT铅屏蔽装置内的废气排出,RFID卡佩戴在患者身上,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通信;步进马达采用接近开关控制;RIS系统通过医院局域网连接在医院信息系统上;主控器上配置有通信模块;整个系统采用电源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T检查的铅屏蔽防护系统包括:CT铅屏蔽装置、位置传感器、接近开关、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步进马达、LED显示以及语音播报系统、RFID卡、RIS系统、氧气输入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位置传感器安装在CT铅屏蔽装置内,位置传感器和步进马达控制驱动器连接在一起,CT铅屏蔽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在CT工作站上,CT工作站内安装有主控器;CT工作站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的方式和RIS系统连接在一起,CT扫描机对准CT铅屏蔽装置,需要检查的患者进入CT铅屏蔽装置,氧气输入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均连接在CT铅屏蔽装置上,给CT铅屏蔽装置内输送氧气并将CT铅屏蔽装置内的废气排出,RFID卡佩戴在患者身上,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通信;步进马达采用接近开关控制;RIS系统通过医院局域网连接在医院信息系统上;主控器上配置有通信模块;整个系统采用电源供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成功胡宗德朱敏芳胡晓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