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直饮水浓水回收利用零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99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管道直饮水浓水回收利用零排放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浓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管道直饮水浓水回收利用零排放装置,包括回收罐、过滤球、转轴以及废料盒,回收罐上方中心插接有与其相通的立管,且过滤球嵌入于立管内部,转轴垂直向上焊接于回收罐内侧底部中心,且废料盒设有两个并对称插入于回收罐内侧底部左右两方;过滤球表面下方左右两侧均嵌入有两个对称排布的滤网,且过滤球表面下方中部开有至少十个均匀排布的细孔,过滤球上端水平固定有平行于立管上方的圆盘,且圆盘上端左右两侧均垂直焊接有拉环,立管内壁左右两侧均水平固定有支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处理固体废料/实现将残留废料和液体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直饮水浓水回收利用零排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尤其是涉及管道直饮水浓水回收利用零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浓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由于浓水中的废料较多,而常规的回收利用装置直接对浓水进行处理,其中的固体杂质不易处理并且较为顽固,再是,废料和液体难以进行分离处理,增加后续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固体杂质不易处理和固液难以分离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管道直饮水浓水回收利用零排放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管道直饮水浓水回收利用零排放装置,包括回收罐、过滤球、转轴以及废料盒,所述回收罐上方中心插接有与其相通的立管,且所述过滤球嵌入于立管内部,所述转轴垂直向上焊接于回收罐内侧底部中心,且所述废料盒设有两个并对称插入于回收罐内侧底部左右两方;所述过滤球表面下方左右两侧均嵌入有两个对称排布的滤网,且所述过滤球表面下方中部开有至少十个均匀排布的细孔,所述过滤球上端水平固定有平行于立管上方的圆盘,且所述圆盘上端左右两侧均垂直焊接有拉环,所述立管内壁左右两侧均水平固定有支杆,且两根所述支杆远离立管内壁的一端均固定有弧形托板,所述弧形托板表面与过滤球外壁左右两侧靠下方接触;所述转轴包括叶片和密封圈,且所述叶片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叶片均由两个叶片对称排布构成,且每个所述叶片末端均固定有插块,所述叶片通过插块插入转轴外壁并与转轴插接固定,且所述密封圈套入于转轴外壁中下侧位置;所述废料盒内壁左右两侧中上方均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废料盒包括手把、筛板以及海绵,所述手把水平焊接于废料盒右端,且所述筛板左右两端边缘分别卡入两个凹槽内并嵌入于废料盒,所述海绵嵌入于废料盒内侧底部靠右侧。优选的,所述回收罐内壁左右两侧中下方均固定有卡块,且两个所述卡块之间水平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底面中心与密封圈上表面贴合,且所述转轴上端穿过过滤板,两组所述叶片均平行于过滤板上方。优选的,两个所述废料盒分别平行于过滤板下方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回收罐右侧中上方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管口嵌入有将其封闭的活塞,所述出水管平行于叶片右侧。优选的,所述回收罐底部中心垂直安装有电动机,且所述电动机通过螺杆与转轴底部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回收罐底部水平焊接有支板,且所述支板下方左右两侧垂直焊接有立杆,两根所述立杆之间水平焊接有横板,且所述电动机底部贴合于横板上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过滤球表面的滤网能够对进入过滤球内的浓水进行过滤,将其中较大的废料过滤在过滤球内,避免一同进入回收罐内,影响处理,而通过细孔能够加快浓水的流动速度,而通过过滤球流出的浓水将会直接进入回收罐的内部,在转轴高速转动下,产生离心运动,使得浓水出现分层,而其中残留的杂质将会沉入浓水的下方,并将经过过滤板进行过滤,这样便可以对浓水实现二次过滤,同时也将固体杂质滤除,方便处理;通过废料盒中上方的筛板能够进行简单的过滤,而其中残留的浓水便会流入废料盒底部,并通过其中的海绵能够将浓水吸附,避免与废料混合一体,利用废料盒能够将过滤出的废料集中收集起来,并且拉动手把便可以将废料盒从回收罐内抽出,方便使用者将其倒出再进行下一步处理,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废料直接排放到外界,而产生二次污染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回收罐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管A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废料盒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回收罐;101-立管;102-支杆;103-弧形托板;104-卡块;105-过滤板;106-支板;107-立杆;108-横板;109-电动机;110-出水管;111-活塞;2-过滤球;201-滤网;202-圆盘;203-拉环;204-细孔;3-转轴;301-叶片;302-插块;303-密封圈;4-废料盒;401-手把;402-凹槽;403-筛板;404-海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管道直饮水浓水回收利用零排放装置,包括回收罐1、过滤球2、转轴3以及废料盒4,回收罐1上方中心插接有与其相通的立管101,且过滤球2嵌入于立管101内部,转轴3垂直向上焊接于回收罐1内侧底部中心,且废料盒4设有两个并对称插入于回收罐1内侧底部左右两方,通过立管101,使用者可以将需要处理的浓水倒入回收罐1内,并经过其中的过滤球2进行初步过滤,而利用转轴3方便使用者对浓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利用废料盒4可以将残留的废料集中收集起来;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球2表面下方左右两侧均嵌入有两个对称排布的滤网201,且过滤球2表面下方中部开有至少十个均匀排布的细孔204,过滤球2上端水平固定有平行于立管101上方的圆盘202,且圆盘202上端左右两侧均垂直焊接有拉环203,立管101内壁左右两侧均水平固定有支杆102,且两根支杆102远离立管101内壁的一端均固定有弧形托板103,弧形托板103表面与过滤球2外壁左右两侧靠下方接触,通过过滤球2表面的滤网201能够对进入过滤球2内的浓水进行过滤,将其中较大的废料过滤在过滤球2内,避免一同进入回收罐1内,影响处理,而通过细孔204能够加快浓水的流动速度,使用者在长时间使用过滤球2之后,便可以通过拉动拉环203将过滤球2从立管101内取出,方便使用者对过滤球2内部的固定废料进行处理,通过支杆102和弧形托板103能够起到过滤球2的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轴3包括叶片301和密封圈303,且叶片301设有两组,两组叶片301均由两个叶片301对称排布构成,且每个叶片301末端均固定有插块302,叶片301通过插块302插入转轴3外壁并与转轴3插接固定,且密封圈303套入于转轴3外壁中下侧位置,回收罐1内壁左右两侧中下方均固定有卡块104,且两个卡块104之间水平设置有过滤板105,过滤板105底面中心与密封圈303上表面贴合,且转轴3上端穿过过滤板105,两组叶片301均平行于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管道直饮水浓水回收利用零排放装置,包括回收罐(1)、过滤球(2)、转轴(3)以及废料盒(4),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1)上方中心插接有与其相通的立管(101),且所述过滤球(2)嵌入于立管(101)内部,所述转轴(3)垂直向上焊接于回收罐(1)内侧底部中心,且所述废料盒(4)设有两个并对称插入于回收罐(1)内侧底部左右两方;/n所述过滤球(2)表面下方左右两侧均嵌入有两个对称排布的滤网(201),且所述过滤球(2)表面下方中部开有至少十个均匀排布的细孔(204),所述过滤球(2)上端水平固定有平行于立管(101)上方的圆盘(202),且所述圆盘(202)上端左右两侧均垂直焊接有拉环(203),所述立管(101)内壁左右两侧均水平固定有支杆(102),且两根所述支杆(102)远离立管(101)内壁的一端均固定有弧形托板(103),所述弧形托板(103)表面与过滤球(2)外壁左右两侧靠下方接触;/n所述转轴(3)包括叶片(301)和密封圈(303),且所述叶片(301)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叶片(301)均由两个叶片(301)对称排布构成,且每个所述叶片(301)末端均固定有插块(302),所述叶片(301)通过插块(302)插入转轴(3)外壁并与转轴(3)插接固定,且所述密封圈(303)套入于转轴(3)外壁中下侧位置;/n所述废料盒(4)内壁左右两侧中上方均开设有凹槽(402),且所述废料盒(4)包括手把(401)、筛板(403)以及海绵(404),所述手把(401)水平焊接于废料盒(4)右端,且所述筛板(403)左右两端边缘分别卡入两个凹槽(402)内并嵌入于废料盒(4),所述海绵(404)嵌入于废料盒(4)内侧底部靠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直饮水浓水回收利用零排放装置,包括回收罐(1)、过滤球(2)、转轴(3)以及废料盒(4),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1)上方中心插接有与其相通的立管(101),且所述过滤球(2)嵌入于立管(101)内部,所述转轴(3)垂直向上焊接于回收罐(1)内侧底部中心,且所述废料盒(4)设有两个并对称插入于回收罐(1)内侧底部左右两方;
所述过滤球(2)表面下方左右两侧均嵌入有两个对称排布的滤网(201),且所述过滤球(2)表面下方中部开有至少十个均匀排布的细孔(204),所述过滤球(2)上端水平固定有平行于立管(101)上方的圆盘(202),且所述圆盘(202)上端左右两侧均垂直焊接有拉环(203),所述立管(101)内壁左右两侧均水平固定有支杆(102),且两根所述支杆(102)远离立管(101)内壁的一端均固定有弧形托板(103),所述弧形托板(103)表面与过滤球(2)外壁左右两侧靠下方接触;
所述转轴(3)包括叶片(301)和密封圈(303),且所述叶片(301)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叶片(301)均由两个叶片(301)对称排布构成,且每个所述叶片(301)末端均固定有插块(302),所述叶片(301)通过插块(302)插入转轴(3)外壁并与转轴(3)插接固定,且所述密封圈(303)套入于转轴(3)外壁中下侧位置;
所述废料盒(4)内壁左右两侧中上方均开设有凹槽(402),且所述废料盒(4)包括手把(401)、筛板(403)以及海绵(404),所述手把(401)水平焊接于废料盒(4)右端,且所述筛板(403)左右两端边缘分别卡入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凡启军彭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禹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