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27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流夹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成对的耐压的夹体,滤板的两端面上均开设有与输液孔同轴设置且连通的夹槽,夹槽与夹体相匹配,成对的夹体均开设有与输液孔同轴设置的夹孔,成对的夹体和滤板上均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栓孔,夹体通过螺栓定位于滤板上,筒布位于夹孔和输液孔共同形成的空间内,解决了进料通道小、滤布更换繁琐且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流夹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板结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分流夹结构。
技术介绍
滤板是固液分离行业压滤机主要过滤核心部件,在环保行业压滤机是水处理的主要设备,过滤时由污泥进料泵把污泥污水注入到压滤机滤板腔室中。但是在现实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进料泵的压力过大,导致滤板容易破损,滤板在使用过程中,进料口部位的应力集中,但是缺少支撑点,由于滤布是易损件老式分流夹必须先拆除后,才可以装夹滤布,工作量较大,老式分流夹的螺纹容易损坏,老式分流夹的套筒致使进料通道变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滤布更换工作量、不会导致进料通道减小且结构简单的分流夹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流夹结构,其安装于一个滤板上,所述滤板的中心开设有输液孔,所述滤板上设置有滤布,所述滤布包括有与滤板两端面平齐的侧布和贯穿输液孔的筒布,包括有成对的耐压的夹体,所述滤板的两端面上均开设有与输液孔同轴设置且连通的夹槽,所述夹槽与夹体相匹配,成对的所述夹体均开设有与输液孔同轴设置的夹孔,成对的所述夹体和滤板上均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栓孔,夹体通过螺栓定位于滤板上,所述筒布位于夹孔和输液孔共同形成的空间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体的厚度比夹槽的深度大,所述夹体高出滤板的一端倒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孔远离滤板的孔口处倒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栓孔为多个且均布于同一个圆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体上的栓孔为沉头孔,且沉头孔的孔口作密封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现有中的老式分流夹替换为成对的夹体分别固定在滤板的两端面上,夹孔与输液孔连通使得在滤板上开设的输液孔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夹体和夹槽的设计弥补了两个套筒8螺接导致输液孔输送液体的有效面积减小;将液体流经筒布的设计能够保证输液孔和夹孔的洁净,避免固体累积于顺空和夹孔的孔壁上导致难以清理的现象,且弥补了现有中液体流经套筒8致使套筒8上螺纹损坏的缺陷;在滤布相对滤板的拆装上,现有的结构相比本技术多了一步,需要拆装套筒8,则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能减轻更换滤布的工作量,且夹体在滤板上只需一次装夹,无需再多次拆装;本技术中的结构简单且安装维护方便;在使用过程中,现有中的滤布的边缘与中心都被紧固,且套筒8在旋紧时会带动滤布一起运动,导致侧布处于绷紧状态,在液体充入时容易损坏侧布,而本技术中只有侧布的边缘固定,滤布整体处于松弛状态,滤布可以很好的应对液体的液压,根据液体的充入情况自由拉伸,相比现有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滤布损坏的现象,延长滤布的使用寿命;将夹体采用强度大的材料制成以抵抗液体流过输液孔是产生的液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未装滤布且栓孔未被封孔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装有滤布且栓孔被封孔的右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现有结构的右剖视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滤板;11、夹槽;2、滤布;21、侧布;22、筒布;3、夹体;31、夹孔;4、栓孔;5、分流面;6、流壁;7、螺栓;8、套筒;9、限位环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流夹结构,其安装于一个滤板1上,滤板1的中心开设有输液孔,滤板1上设置有滤布2,滤布2包括有与滤板1两端面平齐的侧布21和贯穿输液孔的筒布22,先根据滤板1的两端面尺寸制作出两块侧布21,在两块侧布21上均剪出与输液孔对应的孔,再根据输液孔的尺寸制作出筒布22,筒布22是将一块矩形布料相对的两侧边缝制在一起,将其撑开就呈筒状,将筒布22的两端分别缝制在两块侧布21上,且侧布21上的孔与筒布22同轴设置,这是现有中滤板1与滤布2的结构,且在现有技术中,具体参照图4至图5所示,先将其中一个侧布2卷起来并穿过输液孔,再将该穿过输液孔的侧布2展开,如此筒布22与输液孔的内壁贴合,两个侧布2分别覆盖于滤板1的两端面上,将一个纹有内螺纹的套筒8穿过筒布22,套筒8外壁于筒布22贴合,该套筒8的一端延伸出限位环体9,限位环体9的大径大于输液孔的孔径,则当限位环体9压紧侧布22,套筒8在输液孔内安装到位,将另一个纹有外螺纹的套筒8旋入前述的套筒8内,且该套筒8上也延伸出限位环体9,当该限位环体9对另一个侧布22进行压紧时,则两个套筒8螺接到位,这是现有中整个滤板1成品后的安装技术,且液体是从套筒8内流过的,该处的套筒8与限位环体9的整体就是
技术介绍
中的老式分流夹;具体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现有的基础上,将两个套筒8替换为成对的夹体3,夹体3采用强度大的材料制成以便于抗压,滤板1的两端面上均开设有与夹体3相匹配夹槽11,两个夹槽11的总深度小于滤板1的厚度,成对的夹体3均开设有与输液孔同轴设置的夹孔31,应将夹孔31靠近输液孔的孔口的孔径与输液孔的孔径设计为相同,成对的夹体3和滤板1上均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栓孔4;在安装过程中,将成对的夹体3分别装入两个夹槽11内,夹孔31与输液孔衔接在一起,且夹体3上的栓孔4与滤板1上的栓孔4对齐,将螺栓7先后穿过其中一个夹体3、滤板1和另一个夹体3,螺栓7定位在夹体3上的方式很多,例如成对的夹体3与滤板1三者的栓孔4均为通孔时,则在螺栓7穿出夹体3外的一端上旋上螺母;亦或是其中一个夹体3的栓孔4为螺纹孔,另一个夹体3与滤板1两者的栓孔4为通孔,则将螺栓7先穿过通孔再旋入螺纹孔;亦或者滤板1上的栓孔4为螺纹孔,夹体3上的栓孔4均为通孔,则螺栓7穿过通孔并旋入螺纹孔,待螺栓7将成对的夹体3定位在滤板1上后,将滤布2的其中一个侧布21卷起来并穿过输液孔,将该侧布21展开,两个侧布分别覆盖在滤板1的两侧且覆盖在夹体3上,筒布22覆盖于输液孔和夹孔31两者的孔壁上,将侧布21的边缘固定在滤板1的边缘上,使用过程中,液体流经输液孔时只会和筒布22接触;在滤板1上开设的输液孔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夹体3和夹槽11的设计弥补了两个套筒8螺接导致输液孔输送液体的有效面积减小;将液体流经筒布22的设计能够保证输液孔和夹孔31的洁净,避免固体累积于顺空和夹孔31的孔壁上导致难以清理的现象,且弥补了现有中液体流经套筒8致使套筒8上螺纹损坏的缺陷;在滤布2相对滤板1的拆装上,现有的结构相比本技术多了一步,需要拆装套筒8,则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能减轻更换滤布2的工作量,且夹体3在滤板1上只需一次装夹,无需再多次拆装;本技术中的结构简单且安装维护方便;在使用过程中,现有中的滤布2的边缘与中心都被紧固,且套筒8在旋紧时会带动滤布2一起运动,导致侧布21处于绷紧状态,在液体充入时容易损坏侧布21,而本技术中只有侧布21的边缘固定,滤布2整体处于松弛状态,滤布2可以很好的应对液体的液压,根据液体的充入情况自由拉伸,相比现有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滤布2损坏的现象,延长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流夹结构,其安装于一个滤板(1)上,所述滤板(1)的中心开设有输液孔,所述滤板(1)上设置有滤布(2),所述滤布(2)包括有与滤板(1)两端面平齐的侧布(21)和贯穿输液孔的筒布(22),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成对的耐压的夹体(3),所述滤板(1)的两端面上均开设有与输液孔同轴设置且连通的夹槽(11),所述夹槽(11)与夹体(3)相匹配,成对的所述夹体(3)均开设有与输液孔同轴设置的夹孔(31),成对的所述夹体(3)和滤板(1)上均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栓孔(4),夹体(3)通过螺栓定位于滤板(1)上,所述筒布(22)位于夹孔(31)和输液孔共同形成的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夹结构,其安装于一个滤板(1)上,所述滤板(1)的中心开设有输液孔,所述滤板(1)上设置有滤布(2),所述滤布(2)包括有与滤板(1)两端面平齐的侧布(21)和贯穿输液孔的筒布(22),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成对的耐压的夹体(3),所述滤板(1)的两端面上均开设有与输液孔同轴设置且连通的夹槽(11),所述夹槽(11)与夹体(3)相匹配,成对的所述夹体(3)均开设有与输液孔同轴设置的夹孔(31),成对的所述夹体(3)和滤板(1)上均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栓孔(4),夹体(3)通过螺栓定位于滤板(1)上,所述筒布(22)位于夹孔(31)和输液孔共同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晖丁丰贵王春晓张祖岩刘辉郑火山李松华朱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兴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