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99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内限定有容纳腔,本体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泥口;隔板,设于容纳腔的中上端以将容纳腔的中上端分隔为进料腔和深层净化腔,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进料腔和深层净化腔连通,容纳腔的下端设有污泥区,排泥口设于隔板下方且与污泥区连通以用于将沉降分离后的污泥排出;净化层,设于深层净化腔以用于使经过沉降分离的泥浆水中的污泥颗粒和水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水从出水口流出;相邻面板之间可拆卸连接,多个面板配合限定有容纳腔。该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设备日常维护维修方便,可以拆卸、运输及重复利用,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和经济浪费并且不影响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泥浆是一种由水、膨润土颗粒、黏性土颗粒以及外加剂组成的一种悬浊体系,由膨润土或黏性土与水配制而成,一般来说,按体积比计算水占70%—80%,固体颗粒占20%—30%,浇灌前一般将泥浆比重控制在1.1-1.15g/cm3之间,泥浆比重过小,容易产生塌孔。泥浆的性能指标如相对密度、黏度、含砂量、pH值、稳定性等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在钻孔过程中,其成分和特性不断的发生变化,由于钻渣的混入,泥浆性质会逐渐变差,当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就应当进行处理或者废弃。对废泥浆的处理通常采用混凝土构建污泥沉淀池,通过絮凝沉降使污泥和上清液分离,上清液回用,底层污泥通过车辆运离。但是当本地施工完成后,混凝土构建的污泥沉淀池需要拆解以恢复原本地貌,无法二次利用。混凝土构建的沉淀池不仅是对经济和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所述本体内限定有容纳腔,所述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泥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容纳腔上端,所述排泥口设于所述容纳腔底部;/n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容纳腔的中上端以将所述容纳腔的中上端分隔为进料腔和深层净化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进料腔和所述深层净化腔连通,所述容纳腔的下端设有污泥区,所述排泥口设于所述隔板下方且与所述污泥区连通以用于将沉降分离后的污泥排出;/n净化层,所述净化层设于所述深层净化腔以用于使经过沉降分离的泥浆水中的污泥颗粒和水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水从所述出水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限定有容纳腔,所述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和排泥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容纳腔上端,所述排泥口设于所述容纳腔底部;
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容纳腔的中上端以将所述容纳腔的中上端分隔为进料腔和深层净化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进料腔和所述深层净化腔连通,所述容纳腔的下端设有污泥区,所述排泥口设于所述隔板下方且与所述污泥区连通以用于将沉降分离后的污泥排出;
净化层,所述净化层设于所述深层净化腔以用于使经过沉降分离的泥浆水中的污泥颗粒和水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水从所述出水口流出;
所述本体包括:
多个面板,相邻所述面板之间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面板配合限定有所述容纳腔;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相邻所述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形成为切割板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总长为2m-5m,所述本体的总宽为2m-3m,所述本体的总高度为3m-5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式建设工程用泥浆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板材形成为矩形,所述切割板材的长度为0.5m-1.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东栾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梓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