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军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23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轴组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包括铝管,所述铝管的第一端与左支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铝管的第二端与右支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铝管将所述左支座的第一端、消音管、扭簧、支座限位套、导向柱和所述右支座的第一端包容在所述铝管的内孔中;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柱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扭簧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消音管并由所述消音管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消音管;所述支座限位套的第一端与所述扭簧第二端固定;所述左支座与所述支座限位套的连接处设有减磨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的减轻弹簧扭曲变形,避免左支座与支座限位套相互摩擦,减小因两个零件端面不平整产生局部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
本技术涉及转轴组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窗帘转轴的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
技术介绍
转轴组件是转动时所用的连接部件,可应用于汽车天窗遮阳帘、汽车遮物帘、家庭窗户遮阳帘等的窗帘转轴,转轴组件的使用,使帘子收放更加方便,因而被人们喜爱和广泛使用。目前的蓄能转轴组件结构均大致如中国专利号ZL201621156508.1(授权公告日:2017.05.24)的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蓄能结构;包括:套管;扭簧总成中轴;设置在套管第一端的第一固定块;扭簧;套设在扭簧外周面和套管内壁之间的缓冲套;扭簧的尾端的直径逐渐缩小,最后接近于扭簧总成中轴的外径,扭簧的尾端设置为有勾状结构,扭簧总成中轴的靠近尾端位置设置有销孔,穿过销孔的销钉与勾状结构配合以对扭簧的尾端固定,扭簧总成中轴的尾端与销孔之间套设有一与套管内壁过盈配合的弹性缓冲垫圈,弹性缓冲垫圈的两端被销钉以及一设置在扭簧总成中轴的尾端上的锁固件限位。但是这种蓄能机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①机构两端的塑料件都与弹簧装配,在转轴运行过程中,塑料件与弹簧时接触,时不接触,产生摩擦、干涉的异响声;涂油工艺无法100%避免该故障发生;②弹簧与铝管之间用缓冲套隔离,但缓冲套的厚度有限,无法完全吸收两者之间的撞击、磕碰;导致车辆在过颠簸路面时,转轴组件发出撞击、磕碰声;③现有结构零件多,装配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包括铝管,所述铝管的第一端与左支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铝管的第二端与右支座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铝管将所述左支座的第一端、消音管、扭簧、支座限位套、导向柱和所述右支座的第一端包容在所述铝管的内孔中;所述消音管插入到所述铝管的内部;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柱的第一端固定,且所述扭簧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消音管并由所述消音管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消音管;所述支座限位套的第一端与所述扭簧第二端固定;所述右支座的第一端的螺纹接头处接触右定位销,且所述右定位销的外侧套接弹簧;所述左支座与所述支座限位套的连接处设有减磨垫片。优选的,所述左支座的外侧设置有轴向延伸、径向突出的第四限位筋,所述铝管的内管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径向凹陷的若干个限位槽,且所述第四限位筋与所述限位槽之间相互嵌合,以实现防止所述铝管与所述左支座的相互转动。优选的,所述支座限位套的第一端向一侧轴向延伸形成第一弹簧支柱,且所述第一弹簧支柱由所述扭簧的第一端插入到所述扭簧的内孔中并与所述扭簧的内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支柱与所述扭簧的内孔间隙配合,以改进运行过程中的摩擦而引起的异响。优选的,所述消音管的内径与所述扭簧的外径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消音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一轴向延伸、径向突出的第三限位筋,所述消音管外管壁上的所述第三限位筋嵌入到所述铝管内管壁上的所述限位槽中,以实现所述消音管与所述铝管之间的防转。优选的,所述导向柱的第一端设置有一轴向延伸的第二弹簧支柱,且所述第二弹簧支柱插入到所述扭簧的内孔中并与所述扭簧的内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弹簧支柱与所述扭簧的内孔的间隙配合,以改进运行过程中的摩擦而引起的异响。优选的,所述支座限位套上设置有垂直贯通的第二定位孔,在所述左支座上设置有与垂直贯通的第一定位孔,且所述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部插入定位销,插入所述固定销实现所述弹簧、所述支座限位套、所述左支座三者之间的连接以及防退及预紧防回转。优选的,所述支座限位套的端部固定连接固定轴的第一端,且所述固定轴的第二端末端设置有扁平面;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支座限位套的中心处。优选的,所述右支座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一轴向延伸且径向突出的第一限位筋,且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铝管内管壁上的所述限位槽相互嵌合,以实现防止所述铝管与所述右支座的相互转动。优选的,所述扭簧的第一端固定第一卡扣,且所述第一卡扣插入到所述导向柱内部的第一卡位孔的内部;所述扭簧的第二端固定第二卡扣,且所述第二卡扣插入到所述支座限位套的第二卡位孔的内部,实现对所述扭簧进行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引入导向柱,对弹簧一端固定,弹簧受力变形的同时克服摩擦阻力推动导向柱向右移动,减轻弹簧扭曲变形,通过在扭簧的端部设置的卡扣扣合在支座限位套的内部并与左支座连接,通过左支座可以限制弹簧脱出卡槽,另外增加减磨垫片,不但避免左支座与支座限位套相互摩擦,而且减小因两个零件端面不平整产生局部磨损;扭簧内径与导向柱、支座限位套的支柱间隙配合,防止整体在运行过程中摩擦,无异响;整个装配工序都可手工完成,结构简单,零件少,装配工艺简单,生产效率提高10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扭簧与支座限位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方向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右支座,101、螺纹接头,102、第一限位筋,200、右定位销,201、第一连杆,202、第二连杆,300、弹簧,400、铝管,401、限位槽,500、导向柱,501、第二限位筋,502、第一卡位孔,503、第二弹簧支柱,600、扭簧,601、第一卡扣,602、第二卡扣,700、消音管,701、第三限位筋,800、左支座,801、第四限位筋,802、第一定位孔,900、减磨垫片,1000、支座限位套,1001、第二定位孔,1002、固定轴,1003、第一弹簧支柱,1004、第二卡位孔,1100、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本实施案例中的铝管400采用6063-T5铝挤出管,右支座100、右固定销200、左支座800、支座限位套1000为塑料件;消音管700为橡胶件;弹簧300、扭簧600、定位销1100为绕制弹簧件,固定轴1002为机加不锈钢件,减磨垫片900为塑料件。在铝管400的内管壁上开设有轴向延伸且径向凹陷的表面开有限位槽401,且若干个限位槽401的槽宽不等。支座限位套1000、减磨垫片900、左支座800、扭簧600、消音管700、导向柱500组装成转轴扭簧总成,设置在铝管400内并被铝管400包容;定位销1100固定支座限位套1000和左支座800,实现预紧功能。右支座100、右固定销200、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包括铝管(400),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400)的第一端与左支座(80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铝管(400)的第二端与右支座(10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铝管(400)将所述左支座(800)的第一端、消音管(700)、扭簧(600)、支座限位套(1000)、导向柱(500)和所述右支座(100)的第一端包容在所述铝管(400)的内孔中;所述消音管(700)插入到所述铝管(400)的内部;所述扭簧(600)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柱(500)的第一端固定,且所述扭簧(600)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消音管(700)并由所述消音管(700)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消音管(700);所述支座限位套(1000)的第一端与所述扭簧(600)第二端固定;所述右支座(100)的第一端的螺纹接头(101)处接触右定位销(200),且所述右定位销(200)的外侧套接弹簧(300);所述左支座(800)与所述支座限位套(1000)的连接处设有减磨垫片(9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包括铝管(400),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管(400)的第一端与左支座(80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铝管(400)的第二端与右支座(10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铝管(400)将所述左支座(800)的第一端、消音管(700)、扭簧(600)、支座限位套(1000)、导向柱(500)和所述右支座(100)的第一端包容在所述铝管(400)的内孔中;所述消音管(700)插入到所述铝管(400)的内部;所述扭簧(600)的第一端与所述导向柱(500)的第一端固定,且所述扭簧(600)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消音管(700)并由所述消音管(700)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消音管(700);所述支座限位套(1000)的第一端与所述扭簧(600)第二端固定;所述右支座(100)的第一端的螺纹接头(101)处接触右定位销(200),且所述右定位销(200)的外侧套接弹簧(300);所述左支座(800)与所述支座限位套(1000)的连接处设有减磨垫片(9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座(800)的外侧设置有轴向延伸、径向突出的第四限位筋(801),所述铝管(400)的内管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径向凹陷的若干个限位槽(401),且所述第四限位筋(801)与所述限位槽(401)之间相互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限位套(1000)的第一端向一侧轴向延伸形成第一弹簧支柱(1003),且所述第一弹簧支柱(1003)由所述扭簧(600)的第一端插入到所述扭簧(600)的内孔中并与所述扭簧(600)的内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支柱(1003)与所述扭簧(600)的内孔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自预紧力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管(700)的内径与所述扭簧(600)的外径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杨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