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37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包括炮体,炮体为圆管形,炮体内设置叶毂,叶毂上设置风叶,叶毂、风叶设置在炮体的进风端,炮体的出风口垂直设置法兰,炮体内还设置反向喷射座,反向喷射座为圆锥形,反向喷射座的侧壁为导向面,反向喷射座的底面为承水面,承水面设置在炮体的出风口一侧,反向喷射座的锥顶朝向炮体的进风口,承水面向下凹向反向喷射座的锥顶,反向喷射座的中心轴与炮体的中心轴重合设置,反向喷射座与炮体的管壁之间均匀设置若干支架;炮体的管壁外设置供水管,供水管的出水垂直喷向承水面,本方案雾炮上喷嘴数量减少至一只,减少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喷嘴口径加大后不容易堵塞,降低维护频率。

A concentrated reverse spray gu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
技术介绍
现有雾炮多采用在炮体前端布置喷嘴。由于要求一定的耗水量和雾化效果,每个雾炮炮体前端会布置多个喷嘴,小型雾炮的喷嘴数量在30只左右,大功率雾炮的喷嘴数量多达上百只,为了满足一定的降尘效果,达到一定的耗水量的要求和雾化效果,目前在用雾炮上装配的喷嘴常采用精细雾化喷嘴。由于此种喷嘴能满足一定的雾化效果,但单只耗水量有限,所以雾炮上所用喷嘴数量多。因为喷嘴需满足一定的雾化效果,其口径比较小,应用中容易堵塞。现有技术中,雾炮上配置的喷嘴数量多,生产成本占比较高,同时由于数量多,维护周期短,维护强度与维修成本都比较高。鉴于上述问题,亟待一种既可以满足耗水量又不易堵塞的喷雾炮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要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部分问题,反向喷射是指有别于传统喷射反向的喷射方式,传统雾炮上喷雾时,喷雾方向与雾炮所指示反向一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包括炮体,所述炮体为圆管形,所述炮体内设置叶毂,所述叶毂上设置风叶,所述叶毂、所述风叶设置在所述炮体的进风端,所述炮体的出风口垂直设置法兰,所述炮体内还设置反向喷射座,所述反向喷射座为圆锥形,所述反向喷射座的侧壁为导向面,所述反向喷射座的底面为承水面,所述承水面设置在所述炮体的出风口一侧,所述反向喷射座的锥顶朝向所述炮体的进风口,所述承水面凹向所述反向喷射座的锥顶,所述反向喷射座的中心轴与所述炮体的中心轴重合设置,所述反向喷射座与所述炮体的管壁之间均匀设置若干支架;所述炮体的管壁外侧设置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出水垂直喷向所述承水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水面为碗形的回转体,所述承水面包括圆形的迎水面,所述迎水面的周边环绕设置横截面为弧形的顺水板,所述导向面与所述迎水面之间通过所述顺水板连接为闭合的整体,所述承水面的面积介于炮体出风口面积的30-5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撑片,所述支撑片上端垂直设置上安装片,所述支撑片下端分别垂直设置下安装片,所述支撑片平行于炮体出风方向设置,所述上安装片与所述炮体的管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安装片与所述导向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水管为金属水管,所述供水管设置在所述炮体外壁上,所述供水管反向弯曲并垂直所述承水面,所述供水管出水端设置喷嘴,所述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供水软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方案提供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雾炮上喷嘴数量减少至一只,减少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喷嘴口径加大后不容易堵塞,降低维护频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后向轴侧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前向轴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的反向喷射座轴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的反向喷射座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炮体,2、风叶,3、叶毂,4、反向喷射座,5、喷嘴,6、法兰,7、供水管,8、支架,9、承水面,91、迎水面,92、顺水板,10、导向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包括炮体1,炮体1为圆管形,炮体内设置叶毂3,叶毂3上设置风叶2,叶毂3、风叶2设置在炮体1的进风端,炮体1的出风口垂直设置法兰6,炮体1内还设置反向喷射座4,反向喷射座4为圆锥形,反向喷射座4的侧壁为导向面10,反向喷射座4的底面为承水面9,承水面9设置在炮体1的出风口一侧,反向喷射座4的锥顶朝向炮体1的进风口,承水面10凹向反向喷射座4的锥顶,反向喷射座4的中心轴与炮体1的中心轴重合设置,反向喷射座4与炮体1的管壁之间均匀设置若干支架8;炮体1的管壁外侧设置供水管7,供水管7的出水垂直喷向承水面9。炮体1是各零件的承载基础,炮体1内部安装风机(本案未示出),风机轴身上安装叶毂和风叶,应用中,启动炮体1中的风机(图中未示意),风机带动风叶2转动,将风加压加速从炮体1后部送出,将风从后部集风口向前端吹出,方向是由后向前。水泵出水引到供水软管,供水软管将水引致供水管7,再通过大口径的喷嘴5喷出,反向喷水座4的迎水面91接水后,利用流体的粘性和本身的冲击速度,将喷溅后的水沿顺水板92引导至边缘,使其在本身惯性下离开承水面9。由于反向喷射座4的承水面9的顺水板92边缘向前弯曲,故喷溅后的水流是顺着炮体1中气流的反向,并被气流带到炮体1指向的地方,起到降尘作用。集中反向喷射的技术效果,也可以用分散反向喷射的方法实现,既将中间的一个集中的供水管7,分散成多个供水管7,相应地,反向喷射座4也是多个;也可将承水面9做成较复杂的形状,将一个集中的供水管7用多个供水管7取代,供水管7也是集中承水面中部的一个小区域内;本申请也可采取上述方式实现与本申请相同的技术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承水面9为碗形的回转体,承水面9包括圆形的迎水面91,迎水面91的周边环绕设置横截面为弧形的顺水板92,导向面10与迎水面91之间通过顺水板92连接为闭合的整体,承水面9的面积介于炮体出风口面积的30-50%之间。迎水面91、顺水板92、导向面10为一体制成,反向喷射座4选用不锈钢金属制成,防止因水汽造成锈蚀。反向喷射座4呈回转形,安装在炮体1出风口中部,承水面9在前,边缘具有明显的向前弯曲,导向面在后,且反向喷射座4的回转轴线与炮体一致,后部的导向面10对电动机送来的气流起导向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8包括支撑片,支撑片上端垂直设置上安装片,支撑片下端分别垂直设置下安装片,支撑片平行于炮体出风方向设置,支撑片上端焊接上安装片,支撑片下端焊接下安装片,上安装片与炮体1的管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下安装片与导向面1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支撑片、上安装片、下安装片均选用不锈钢金属制成,防止因水汽造成锈蚀。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水管7为不锈钢金属水管,供水管7设置在炮体1外壁上,供水管7反向弯曲并垂直承水面9,供水管7出水端设置喷嘴5,供水管7的进水端连接供水软管。供水管7与喷嘴5之间螺纹连接,供水管7与供水软管之间过盈连接。喷嘴5的口径可选用3mm,喷嘴5用于阻流供水管的出水,进而通过水泵对水进行加压,喷嘴5喷出高速水流。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多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包括炮体,所述炮体为圆管形,所述炮体内设置叶毂,所述叶毂上设置风叶,所述叶毂、所述风叶设置在所述炮体的进风端,所述炮体的出风口垂直设置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炮体内还设置反向喷射座,所述反向喷射座为圆锥形,所述反向喷射座的侧壁为导向面,所述反向喷射座的底面为承水面,所述承水面设置在所述炮体的出风口一侧,所述反向喷射座的锥顶朝向所述炮体的进风口,所述承水面凹向所述反向喷射座的锥顶,所述反向喷射座的中心轴与所述炮体的中心轴重合设置,所述反向喷射座与所述炮体的管壁之间均匀设置若干支架;所述炮体的管壁外侧设置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出水垂直喷向所述承水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包括炮体,所述炮体为圆管形,所述炮体内设置叶毂,所述叶毂上设置风叶,所述叶毂、所述风叶设置在所述炮体的进风端,所述炮体的出风口垂直设置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炮体内还设置反向喷射座,所述反向喷射座为圆锥形,所述反向喷射座的侧壁为导向面,所述反向喷射座的底面为承水面,所述承水面设置在所述炮体的出风口一侧,所述反向喷射座的锥顶朝向所述炮体的进风口,所述承水面凹向所述反向喷射座的锥顶,所述反向喷射座的中心轴与所述炮体的中心轴重合设置,所述反向喷射座与所述炮体的管壁之间均匀设置若干支架;所述炮体的管壁外侧设置供水管,所述供水管的出水垂直喷向所述承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中反向喷雾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水面为碗形的回转体,所述承水面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岳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