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180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包括: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和底盘架,其中: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一抱箍远离第二抱箍的一侧、以及第二抱箍远离第一抱箍的一侧均设有与其固定的支撑板;底盘架中部设有用于对边柱进行避让的中心通槽,底盘架的一侧侧壁设有开口,且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抱箍、第二抱箍相对布置在边柱外侧并彼此连接以形成与该边柱的固定,底盘架位于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上方,且底盘架的底部与支撑板抵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配合使底盘架可以在不打孔的情况下固定在边柱的外壁上,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边柱因打孔而造成结构破坏。

A protective platform for building side colum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为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在数量、规模、类型、地区分布及现代化水平上都突破近代的局限,展现出崭新的姿态,建筑逐步趋向开放、兼容,现代建筑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在建设过程中,常需要先对建筑物边柱进行施工,而在施工时由于边柱表面光滑且无其他构件,常常因施工人员无法站立、物料无法存放等影响工期,所以需要有专门的施工防护平台来辅助施工。然而传统的防护平台通常采用螺栓和安装板直接将防护平台安装在边柱本体或邻近墙体外表面,但这样的安装方法需要预先在边柱或墙体表面打孔,难免会对边柱和墙体产生影响,影响边柱和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包括: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和底盘架,其中: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一抱箍远离第二抱箍的一侧、以及第二抱箍远离第一抱箍的一侧均设有与其固定的支撑板;底盘架中部设有用于对边柱进行避让的中心通槽,底盘架的一侧侧壁设有开口,且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抱箍、第二抱箍相对布置在边柱外侧并彼此连接以形成与该边柱的固定,底盘架位于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上方,且底盘架的底部与支撑板抵靠。优选地,底盘架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底部防护网,底盘架包括多个子支撑架,各子支撑架通过螺栓依次连接并在其内侧形成中空的中心通槽。优选地,底部防护网包括多个子网体,各子网体一一对应的布置在各子支撑架上,且各子网体之间通过挂钩与挂环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底盘架上设有多个绕中心通槽周向布置的立柱,立柱顶部固定有吊环,立柱远离所述中心通槽一侧的侧壁设有向远离立柱方向延伸的悬臂杆,且悬臂杆远离立柱的一端设有悬挂孔。优选地,底盘架为方形;立柱的数量是四个,四个立柱分别竖直固定在底盘架的四个拐角处。优选地,底盘架上设有护栏,护栏包括多个栏板,各栏板依次布置在各立柱之间并通过连接件分别与各立柱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护栏沿底盘架的外边缘周向布置并在所述开口处预留门洞,所述门洞处设有防护门,门洞一侧的侧壁设有插孔;所述防护门的一侧通过铰链与门洞远离其插孔的一侧侧边铰接,防护门远离铰链的一侧安装有可插入插孔的插销。优选地,栏板包括边框和位于边框内侧的钢丝网。优选地,第一抱箍靠近第二抱箍的一侧、以及第二抱箍靠近第一抱箍的一侧均设有防滑胶粒。优选地,第一抱箍上的支撑板和第二抱箍上的支撑板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撑角铁。本技术中,利用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配合使底盘架可以在不打孔的情况下固定在边柱的外壁上,以形成为施工人员提供支撑的平台,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边柱因打孔而造成结构破坏,从而确保边柱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中所述底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中所述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中所述底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中所述第一抱箍与第二抱箍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包括:第一抱箍200、第二抱箍201和底盘架101,其中:第一抱箍200与第二抱箍20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204可拆卸连接,第一抱箍200远离第二抱箍201的一侧、以及第二抱箍201远离第一抱箍200的一侧均设有与其固定的支撑板203;底盘架101中部设有用于对边柱进行避让的中心通槽,底盘架101的一侧侧壁设有开口,且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抱箍200、第二抱箍201相对布置在边柱外侧并彼此连接以形成与该边柱的固定,底盘架101位于第一抱箍200与第二抱箍201的上方,且底盘架101的底部与支撑板203抵靠。此外,本实施例中,底盘架101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底部防护网105,底盘架101包括多个子支撑架,各子支撑架通过螺栓依次连接并在其内侧形成中空的中心通槽。通过将底盘架101设置成多个子支撑架10,当边柱的一面为墙面时,可以拆除一面子支撑架,以确保其可以套在边柱的外周;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以底盘架101可以根据边柱外周环境随意变形,以增强其通用性。本实施例中,底部防护网105包括多个子网体,各子网体一一对应的布置在各子支撑架上,且各子网体之间通过挂钩109与挂环108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以使子支撑架拆除时,位于该子支撑架上的子网体可以随其一起拆除。本实施例中,底盘架101上设有多个绕中心通槽周向布置的立柱100,立柱100顶部固定有吊环102,立柱100远离所述中心通槽一侧的侧壁设有向远离立柱100方向延伸的悬臂杆107,且悬臂杆107远离立柱100的一端设有悬挂孔110。立柱100上的吊环102的设置可以工作过程中连接钢丝绳,并将该钢丝绳固定在边柱或边柱周边的其他牢固的物体上以形成对该防护平台的牵拉,从而防止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该防护平台坠落。同理,立柱100上悬臂杆107的设置可以工作过程中连接钢丝绳,并将该钢丝绳固定边柱周边的其他牢固的物体上以形成对该防护平台的牵拉,以进一步提高该防护平台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底盘架101为方形;立柱100的数量是四个,四个立柱100分别竖直固定在底盘架101的四个拐角处。本实施例中,底盘架101上设有护栏,护栏包括多个栏板104,栏板104包括边框111和位于边框内侧的钢丝网115,且各栏板104依次布置在各立柱100之间并通过连接件103分别与各立柱100可拆卸连接。护栏的设置既可以防止施工工作人员或平台上的工具、物料掉落出去,以提高该防护平台的安全性;且由于护栏包括多个栏板104,且各栏板104依次布置在各立柱100之间并通过连接件103分别与各立柱100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底盘架101变形时,位于底盘架101上的对应的栏板104也可以随着一起拆除。本实施例中,护栏沿底盘架101的外边缘周向布置并在所述开口处预留门洞,以方便人员进出。所述门洞处设有防护门113,门洞一侧的侧壁设有插孔;所述防护门113的一侧通过铰链112与门洞远离其插孔的一侧侧边铰接,防护门113远离铰链112的一侧安装有可插入插孔的插销114。工作中可以利用防护门113将门洞封闭,以防止施工工作人员或防护平台内工具、物料从该门洞处掉落出去。本实施例中,第一抱箍200靠近第二抱箍201的一侧、以及第二抱箍201靠近第一抱箍200的一侧均设有防滑胶粒202,以增大第一抱箍200、第二抱箍201内侧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其固定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抱箍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抱箍(200)、第二抱箍(201)和底盘架(101),其中:/n第一抱箍(200)与第二抱箍(20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204)可拆卸连接,第一抱箍(200)远离第二抱箍(201)的一侧、以及第二抱箍(201)远离第一抱箍(200)的一侧均设有与其固定的支撑板(203);/n底盘架(101)中部设有用于对边柱进行避让的中心通槽,底盘架(101)的一侧侧壁设有开口,且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抱箍(200)、第二抱箍(201)相对布置在边柱外侧并彼此连接以形成与该边柱的固定,底盘架(101)位于第一抱箍(200)与第二抱箍(201)的上方,且底盘架(101)的底部与支撑板(203)抵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抱箍(200)、第二抱箍(201)和底盘架(101),其中:
第一抱箍(200)与第二抱箍(20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204)可拆卸连接,第一抱箍(200)远离第二抱箍(201)的一侧、以及第二抱箍(201)远离第一抱箍(200)的一侧均设有与其固定的支撑板(203);
底盘架(101)中部设有用于对边柱进行避让的中心通槽,底盘架(101)的一侧侧壁设有开口,且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抱箍(200)、第二抱箍(201)相对布置在边柱外侧并彼此连接以形成与该边柱的固定,底盘架(101)位于第一抱箍(200)与第二抱箍(201)的上方,且底盘架(101)的底部与支撑板(203)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底盘架(101)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底部防护网(105),底盘架(101)包括多个子支撑架,各子支撑架通过螺栓依次连接并在其内侧形成中空的中心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底部防护网(105)包括多个子网体,各子网体一一对应的布置在各子支撑架上,且各子网体之间通过挂钩(109)与挂环(108)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底盘架(101)上设有多个绕中心通槽周向布置的立柱(100),立柱(100)顶部固定有吊环(102),立柱(100)远离所述中心通槽一侧的侧壁设有向远离立柱(100)方向延伸的悬臂杆(107),且悬臂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宏才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