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盖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790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舱盖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该机舱盖组件包括:机舱遮盖部、左侧翼子板部和右侧翼子板部,机舱遮盖部位于机舱上方,左侧翼子板部与所述机舱遮盖部的左端相连且位于所述机舱的左侧,右侧翼子板部与所述机舱遮盖部的右端相连且位于所述机舱的右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舱盖组件,翼子板集成在机舱盖组件上,消除了传统翼子板与机舱盖之间的缝隙,提升车辆前部防水性能,保证了整车的外观美观性。

Bonnet components and vehicles with th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舱盖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舱盖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的机舱盖较大,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需模具大,导致成本较高;虽然机舱盖被锁在车头上,但经过颠簸路段时,机舱盖移动会出现向下跳动,可靠性不好,而且又影响机舱盖的使用寿命。此外,传统翼子板一般都是钣金冲压件,与车辆前门、侧围上A柱、机舱盖、前大灯及前保险杠都要搭接,这就使得翼子板与其他部件的安装配合结构复杂、间隙面差配合要求高,并且所需模具复杂、成本高,传统翼子板与机舱盖之间存在缝隙,影响车辆美观,且密封性能不好,雨水等易从该缝隙处进入机舱内部或积聚在该缝隙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机舱盖组件,以改进传统机舱盖的结构。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机舱盖组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组件包括:机舱遮盖部、左侧翼子板部和右侧翼子板部,机舱遮盖部位于机舱上方,左侧翼子板部与所述机舱遮盖部的左端相连且位于所述机舱的左侧,右侧翼子板部与所述机舱遮盖部的右端相连且位于所述机舱的右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舱盖组件包括:左机舱盖和右机舱盖,所述左侧翼子板部为所述左机舱盖的一部分,所述右侧翼子板部为所述右机舱盖的一部分,机舱遮盖部分为位于所述左机舱盖上的左遮盖部以及位于所述右机舱盖上的右遮盖部,所述左机舱盖和所述右机舱盖直接或间接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机舱盖和所述右机舱盖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机舱盖本体和机舱盖加强梁,所述机舱盖加强梁设置在所述机舱盖本体的朝向机舱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机舱盖加强梁与所述机舱盖本体之间设置有胶粘层。具体地,所述机舱盖加强梁包括:内侧加强梁,所述内侧加强梁设置在所述左机舱盖和所述右机舱盖的靠近彼此的一端。可选地,所述内侧加强梁上设置有多个减重槽。进一步地,所述机舱盖加强梁还包括:前侧加强梁、外侧加强梁和后侧加强梁,所述外侧加强梁设置在所述左机舱盖和所述右机舱盖的远离彼此的一端,所述前侧加强梁连接所述内侧加强梁和所述外侧加强梁的前端,所述后侧加强梁连接所述内侧加强梁和所述外侧加强梁的后端。进一步地,所述前侧加强梁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布置。可选地,所述内侧加强梁上设置有固定支臂,所述外侧加强梁和/或所述后侧加强梁上设置有多个车身连接支臂。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机舱盖组件。可选地,所述左机舱盖和所述右机舱盖沿所述车辆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组件,翼子板集成在机舱盖组件上,消除了传统翼子板与机舱盖之间的缝隙,提升车辆前部防水性能,保证了整车的外观美观性。所述车辆与上述的机舱盖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左机舱盖与右机舱盖组成的机舱盖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左机舱盖、右机舱盖与中央机舱盖组成的机舱盖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左机舱盖的示意图;图4是左机舱盖本体的示意图;图5是左机舱盖加强梁的示意图;图6是右机舱盖的示意图;图7是左机舱盖加强梁、右机舱盖加强梁与前端安装支架的装配图;图8是右机舱盖加强梁与前端安装支架的装配图;图9是图8的C-C处断面图;图10是图8的D处放大图;图11是单块机舱盖的示意图;图12是两块机舱盖的示意图;图13是三块机舱盖的示意图。附图标记:机舱盖组件10、机舱遮盖部101、左遮盖部1011、右遮盖部1012、中央遮盖部1013、左侧翼子板部102、右侧翼子板部103、左机舱盖1、左机舱盖本体11、左机舱盖加强梁12、左固定支臂121、左内侧加强梁13、左前侧加强梁14、左外侧加强梁15、左后侧加强梁16、右机舱盖2、右机舱盖本体21、右机舱盖加强梁22、右固定支臂221、右内侧加强梁23、右前侧加强梁24、右外侧加强梁25、右后侧加强梁26、中央机舱盖3、车身连接支臂6、前端安装支架7、滑槽71、槽口止挡限位结构72、滑块8、减重槽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图13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组件10。参照图1-图2、图11-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组件10集成有左侧翼子板和右侧翼子板。换言之,机舱盖组件10包括机舱遮盖部101、左侧翼子板部102和右侧翼子板部103,机舱遮盖部101位于机舱上方,具有传统机舱盖的功能;左侧翼子板部102与机舱遮盖部101的左端相连,且左侧翼子板部102位于机舱的左侧,左侧翼子板部102具有传统左侧翼子板的功能;右侧翼子板部103与机舱遮盖部101的右端相连,且右侧翼子板部103位于机舱的右侧,右侧翼子板部103具有传统右侧翼子板的功能。机舱遮盖部101与左侧翼子板部102之间没有缝隙,机舱遮盖部101与右侧翼子板部103之间没有缝隙,有利于提升整车侧面美观度,且雨水等不会进入机舱内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机舱盖组件10,机舱盖与翼子板合二为一,减少了翼子板单独制作的工艺,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消除了传统翼子板与机舱盖之间的缝隙,使得车头行驶过程中产生更小的行驶阻力和噪声,也有利于提升车辆前部防水性能,并且使得车辆前部更加圆润平滑,提升了整车侧面美观度。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机舱盖组件10仅包括一个机舱盖,机舱遮盖部101为整块板,该机舱遮盖部101连接有左侧翼子板和右侧翼子板。在图12-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机舱盖组件10包括:左机舱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舱遮盖部,位于机舱上方;/n左侧翼子板部,与所述机舱遮盖部的左端相连且位于所述机舱的左侧;/n右侧翼子板部,与所述机舱遮盖部的右端相连且位于所述机舱的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舱遮盖部,位于机舱上方;
左侧翼子板部,与所述机舱遮盖部的左端相连且位于所述机舱的左侧;
右侧翼子板部,与所述机舱遮盖部的右端相连且位于所述机舱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盖组件包括:左机舱盖和右机舱盖,所述左侧翼子板部为所述左机舱盖的一部分,所述右侧翼子板部为所述右机舱盖的一部分,机舱遮盖部分为位于所述左机舱盖上的左遮盖部以及位于所述右机舱盖上的右遮盖部,所述左机舱盖和所述右机舱盖直接或间接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机舱盖和所述右机舱盖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机舱盖本体和机舱盖加强梁,所述机舱盖加强梁设置在所述机舱盖本体的朝向机舱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盖加强梁与所述机舱盖本体之间设置有胶粘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盖加强梁包括: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郝金松王朋波张江张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