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24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器,涉及到悬挂器的技术领域,包括上悬挂卡槽、下悬挂卡槽、悬挂连接杆、承重组件、刹车组件和法兰盘螺栓,上悬挂卡槽设置在下悬挂卡槽的上侧,承重组件包括:承重杆、调速螺杆和铰接部,承重杆的一端与下悬挂卡槽的下端连接,调速螺杆通过螺纹孔与承重杆的另一端的端面连接,悬挂连接杆的上端与上悬挂卡槽连接,悬挂连接杆的下端通过法兰盘螺栓与承重杆连接,刹车组件包括:制动杆、拉手,制动杆的中部与铰接部铰接,制动杆的一端为制动部,制动部位于上悬挂卡槽的正下侧,制动杆的一端为刹车手柄部,刹车手柄部上远离制动部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拉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省力,实现调速功能的特点。

A 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器
本技术涉及到悬挂器的
,尤其涉及到一种悬挂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楼房,尤其是高层建筑楼房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居住、工作的场所,而这些楼房在发生灾害时(如火灾、地震等),无法使用电梯,人们只能通过楼梯逃生,通过楼梯逃生逃生速度较慢,也极易在慌乱中发生踏空、摔落等情况,造成额外的伤亡;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在发生灾害时,快速地从楼体中逃出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器,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悬挂器,包括:上悬挂卡槽、下悬挂卡槽、悬挂连接杆、承重组件、刹车组件和法兰盘螺栓;所述上悬挂卡槽设置在所述下悬挂卡槽的上侧;所述承重组件包括:一承重杆、一调速螺杆和一铰接部,所述承重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悬挂卡槽的下端连接,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调速螺杆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的端面连接,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的周面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贯穿所述周面,且所述卡槽与所述螺纹孔贯通,所述承重杆的上端中部设有所述铰接部;所述悬挂连接杆呈“C”字型,所述悬挂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一侧的侧面连接,所述悬挂连接杆的下端通过所述法兰盘螺栓与所述承重杆的一侧中部连接;所述悬挂连接杆上远离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一侧与所述悬挂连接杆上靠近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一侧各设有一设有弓形槽,所述弓形槽的横截面呈“工”型;所述刹车组件包括:一制动杆、一拉手,所述制动杆呈“﹀”字型结构,所述制动杆的中部与所述铰接部铰接,所述制动杆的一端为制动部,所述制动部位于所述上悬挂卡槽的正下侧,所述制动杆的一端为刹车手柄部,所述刹车手柄部上远离所述制动部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所述拉手。作为优选,所述拉手包括横向支杆、第一侧杆、第二侧杆、弧形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之间设有所述横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位于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的下端,所述第一侧杆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凸缘,所述第二侧杆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凸缘上和所述第二凸缘上各设有一螺钉孔,两所述螺钉孔相正对,所述第一侧杆与所述第二侧杆之间设有所述弧形杆,位于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的上端。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对夹设置在所述刹车手柄部的端部的相正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横向支杆的上表面为波浪形表面,所述波浪形表面沿横向方向依次设为食指槽、中指槽、无名指槽、小指槽。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弧形杆向下拱起。作为优选,所述上悬挂卡槽为一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的下端面为向上拱起的弧面。作为优选,所述下悬挂卡槽为一圆盘状结构,所述圆盘状结构的上表面为向下拱起的弧面。作为优选,所述制动杆的中部通过铆钉与所述铰接部铰接。作为优选,还包括滑动垫片,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下端面、下悬挂卡槽的上端面均设有一所述滑动垫片。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下端面上与所述下悬挂卡槽的上端面上均设有一第一弧形卡槽,每一所述第一弧形卡槽内均设有一弧形卡块,每一所述滑动垫片的弧面上均设有一第二弧形卡槽,所述第二弧形卡槽与所述弧形卡块相匹配。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实现调速的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起来比较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悬挂器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悬挂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悬挂器中的悬挂可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悬挂器中的刹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悬挂器中的拉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悬挂器中的滑动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悬挂器中的上悬挂卡槽的纵向剖视图。图中:1、上悬挂卡槽;2、下悬挂卡槽;3、悬挂连接杆;4、承重组件;5、刹车组件;6、法兰盘螺栓;7、承重杆;8、调速螺杆;9、铰接部;10、卡槽;11、制动杆;12、拉手;13、制动部;14、刹车手柄部;15、横向支杆;16、第一侧杆;17、第二侧杆;18、弧形杆;19、第一凸缘;20、第二凸缘;21、紧固件;22、波浪形表面;23、食指槽;24、中指槽;25、无名指槽;26、小指槽;27、铆钉;28、滑动垫片;29、第二弧形卡槽;30、弓形槽;31、第一弧形卡槽;32、弧形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悬挂器,与滑道配合使用。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悬挂器,包括:上悬挂卡槽1、下悬挂卡槽2、悬挂连接杆3、承重组件4、刹车组件5和法兰盘螺栓6。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上悬挂卡槽1设置在下悬挂卡槽2的上侧。上悬挂卡槽1扣合在滑道的上表面,下悬挂卡槽2扣合在滑道的下表面。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承重组件包括:一承重杆7、一调速螺杆8和一铰接部9,承重杆7的一端与下悬挂卡槽2的下端连接,承重杆7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螺纹孔,调速螺杆8通过螺纹孔与承重杆7的另一端的端面连接,承重杆7的另一端的周面上设有卡槽10,卡槽10贯穿周面,且卡槽10与螺纹孔贯通,承重杆7的上端中部设有铰接部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悬挂连接杆3呈“C”字型,悬挂连接杆3的上端与上悬挂卡槽1的一侧的侧面连接,悬挂连接杆3的下端通过法兰盘螺栓6与承重杆7的一侧中部连接。悬挂连接杆3与上悬挂卡槽1一体成设计。通过法兰盘螺栓6的设置,实现悬挂连接杆3与承重杆7可拆卸的连接,同时悬挂连接杆3能够相对承重杆7转动,能够实现调整上悬挂卡槽1的位置。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悬挂连接杆3上远离上悬挂卡槽1的一侧与悬挂连接杆3上靠近上悬挂卡槽1的一侧各设有一弓形槽30,弓形槽30的横截面呈“工”型。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弓形槽30可以提高悬挂连接杆的整体的刚度。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刹车组件包括:一制动杆11、一拉手12,制动杆11呈“﹀”字型结构,制动杆11的中部与铰接部9铰接,制动杆11的一端为制动部13,制动部13位于上悬挂卡槽1的正下侧,制动杆11的一端为刹车手柄部14,刹车手柄部14上远离制动部13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拉手12。当悬挂器沿滑道向下滑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仅通过刹车手柄部14进行制动比较困难,因此在对悬挂器进行制动时,需要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拉手12利用了杠杆的原理,不需要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即可实现对悬挂器的制动。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拉手包括横向支杆15、第一侧杆16、第二侧杆17、弧形杆18、第一凸缘19和第二凸缘20,第一侧杆16和第二侧杆17之间设有横向支杆15,横向支杆15位于第一侧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悬挂卡槽、下悬挂卡槽、悬挂连接杆、承重组件、刹车组件和法兰盘螺栓;/n所述上悬挂卡槽设置在所述下悬挂卡槽的上侧;/n所述承重组件包括:一承重杆、一调速螺杆和一铰接部,所述承重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悬挂卡槽的下端连接,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调速螺杆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的端面连接,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的周面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贯穿所述周面,且所述卡槽与所述螺纹孔贯通,所述承重杆的上端中部设有所述铰接部;/n所述悬挂连接杆呈“C”字型,所述悬挂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一侧的侧面连接,所述悬挂连接杆的下端通过所述法兰盘螺栓与所述承重杆的一侧中部连接;/n所述悬挂连接杆上远离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一侧与所述悬挂连接杆上靠近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一侧各设有一弓形槽,所述弓形槽的横截面呈“工”型;/n所述刹车组件包括:一制动杆、一拉手,所述制动杆呈“﹀”字型结构,所述制动杆的中部与所述铰接部铰接,所述制动杆的一端为制动部,所述制动部位于所述上悬挂卡槽的正下侧,所述制动杆的一端为刹车手柄部,所述刹车手柄部上远离所述制动部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所述拉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悬挂卡槽、下悬挂卡槽、悬挂连接杆、承重组件、刹车组件和法兰盘螺栓;
所述上悬挂卡槽设置在所述下悬挂卡槽的上侧;
所述承重组件包括:一承重杆、一调速螺杆和一铰接部,所述承重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悬挂卡槽的下端连接,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调速螺杆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的端面连接,所述承重杆的另一端的周面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贯穿所述周面,且所述卡槽与所述螺纹孔贯通,所述承重杆的上端中部设有所述铰接部;
所述悬挂连接杆呈“C”字型,所述悬挂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一侧的侧面连接,所述悬挂连接杆的下端通过所述法兰盘螺栓与所述承重杆的一侧中部连接;
所述悬挂连接杆上远离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一侧与所述悬挂连接杆上靠近所述上悬挂卡槽的一侧各设有一弓形槽,所述弓形槽的横截面呈“工”型;
所述刹车组件包括:一制动杆、一拉手,所述制动杆呈“﹀”字型结构,所述制动杆的中部与所述铰接部铰接,所述制动杆的一端为制动部,所述制动部位于所述上悬挂卡槽的正下侧,所述制动杆的一端为刹车手柄部,所述刹车手柄部上远离所述制动部的一端的端部设有所述拉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包括横向支杆、第一侧杆、第二侧杆、弧形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之间设有所述横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位于所述第一侧杆和所述第二侧杆的下端,所述第一侧杆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凸缘,所述第二侧杆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之间设有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其政罗良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扶手安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