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15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其包括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的构造柱和角钢圈梁,角钢圈梁和构造柱均与外墙可拆卸连接,构造柱沿着外墙的高度方向设置,角钢圈梁与构造柱垂直,角钢圈梁与构造柱之间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加固外墙的同时,保持外墙的原有风貌,提高外墙的整体性,保持建筑物原有外立面风格的效果。

A structure to enhance the integrity of exterio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
技术介绍
外墙,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是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它的功能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和防火安全等。当砖混房屋无构造柱、圈梁或构造柱圈梁设置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时,或纵横墙交接处咬槎有明显缺陷,房屋的整体性较差,则应增设构造柱、圈梁进行加固。现有技术中,在外墙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及圈梁时,会将构造柱、圈梁与墙体采用混凝土销键或植筋的方式连接,将构造柱、圈梁设置于墙体以外。这种方法湿作业多,对外立面影响较大,难以达到保留既有建筑风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具有能效保留的既有建筑外立面风格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的构造柱和角钢圈梁,所述角钢圈梁和构造柱均与外墙可拆卸连接,所述构造柱沿着外墙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角钢圈梁与构造柱垂直,所述角钢圈梁与构造柱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加固外墙的构造柱和角钢圈梁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不会破坏外墙外侧的结构,可保持外墙原有的样子,从而可保持建筑物原有的外立面风格;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圈梁属于湿作业,在制作圈梁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需要支模,钢筋绑扎和浇筑等,步骤繁琐,费时费力,而本发技术中用圈梁部分改为角钢圈梁或型钢,角钢圈梁或型钢的施工属于干作业,省时省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材料。用于加固外墙的构造柱和角钢圈梁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可以在加固外墙的同时,保持外墙的原有风貌,提高外墙的整体性,保持建筑物原有外立面风格。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角钢圈梁上设置有多个加劲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角钢圈梁上设置有多个加劲肋,可以提高角钢圈梁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阻止外墙发型形变,从而起到加固外墙的作用,从而提高外墙的整体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构造柱与外墙之间通过第一锚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造柱与外墙之间通过第一锚栓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锚栓靠近构造柱的一端与外墙朝向室外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锚栓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锚栓靠近构造柱的一端与外墙朝向室外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锚栓的长度,即第一锚栓不会穿透外墙,不会对外墙朝向室外的一侧造成损坏,不会影响外墙的原有风貌,从而保持外墙的外立面风格。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角钢圈梁与外墙朝向室内一侧之间通过第二锚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钢圈梁与外墙朝向室内一侧之间通过第二锚栓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锚栓靠近角钢圈梁的一端与外墙朝向室外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锚栓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锚栓靠近角钢圈梁的一端与外墙朝向室外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锚栓的长度,即第二锚栓不会穿透外墙,不会对外墙朝向室外的一侧造成损坏,不会影响外墙的原有风貌,从而可提高外墙的整体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构造柱上预设有用于供角钢圈梁穿过的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造柱上预设有穿孔,构造柱施工前,使角钢圈梁穿过穿孔预埋于构造柱内,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使得角钢圈梁与构造柱连成整体网格形式,对网格内的砌体形成约束,有效增强外墙的整体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构造柱的表面设置有砂浆面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浆面层可覆盖构造柱表面的混凝土层,使构造柱表面变得更光滑,且便于后期对构造柱的装饰。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用于加固外墙的构造柱和角钢圈梁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可保持建筑物原有的外立面风格,且角钢圈梁的施工属于干作业,省时省力,可以在加固外墙的同时,保持外墙的原有风貌,保持建筑物原有外立面风格;2、构造柱施工前,使角钢圈梁穿过穿孔预埋于构造柱内,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使得角钢圈梁与构造柱连成整体网格形式,对网格内的砌体形成约束,有效增强外墙的整体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构造柱位于墙角)的结构的第一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构造柱位于墙角)的结构的第二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构造柱不位于墙角)的结构的第三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构造柱的俯视图,主要展示砂浆面层。附图标记:1、构造柱;2、角钢圈梁;3、加劲肋;4、第一锚栓;5、第二锚栓;6、穿孔;7、砂浆面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的构造柱1和角钢圈梁2,构造柱1沿着外墙的高度方向设置,角钢圈梁2与构造柱1相互垂直。结合图3,构造柱1和角钢圈梁2具体设置时,若遇到两个外墙的有拐角时,将构造柱1设置在两外墙拐角朝向室内处;若遇到单面外墙时,尽可能将构造柱1设置在两边或中间。参照图1、2,用于加固外墙的构造柱1和角钢圈梁2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不会破坏外墙外侧的结构,可保持外墙原有的样子,从而可保持建筑物原有的外立面风格;用圈梁部分改为角钢圈梁2,角钢圈梁2的施工属于干作业,省时省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材料。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用型钢代替角钢圈梁2。用于加固外墙的构造柱1和角钢圈梁2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可以在加固外墙的同时,保持外墙的原有风貌,提高外墙的整体性,保持建筑物原有外立面风格。参照图2、3,构造柱1与外墙之间通过第一锚栓4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锚栓4连接为具体为化学锚栓连接,第一锚栓4靠近构造柱1的一端与外墙朝向室外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锚栓4的长度。构造柱1与外墙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且第一锚栓4不会穿透外墙,不会对外墙朝向室外的一侧造成损坏,不会影响外墙的原有风貌,从而保持外墙的外立面风格。角钢圈梁2与外墙朝向室内一侧之间通过第二锚栓5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锚栓5连接为混凝土螺钉连接,第二锚栓5靠近角钢圈梁2的一端与外墙朝向室外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锚栓5的长度。角钢圈梁2与外墙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第二锚栓5不会穿透外墙,不会对外墙朝向室外的一侧造成损坏,不会影响外墙的原有风貌,从而可提高外墙的整体性。参照图3、4,构造柱1上预设有用于供角钢圈梁2穿过的穿孔6,构造柱1上预设有穿孔6,构造柱1施工前,使角钢圈梁2穿过穿孔6预埋于构造柱1内,然后再浇筑混凝土,使得角钢圈梁2与构造柱1连成整体网格形式,对网格内的砌体形成约束,有效增强外墙的整体性。构造柱1的表面设置有砂浆面层7,砂浆面层7可覆盖构造柱1表面的混凝土层,使构造柱1表面变得更光滑,且便于后期对构造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的构造柱(1)和角钢圈梁(2),所述角钢圈梁(2)和构造柱(1)均与外墙可拆卸连接,所述构造柱(1)沿着外墙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角钢圈梁(2)与构造柱(1)垂直,所述角钢圈梁(2)与构造柱(1)之间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外墙朝向室内一侧的构造柱(1)和角钢圈梁(2),所述角钢圈梁(2)和构造柱(1)均与外墙可拆卸连接,所述构造柱(1)沿着外墙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角钢圈梁(2)与构造柱(1)垂直,所述角钢圈梁(2)与构造柱(1)之间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圈梁(2)上设置有多个加劲肋(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1)与外墙之间通过第一锚栓(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强外墙整体性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栓(4)靠近构造柱(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彬陈敬谭奇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