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管清洗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424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酵管回收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酵管清洗框,包括上端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侧壁和底部均为镂空结构,所述框体内设有多个分隔隔断,以将所述框体分隔成多个发酵管放置区,相邻两个所述发酵管放置区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框体的开口端盖设有清洗盖,所述清洗盖包括与所述发酵管放置区一一对应的盖板。该发酵管清洗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同时收集多种规格的发酵管,并进行集中清洗,省去收集和单独清洗导管的时间,又可以同时将导管与试管一起进行干燥,进一步地省去了对试管和导管的一对一安装时间,在提高清洁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Fermentation tube cleaning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酵管清洗框
本技术涉及发酵管回收清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发酵管清洗框。
技术介绍
在微生物检测实验中,发酵管是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检测工具。如图1所示,一个独立的发酵管6,由一个试管61、一个倒置的导管62、一个试管塞63、适量的液体培养基64和适量的样品组成,导管62的尺寸小于试管61的尺寸。通过观察导管62中是否存在气泡65,来判断培养物是否产气,这是微生物发酵实验的一个重要观察项。发酵管6在微生物检测实验中普遍使用,在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等的多管发酵实验中,其用量非常大。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培养基的用量、样品的取用量,会使用不同的尺寸的发酵管6。在微生物发酵实验完成后,发酵管6中会很脏,因此需要对每一根发酵管6消毒灭菌后再进行清洗,以备下次配制新的培养基用。整个清洁过程包括对每一根试管61、每一个导管62以及每一个试管塞63进行充分地清洗,然后再干燥;干燥好的试管61、导管62还需要一对一的重新组装。目前,现有的清洗框在收集和清洗发酵管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由于发酵管6有高有低,在收集不同规格发酵管6去高压灭菌消毒的过程中、灭菌完毕收集试管塞63的过程中和清洗试管61的过程中,都会因为试管61的高度不一而造成操作不易;(2)在用水反复冲洗试管61的过程中,试管61很容易从清洗框中滑落出来,在清洗完成后,为了将所有试管61中的水全部倒出,方便后续干燥,需要用另一个清洗框来倒扣除水,这个过程需要小心操作,因为试管61在倒扣的过程中,很容易滑落出来;(3)试管61中的导管62在被水流冲洗的过程中,有的很容易被水流冲出试管61,有的会被水流冲到另一个试管61中。为了统一收集和清洗导管62,需要用水来反复逐根冲洗,这个过程耗时长、需要耗费大量的自来水;收集好的导管62,由于其尺寸非常小,自来水很难进入,所以在单独清洗过程中不容易被清洗干净;(4)干燥好的试管61和导管62,还需要一对一重新组装,才可以用来配制新的液体培养基64。上述诸多不便之处都导致了发酵管在清洗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人工、时间,同时对于待清洗的发酵管的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也不容易集中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酵管清洗框,用以解决现有的发酵管清洗框的清洗时费时费力、无法适应多种规格的发酵管且沥水操作复杂的问题,以提高发酵管的清洗效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酵管清洗框,包括上端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侧壁和底部均为镂空结构,所述框体内设有多个分隔隔断,以将所述框体分隔成多个发酵管放置区,相邻两个所述发酵管放置区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框体的开口端盖设有清洗盖,所述清洗盖包括与所述发酵管放置区一一对应的盖板。其中,所述框体的开口端呈台阶状,多个所述发酵管放置区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递减。其中,所述发酵管放置区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发酵管放置区包括第一发酵管放置区、第二发酵管放置区和第三发酵管放置区,所述第一发酵管放置区的高度为18cm至19cm之间,所述第二发酵管放置区的高度为15cm至16cm之间,所述第三发酵管放置区的高度为10cm至11cm之间。其中,所述发酵管放置区内设有十字交叉隔断。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盖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盖板,所述立柱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盖板。其中,所述立柱的两端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为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清洗盖的边缘设有多个锁扣,以将所述清洗盖扣合于所述框体的开口端。其中,多个所述盖板均为镂空结构。其中,所述发酵管放置区内设有发酵管放置架,所述发酵管放置架的边缘连接于所述发酵管放置区的内壁,所述发酵管放置架上开设有多个圆孔。其中,所述框体的相对的两外侧壁上或者开口端的边缘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壁设有硅胶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酵管清洗框,包括框体、分隔隔断和清洗盖,通过在框体内设置多个分隔隔断,将框体分隔成多个发酵管放置区,相邻两个发酵管放置区之间具有高度差,即多个发酵管放置区的高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发酵管的规格选择相应的区域放置,利于发酵管的分类和集中清洗。清洗盖包括与发酵管放置区一一对应的盖板,每个盖板的大小均与其对应的发酵管放置区的开口大小相匹配,因而在清洗框倒扣或者上下晃动时,可以防止试管中的导管被水流冲出,使得导管一直倒置在试管中。既可以利用试管中的水流,对导管进行充分的清洗,省去收集和单独清洗导管的时间;又可以同时将导管与试管一起进行干燥,干燥好的试管中已经一对一的装有一个导管,干燥好的每一个试管,可以直接用来配制新的液体培养基,又进一步地省去了对试管和导管的一对一安装时间。该发酵管清洗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同时收集多种规格的发酵管,并进行集中清洗,在提高清洁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发酵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发酵管清洗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框体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清洗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发酵管清洗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框体;11:第一发酵管放置区;12:第二发酵管放置区;13:第三发酵管放置区;14:把手;2:分隔隔断;21:第一分隔隔断;22:第二分隔隔断;3:清洗盖;31:第一盖板;32:第二盖板;33:第三盖板;34:立柱;35:提手;4:锁扣;41:锁头;42:挂钩;5:发酵管放置架;51:第一发酵管放置架;511:第一圆孔;52:第二发酵管放置架;521:第二圆孔;53:第三发酵管放置架;531:第三圆孔;6:发酵管;61:试管;62:导管;63:试管塞;64:液体培养基;65:气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左”“右”“内”“外”均以附图所示方向为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酵管清洗框,包括上端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侧壁和底部均为镂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内设有多个分隔隔断,以将所述框体分隔成多个发酵管放置区,相邻两个所述发酵管放置区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框体的开口端盖设有清洗盖,所述清洗盖包括与所述发酵管放置区一一对应的盖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管清洗框,包括上端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的侧壁和底部均为镂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内设有多个分隔隔断,以将所述框体分隔成多个发酵管放置区,相邻两个所述发酵管放置区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框体的开口端盖设有清洗盖,所述清洗盖包括与所述发酵管放置区一一对应的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管清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的开口端呈台阶状,多个所述发酵管放置区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管清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管放置区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发酵管放置区包括第一发酵管放置区、第二发酵管放置区和第三发酵管放置区,所述第一发酵管放置区的高度为18cm至19cm之间,所述第二发酵管放置区的高度为15cm至16cm之间,所述第三发酵管放置区的高度为10cm至11c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管清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管放置区内设有十字交叉隔断。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余沛芝许小燕李玲玲曹荥玉徐锡梅章文华徐小燕刘玉红赵赛君董晓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