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87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属于保护装置技术领域,漏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与电器的机壳连接的漏电输入端PE、整流桥P1和第一光耦G1,整流桥P1的一个输入端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电源模块U1的零线端N连接、另一个输入端串联第五电阻R5后与漏电输入端PE连接,整流桥P1的负极输出端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整流桥P1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集电极与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当电器的机壳带电时,可以及时断开负载,从而实现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的作用。

A kind of protection circuit for shell electrifi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
本技术属于电器保护装置
,涉及到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在一些电子电器类课程中,学校为了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方便学生理解,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经常会利用电器实物来辅助讲解,并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为了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电器内一般都会设置保护电路。现有电器的机壳一般都是金属材质,当电器的机壳带电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现有的保护电路还不能有效避免由于机壳带电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及教学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当电器的机壳带电时,漏电保护控制电路可以及时通过触发电路使分断开关电路动作,断开负载,从而实现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安全性好。本技术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包括主电路及依次连接的保护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和分断开关电路,保护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路连接,主电路包括电源模块U1,关键在于:所述的保护控制电路包括漏电保护控制电路,漏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与电器的机壳连接的漏电输入端PE、整流桥P1和第一光耦G1,整流桥P1的一个输入端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电源模块U1的零线端N连接、另一个输入端串联第五电阻R5后与漏电输入端PE连接,整流桥P1的负极输出端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整流桥P1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集电极与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整流桥P1的正极输出端串联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后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电源模块U1的火线端L依次串联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后与U相电连接,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的电中点串联第二二极管D2后与V相连接,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的电中点串联第三二极管D3后与W相连接,保护控制电路还包括过压保护控制电路,过压保护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光耦G2,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的电中点依次串联第四稳压二极管D4、第二电阻R2后与第二光耦G2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二光耦G2输入端的负极与电源模块U1的零线端N连接,第二光耦G2输出端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光耦G2输出端的集电极与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耦G2输入端的正极与第二电阻R2之间串联有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所述的触发电路包括比较器BJ1,电源模块U1的正输出端V+依次串联第六电阻R6、第八电阻R8后与地连接,电源模块U1的正输出端V+依次串联第三电阻R3、第七电阻R7后与地连接,比较器BJ1的正极端与电源模块U1的正输出端V+连接,比较器BJ1的负极端接地,比较器BJ1的同向输入端与第六电阻R6和第八电阻R8的电中点连接,比较器BJ1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集电极连接,比较器BJ1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和第七电阻R7的电中点连接,比较器BJ1的输出端与分断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电阻R3和第七电阻R7的阻值相等。所述的分断开关电路包括驱动三极管Q1和漏电继电器L1,漏电继电器L1的通断触点都连接有接线端子,驱动三极管Q1的基极与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驱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串联漏电继电器L1的控制线圈后与电源模块U1的正输出端V+连接,驱动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漏电保护控制电路的漏电输入端PE的一端与电器的机壳连接,另一端通过整流桥和第一光耦后与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正常情况下,漏电保护控制电路不动作,触发电路使分断开关电路的漏电继电器的通断触点吸合,负载正常工作。当电器的机壳带电后,整流桥导通,整流桥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使第一光耦输入端的发光器导通并发出光线,当第一光耦输出端的受光器接受到光线之后就会产生光电流,触发电路使分断开关电路动作,断开负载,负载停止工作,可以有效起到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教学事故,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包括主电路及依次连接的保护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和分断开关电路,保护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路连接,主电路包括电源模块U1,所述的保护控制电路包括漏电保护控制电路,漏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与电器的机壳连接的漏电输入端PE、整流桥P1和第一光耦G1,整流桥P1的一个输入端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电源模块U1的零线端N连接、另一个输入端串联第五电阻R5后与漏电输入端PE连接,整流桥P1的负极输出端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整流桥P1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集电极与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分断开关电路包括驱动三极管Q1和漏电继电器L1,漏电继电器L1的通断触点都连接有接线端子,驱动三极管Q1的基极与触发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驱动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串联漏电继电器L1的控制线圈后与电源模块U1的正输出端V+连接,驱动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利用驱动三极管Q1的通断来控制漏电继电器L1的开关状态。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整流桥P1的正极输出端串联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后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正极连接。当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被点亮时,说明漏电保护控制电路导通,电器的机壳带电了,可以提醒操作人员问题所在,使操作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触发电路包括比较器BJ1,电源模块U1的正输出端V+依次串联第六电阻R6、第八电阻R8后与地连接,电源模块U1的正输出端V+依次串联第三电阻R3、第七电阻R7后与地连接,比较器BJ1的正极端与电源模块U1的正输出端V+连接,比较器BJ1的负极端接地,比较器BJ1的同向输入端与第六电阻R6和第八电阻R8的电中点连接,比较器BJ1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集电极连接,比较器BJ1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和第七电阻R7的电中点连接,比较器BJ1的输出端与分断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通过改变第三电阻R3和第七电阻R7的阻值可以改变正常情况下比较器BJ1反向输入端的电压大小,本技术中第三电阻R3和第七电阻R7的阻值相等,便于计算。通过改变第六电阻R6与第八电阻R8的阻值,可以改变正常情况下比较器BJ1正向输入端的电压大小。漏电保护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正常情况下,漏电保护控制电路不动作,比较器BJ1同向输入端的电压等于第八电阻R8上的分压,比较器BJ1反向输入端的电压等于第七电阻R7上的分压。通过分压电阻分压使比较器BJ1的输出端为低电平,驱动三极管Q1处于导通状态,漏电继电器L1的控制线圈带电,使漏电继电器L1的通断触点吸合,负载正常工作。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包括主电路及依次连接的保护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和分断开关电路,保护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路连接,主电路包括电源模块U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控制电路包括漏电保护控制电路,漏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与电器的机壳连接的漏电输入端PE、整流桥P1和第一光耦G1,整流桥P1的一个输入端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电源模块U1的零线端N连接、另一个输入端串联第五电阻R5后与漏电输入端PE连接,整流桥P1的负极输出端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整流桥P1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集电极与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包括主电路及依次连接的保护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和分断开关电路,保护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路连接,主电路包括电源模块U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控制电路包括漏电保护控制电路,漏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与电器的机壳连接的漏电输入端PE、整流桥P1和第一光耦G1,整流桥P1的一个输入端串联第四电阻R4后与电源模块U1的零线端N连接、另一个输入端串联第五电阻R5后与漏电输入端PE连接,整流桥P1的负极输出端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负极连接,整流桥P1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光耦G1输出端的集电极与触发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整流桥P1的正极输出端串联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后与第一光耦G1输入端的正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壳带电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U1的火线端L依次串联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后与U相电连接,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的电中点串联第二二极管D2后与V相连接,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的电中点串联第三二极管D3后与W相连接,保护控制电路还包括过压保护控制电路,过压保护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光耦G2,第一电阻R1与第一二极管D1的电中点依次串联第四稳压二极管D4、第二电阻R2后与第二光耦G2输入端的正极连接,第二光耦G2输入端的负极与电源模块U1的零线端N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李毅刘瑞涛任天强李英辉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捷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