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裕能专利>正文

煤气脱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674 阅读:6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气脱水器的结构改进,属于流体输送设备技术领域。该脱水器包括筒体,筒体上端设置进气口,下端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接出水口的底集液斗,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顺序设置导流锥、上集液斗、伞形罩、出气管,所述导流锥周边设有旋流板,所述上集液斗的引流管穿过伞形罩,所述伞形罩的周边与筒体留有通气间隙,所述出气管开口向下,顶部锥形,一侧接出气口。待脱水气体进入筒体后,通过离心、折回等惯性原理,多级脱水,对机械水的脱除效果显著,设备结构简捷,阻力小,不会堵塞,无需经常清理。(*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气脱水器,尤其是一种煤气脱水器的结构改进,属于流体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钢铁企业的高炉煤气必须具有一定的干燥度,方能达到理论燃烧温度。然而经冷却、洗涤处理的煤气难免含水率较高。为此,需要经脱水器脱去其中的机械水。现有此类脱水器大多采用过滤吸附原理,其缺点是设备阻力大,需要经常清理。检索发现,申请号为00211173.X、申请日为2000.03.2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高炉煤气脱水器,它采用一个脱水罐,罐内分二级脱水,一级为初脱水,采取填料式。另一级为细脱水,采用丝网式。罐内上部设反冲器用于清洗。罐内下部设有排水管。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吸附过滤式脱水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阻力小、无需经常清理的煤气脱水器。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煤气脱水器包括筒体,筒体上端设置进气口,下端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接出水口的底集液斗,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顺序设置导流锥、上集液斗、伞形罩、出气管,所述导流锥周边设有旋流板,所述上集液斗的引流管穿过伞形罩,所述伞形罩的周边与筒体留有通气间隙,所述出气管开口向下,顶部锥形,一侧接出气口。待脱水气体进入筒体后,首先在导流锥的作用下向筒壁扩散,并在周边旋流板的引导下形成旋流,气体中的水珠在旋流离心作用下附着在筒体内壁,逐渐流落。接着,在伞形罩的作用下,再次扩流,并从筒壁与伞形罩的间隙中形成高速气流,最后由筒底折回,再次脱水,从出气管回升到出气口输出。以上过程通过离心、折回等惯性原理,多级脱水,对机械水的脱除效果显著,设备结构简捷,阻力小,不会堵塞,无需经常清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煤气脱水器如图1所示,筒体上端设置侧向进气口1,下端设有侧向出气口9。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顺序设置导流锥3、上集液斗5、上伞形罩6、中集液斗7、中伞形罩8以及出气管10。图中按需设置若干人孔2。导流锥3将进入的气体逐渐引向其周边均布螺旋片构成的旋流板4,使之流速增大,并形成旋流,将气体中的较大水珠甩向筒壁,完成第一级离心脱水。上集液斗5的引流管穿过上伞形罩6中心,其作用是盛接滴落的水珠,并汇总引向筒底。上伞形罩6的周边与筒体之间留有通气间隙,当气流通过时,可以使其提速冲向筒壁,在惯性作用下第二级脱水。中集液斗7的引流管穿过中伞形罩8中心,其作用原理与第二级脱水相同,形成第三级脱水。出气管10的开口向下,顶部锥形,一侧接出气口9,经过三级脱水的气流在筒底的折流作用下上升,从出气口9输出。筒底部的的底集液斗11盛接来自筒壁以及上、中集液斗5、7的脱离水,由出水口12排出。实验证明,本实施例借助离心惯性作用,通过几级处理,可以达到理想的脱水效果,十分适合去除冶金行业煤气脱水,具有结构简捷、阻力小、不会堵塞、无需经常清理等突出优点。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煤气脱水器,包括筒体,筒体上端设置进气口,下端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接出水口的底集液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顺序设置导流锥、上集液斗、伞形罩、出气管,所述导流锥周边设有旋流板,所述上集液斗的引流管穿过伞形罩,所述伞形罩的周边与筒体留有通气间隙,所述出气管开口向下,顶部锥形,一侧接出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煤气脱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由导流锥周边均布的螺旋片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煤气脱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集液斗、上伞形罩与出气管之间还设有中集液斗和中伞形罩,所述中集液斗的引流管穿过中伞形罩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煤气脱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开有人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煤气脱水器的结构改进,属于流体输送设备
该脱水器包括筒体,筒体上端设置进气口,下端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接出水口的底集液斗,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顺序设置导流锥、上集液斗、伞形罩、出气管,所述导流锥周边设有旋流板,所述上集液斗的引流管穿过伞形罩,所述伞形罩的周边与筒体留有通气间隙,所述出气管开口向下,顶部锥形,一侧接出气口。待脱水气体进入筒体后,通过离心、折回等惯性原理,多级脱水,对机械水的脱除效果显著,设备结构简捷,阻力小,不会堵塞,无需经常清理。文档编号F17D3/00GK2769665SQ20052006916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杨裕能, 张永华 申请人:杨裕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气脱水器,包括筒体,筒体上端设置进气口,下端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接出水口的底集液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顺序设置导流锥、上集液斗、伞形罩、出气管,所述导流锥周边设有旋流板,所述上集液斗的引流管穿过伞形罩,所述伞形罩的周边与筒体留有通气间隙,所述出气管开口向下,顶部锥形,一侧接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裕能张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裕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