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9133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包括淋浴上管、与淋浴上管可拆卸连接的淋浴直管,远离淋浴直管的所述淋浴上管端部开设有出水口,靠近淋浴直管可拆卸连接有进水互换装置,进水互换装置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封水组件和进水组件,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上端且封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下端称为上进水;封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上端且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下端称为下进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上进水和下进水之间的互换,避免了因现有出水位置限制所造成的安装不方便,也就是说只需一套进水互换装置就能实现上进水和下进水的互换,使操作简单、降低使用成本,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A kind of shower device for exchanging up water and down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
本技术属于淋浴设备
,涉及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淋浴装置,包括淋浴上管、与所述淋浴上管可拆卸连接的淋浴直管,远离所述淋浴直管的所述淋浴上管端部开设有出水口。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现有出水位置的限制,导致进水部件和封水部件是固定在淋浴直管上的,使得上进水和下进水是固定死的,是不可互换的,使得用户使用成本高,如此导致用户的使用不便。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只需一套进水互换装置就能实现上进水和下进水,使操作简单、降低使用成本,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包括淋浴上管、与所述淋浴上管可拆卸连接的淋浴直管,远离所述淋浴直管的所述淋浴上管端部开设有出水口,靠近淋浴直管可拆卸连接有进水互换装置,所述进水互换装置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封水组件和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下端称为上进水;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下端称为下进水。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封水组件包括设置在淋浴直管内腔的第一封水接头、固定在淋浴直管外壁的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内腔相套接的固定件以及与所述固定座外壁相套接的第一装饰盖。作为优选的方案,当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下端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封水接头间隔设置。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下端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封水接头相对设置。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进水组件包括设置在淋浴直管内腔的第二封水接头、固定在所述淋浴直管外壁且连通的分水器主体,位于淋浴直管一侧的分水器主体内腔的阀芯、手轮、把手,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二封水接头相配合,位于淋浴直管另一侧的分水器主体外壁套接有第二装饰盖,靠近第二装饰盖的分水器主体内腔套接有进水接头。作为优选的方案,位于所述出水口焊接有第一出水接头,位于淋浴直管下端焊接有第二出水接头。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包括管铜滑套,所述管铜滑套套接在所述淋浴直管的外壁上,所述管铜滑套具有空心柱状的管铜滑套本体、管铜滑套本体一侧开设有用于放置花洒喷头的缺口以及位于管铜滑套本体另一侧的紧固把手构成。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淋浴上管呈J型。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利用上述的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在靠近淋浴直管可拆卸连接有进水互换装置,所述进水互换装置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封水组件和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下端称为上进水;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下端称为下进水;这样,只需更换封水组件和进水组件位于淋浴直管的位置,就能够实现上进水和下进水之间的互换,避免了因现有出水位置限制所造成的安装不方便,也就是说只需一套进水互换装置就能实现上进水和下进水的互换,使操作简单、降低使用成本,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另一视角的正视图;图3为图3的进水互换装置处于上进水安装的A-A剖面放大图;图4为为图3的进水互换装置处于下进水安装的A-A剖面放大图;图5为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的管铜滑套结构放大图。元件标号说明1、淋浴上管11、出水口2、淋浴直管3、进水互换装置31、封水组件311、第一封水接头312、固定座313、固定件314、第一装饰盖32、进水组件321、第二封水接头322、分水器主体323、阀芯324、手轮325、把手326、第二装饰盖327、进水接头4、第一出水接头5、第二出水接头6、管铜滑套61、管铜滑套本体62、缺口63、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图1箭头标向来定义方向,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以淋浴直管内腔为内,以淋浴直管外壁为外。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包括淋浴上管1、与所述淋浴上管1可拆卸连接的淋浴直管2,远离所述淋浴直管2的所述淋浴上管1端部开设有出水口11,靠近淋浴直管2可拆卸连接有进水互换装置3,所述进水互换装置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封水组件31和进水组件32,所述进水组件32设置在淋浴直管2上端且所述封水组件31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2下端称为上进水;所述封水组件31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2上端且所述进水组件32设置在淋浴直管2下端称为下进水。本技术利用上述的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结合图1和图3、或者图1和图4所示,其中图3和图4中黑色箭头代表水的流向,通过在靠近淋浴直管2可拆卸连接有进水互换装置3,所述进水互换装置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封水组件31和进水组件32,所述进水组件32设置在淋浴直管2上端且所述封水组件31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2下端称为上进水;所述封水组件31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2上端且所述进水组件32设置在淋浴直管2下端称为下进水;这样,只需更换封水组件31和进水组件32位于淋浴直管2的位置,就能够实现上进水和下进水之间的互换,避免了因现有出水位置限制所造成的安装不方便,也就是说只需一套进水互换装置3就能实现上进水和下进水的互换,使操作简单、降低使用成本,从而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包括淋浴上管、与所述淋浴上管可拆卸连接的淋浴直管,远离所述淋浴直管的所述淋浴上管端部开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靠近淋浴直管可拆卸连接有进水互换装置,所述进水互换装置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封水组件和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下端称为上进水;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下端称为下进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包括淋浴上管、与所述淋浴上管可拆卸连接的淋浴直管,远离所述淋浴直管的所述淋浴上管端部开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靠近淋浴直管可拆卸连接有进水互换装置,所述进水互换装置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封水组件和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下端称为上进水;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下端称为下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组件包括设置在淋浴直管内腔的第一封水接头、固定在淋浴直管外壁的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内腔相套接的固定件以及与所述固定座外壁相套接的第一装饰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进水组件设置在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下端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封水接头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水和下进水互换淋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组件设置在所述淋浴直管上端且所述进水组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志
申请(专利权)人:开平市雨派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