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强化的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15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强化的楼承板,包括多个梯型加强肋条、连接于所述梯型加强肋条之间的底板、以及连接于两侧的第一扣合肋条以及第二扣合肋条;所述多个梯型加强肋条、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扣合肋条以及所述第二扣合肋条为一体滚压成型;每一梯型加强肋条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侧板之间的顶板;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位置设置有一沿梯形外侧凸出的第一三角加强筋,且所述侧板靠近所述顶板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块;所述顶板的中部设置有一沿梯形内侧凹陷的第二三角加强筋,且在所述第二三角加强筋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块;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有沿所述顶板方向凹陷的第三三角加强筋。

A floor bearing plate with strengthene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强化的楼承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强化的楼承板。
技术介绍
目前,楼层板具有跨度大、承载重的特点,尤其是如何保证在大跨度、大承载的条件下不产生明显变形对保证浇筑楼承的平整性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楼层板的承载板一般使用薄型的镀锌板,较为容易疲软,浇筑养护期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强化的楼承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结构强化的楼承板,包括多个梯型加强肋条、连接于所述梯型加强肋条之间的底板、以及连接于两侧的第一扣合肋条以及第二扣合肋条;所述多个梯型加强肋条、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扣合肋条以及所述第二扣合肋条为一体滚压成型;每一梯型加强肋条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侧板之间的顶板;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位置设置有一沿梯形外侧凸出的第一三角加强筋,且所述侧板靠近所述顶板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块;所述顶板的中部设置有一沿梯形内侧凹陷的第二三角加强筋,且在所述第二三角加强筋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块;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有沿所述顶板方向凹陷的第三三角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底板的位置设置第一三角加强筋,以及靠近所述顶板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块,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所述楼承板的强度。具体的,楼承板的截面惯性距可以比未设置加强筋或加强块的提高25%以上;也比仅仅设置单一第一三角加强筋或所述第一加强块提高10%以上。另外,通过在所述侧板设置第一三角加强筋以及所述第一加强块,从而可以显著限制水泥等在侧板处的滑动,进而提高整体均匀性及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强化的楼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强化的楼承板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2所示,一种结构强化的楼承板,包括多个梯型加强肋条1、连接于所述梯型加强肋条1之间的底板2、以及连接于两侧的第一扣合肋条3以及第二扣合肋条4;所述多个梯型加强肋条1、所述底板2、所述第一扣合肋条3以及所述第二扣合肋条4为一体滚压成型;每一梯型加强肋条1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侧板10以及连接于所述侧板10之间的顶板11;所述侧板10靠近所述底板2的位置设置有一沿梯形外侧凸出的第一三角加强筋101,且所述侧板10靠近所述顶板11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块102;所述顶板11的中部设置有一沿梯形内侧凹陷的第二三角加强筋111,且在所述第二三角加强筋111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块112;所述底板2的中部设置有沿所述顶板11方向凹陷的第三三角加强筋21。所述结构强化的楼承板中梯型加强肋条1的数量不限,优选的,为3~5个。每一梯型加强肋条1的横向宽度为300mm~330mm。本实施例中,所述梯型加强肋条1的横向宽度约为315mm。所述梯型加强肋条1的高度为65mm~75mm。本实施例中,所述梯型加强肋条1的高度约为70mm。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结构强化的楼承板的材料为镀锌板,其厚度可以为0.75、0.9、1.0或1.2mm。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加强块102及所述第二加强块112均沿所述楼承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加强块102及所述第二加强块112为椭圆形的凸起或凹陷结构。楼承板的截面惯性距结果比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1.0mm镀锌板滚压成型整体宽度为915mm的楼承板,其中,每一梯型加强肋条1的横向宽度约为305mm,其高度约为76mm。其楼承板的截面惯性距约为148.45。对比例1: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未滚压成型所述第一三角加强筋以及所述第一加强块,其楼承板的截面惯性距约为118.42。对比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只滚压成型所述第一三角加强筋,其楼承板的截面惯性距约为125.52。对比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只滚压成型所述第一加强块,其楼承板的截面惯性距约为126.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构强化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梯型加强肋条(1)、连接于所述梯型加强肋条(1)之间的底板(2)、以及连接于两侧的第一扣合肋条(3)以及第二扣合肋条(4);所述多个梯型加强肋条(1)、所述底板(2)、所述第一扣合肋条(3)以及所述第二扣合肋条(4)为一体滚压成型;每一梯型加强肋条(1)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侧板(10)以及连接于所述侧板(10)之间的顶板(11);所述侧板(10)靠近所述底板(2)的位置设置有一沿梯形外侧凸出的第一三角加强筋(101),且所述侧板(10)靠近所述顶板(11)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块(102);所述顶板(11)的中部设置有一沿梯形内侧凹陷的第二三角加强筋(111),且在所述第二三角加强筋(111)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块(112);所述底板(2)的中部设置有沿所述顶板(11)方向凹陷的第三三角加强筋(21),所述第一加强块(102)及所述第二加强块(112)为椭圆形的凸起或凹陷结构,且所述第一加强块(102)及所述第二加强块(112)均沿所述楼承板的长度方向等间距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强化的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梯型加强肋条(1)、连接于所述梯型加强肋条(1)之间的底板(2)、以及连接于两侧的第一扣合肋条(3)以及第二扣合肋条(4);所述多个梯型加强肋条(1)、所述底板(2)、所述第一扣合肋条(3)以及所述第二扣合肋条(4)为一体滚压成型;每一梯型加强肋条(1)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侧板(10)以及连接于所述侧板(10)之间的顶板(11);所述侧板(10)靠近所述底板(2)的位置设置有一沿梯形外侧凸出的第一三角加强筋(101),且所述侧板(10)靠近所述顶板(11)的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块(102);所述顶板(11)的中部设置有一沿梯形内侧凹陷的第二三角加强筋(111),且在所述第二三角加强筋(111)的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培顺肖明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中构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