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椅互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7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桌椅互换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一用以枢接及定位前述第一板体的枢接机构、一用以承载前述第一及第二板体的支承机构、以及装置在前述第一板体上的调整机构;其中,前述调整机构包括有一开设有滑槽的外壳、一底座及组设在前述外壳与底座间的调整把手、扭簧、制动器及设置有卡制键且可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动件,且在前述滑动件上设置有握轮以将装设有调整机构的第一板体组接在支承机构上,由调整把手的作用调整滑动件的卡制键在制动器上的相对位置,而可调整第一板体的相对位置,使第一板体可为椅子结构的椅背部也可转换成为桌子结构的桌面,且第二板体固定在支承机构不动而可供置物之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桌椅互换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调整机构以将椅子结构转换成桌子结构以适应不同需求的桌椅互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及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增,家具除了外型美观的要求外,其功能的多样性、功能扩充的可行性、或是功能操作的简易性等等,在为人们所日益重视。已知的桌椅,其通常只能分别单独具有桌子或椅子的功能,但在空间或经费受限制的情况下,若只有椅子,当有使用桌子的需求时,则需另外再行添置,而造成使用上(如实时性)的不便。为改善已知桌椅只具单一用途的缺失,目前市面上也有在椅子的扶手结构上另外装置/内藏有一板体,当需使用桌面时,即将该板体自扶手结构处水平开展以充当桌面使用。但,该前述可将桌椅功能合一的椅子,由于前述板体开展时是向外或向前方开展,不仅易造成整体重心可能不稳而使椅子重心向前倾,或是为了避免前述椅子重心前倾的缺失而使板体的面积设计较小致不便需求者的使用。又,若该椅子无扶手结构,则无适当位置可装设该板体。国外的专利文献中,例如美国第1,513,651号专利及PCT公开第WO2004/019730A1号专利,均揭露一种可以将椅子与桌子互换的装置。从这两件专利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其都是将原为椅子的椅背部与椅坐部以例如关节的方式枢接,使该椅背部及椅坐部可以一起旋转至椅背部呈现水平状态作为桌子的桌面使用为止。虽然这两件专利确实可以达到桌椅互换的目的,但是当椅子转换成桌子使用时,该桌子只保留一张桌面而没有例如抽屉等置物空间,对一般的使用者而言(特别是学生)则显得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椅互换装置,其能由调整机构的设置,当欲使用桌子结构时,使用者可自行将原椅子结构转换桌子结构以使用,不仅不多占空间,且操作简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桌椅互换装置,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一支承机构,包括有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用以承载前述第一及第二板体;一枢接机构,用以枢接及定位前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以及连杆,其中第一枢接座用以枢接连杆的一端及第一板体,第二枢接座则用以枢接连杆的另一端及前述支承机构,使第一板体可以进行枢转动作;一调整机构,装置在前述第一板体上,并用以将第一板体连结第一架体上;由调整机构可调整第一板体的高度,配合枢接机构使第一板体枢转至水平位置作为桌板并通过调整机构加以定位,第二板体则固定在支承机构不动可作置物用。第一枢接座包括第一套座、连接于第一套座的套筒、及套接于连杆第一端部的第二套座;第一套座套接于第一板体接近于第二板体的角隅,并以定位螺丝加以锁固,套筒的表面设有一枢孔,该枢孔面向连杆的杆身,第二套座则在面向该枢孔处凸设一枢轴,该枢轴穿入枢孔以构成该第一板体与连杆之间的枢转连接。第二枢接座用以枢接前述连杆与支承机构,包括一套接在支承机构的第一接座,及一端连接于第一接座表面、另一端用以套接连杆第二端部的第二接座,当连杆被第一板体驱动时,该第一接座即可提供枢转的需求。调整机构包括有一外壳、一底座及组设在前述外壳与底座间的调整把手、扭簧、制动器及设置有卡制键的滑动件;其中,该外壳上开设有滑槽,前述滑动件可在滑槽内滑动,且在前述滑动件上设置有握轮以将装设有调整机构的第一板体组接在支承机构上。本技术由调整把手的作用调整滑动件的卡制键在制动器上的相对位置以提供第一板体调整位置时所需的伸展空间,而可调整第一板体的相对位置,使第一板体可为椅子结构的椅背部也可转换成为桌子结构的桌面,且第二板体则可作为例如抽屉等置物的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桌椅互换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桌椅互换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其显示当本技术为一椅子结构时的外观。图3如图2所示桌椅互换装置的侧视图。图4如图2所示实施例,当其由椅子结构转换成桌子结构时的侧视图。图5本技术桌椅互换装置的调整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6本技术桌椅互换装置的调整机构的立体组合图。图7至图9本技术桌椅互换装置由椅子结构转换成桌子结构时的调整机构的动作示意图。附图标号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支承机构3第一架体31横梁311 支脚312第二架体32 横梁321支脚322 调整机构4 外壳41凹陷部411 开槽412螺孔413滑槽414导轨415底座42 调整把手43操作体431 第一柱孔432第二柱孔433扭簧44制动器45 第一卡键451第二卡键452卡制部453开孔454螺孔455螺丝456块体46第一柱体461第二柱体462空隙463滑动件47握轮471卡制键472导槽473抵止部474枢接机构5 第一枢接座51第一套座510套筒511第二套座512定位螺丝513枢孔514枢轴515第二枢接座52 第一接座521第二接座522连杆53连杆第一端部531连杆第二端部532扶手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桌椅互换装置包括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一用以枢接及定位前述第一板体1的枢接机构5、一用以承载前述第一及第二板体1、2的支承机构3、以及装置在前述第一板体1上的调整机构4。支承机构3,包括有一第一架体31、一第二架体32以及用以连接第一及第二架体31、32的承载架33,其中第一架体31由二支脚312及位于二支脚312间的横梁311所组成。而第二架体32则是由二支脚322及位于二支脚322间的横梁321所组成。其中第一架体31的横梁311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架体32的横梁321水平高度。枢接机构5,由第一枢接座51、第二枢接座52以及连杆53组装而成,其中第一枢接座51用以枢接连杆53的一端及第一板体1,第二枢接座52则用以枢接连杆53的另一端及前述支承机构3,使第一板体1可以进行枢转动作;上述第一枢接座51包括第一套座510、连接于第一套座510的套筒511、及套接于连杆53第一端部531的第二套座512,其中第一套座510套接于第一板体1接近于第二板体2的角隅11,并以定位螺丝513加以锁固,套筒511的表面设有一枢孔514,该枢孔514面向连杆53的杆身,第二套座512则在面向该枢孔514处凸设一枢轴515,由该枢轴515穿入枢孔514以构成该第一板体1与连杆53之间可以枢转的状态;第二枢接座52用以枢接前述连杆53与支承机构3,包括一套接在支承机构3的第一接座521,及一端连接于第一接座521表面、另一端用以套接连杆53第二端部532的第二接座522,当连杆53被第一板体1驱动时,该第一接座521即可提供枢转的需求;其中,图1所揭露的第二枢接座52套接于支承机构3第二架体32的横梁321上,但此仅是一较佳实施例,当然该第二枢接座也可被套置在例如第二板体2或椅子的扶手6上。当本技术为椅子结构时,第一板体1是由调整机构4组设在第一架体31的横梁311上,而第二板体2则被固持在支承机构3不动;其中,第一板体1为椅子的椅背部,而第二板体2则为椅子的椅坐部。图4所示为将本技术转换成桌子结构时的侧面示意图,其中第一板体1由调整机构4的作用及枢接机构5的枢转而转换成桌面,而第二板体不动可作为置物或抽屉使用。请参阅图5至图6,本技术桌椅互换装置的调整机构4包括有一外壳41、一底座42及组设在前述外壳4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桌椅互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一支承机构,包括有一第一架体及一第二架体,用以承载前述第一及第二板体;一枢接机构,用以枢接及定位前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以及连杆,其中第一枢接座用以枢接连杆的一端及第一板体,第二枢接座则用以枢接连杆的另一端及前述支承机构,使第一板体可以进行枢转动作;一调整机构,装置在前述第一板体上,并用以将第一板体连结第一架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根
申请(专利权)人:泰桦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