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鹏宇专利>正文

三叉神经微球囊精准造影剂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236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叉神经微球囊精准造影剂推进器,外筒外壁设有刻度,筒身前端设置有喷嘴和压力表接口;推进器内芯为中空柱体,侧壁沿轴向开孔,一端安装橡胶塞后置于外筒内,与外筒共同构成活塞;推进速度控制杆安装在推进器内芯中,一侧设置有朝向橡胶塞的倾斜齿,另一侧设置有螺纹;推进器内芯内侧壁设置有朝向橡胶塞倾斜的凹槽,与倾斜齿共同构成倾斜滑动面;当倾斜齿在凹槽内滑动时,螺纹伸出或缩进推进器内芯侧壁的开孔,螺纹伸出开孔时,与外筒内壁螺纹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准确的动态监测疾病治疗过程中球囊内造影剂的体积以及压力。

Trigeminal microsphere precise contrast agent prope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叉神经微球囊精准造影剂推进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用于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
技术介绍
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技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微创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在三叉神经麦氏囊内扩张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利用机械压力破坏三叉神经痛觉纤维,阻滞痛觉传导,达到止痛目的。实际上,三叉神经中除了支配痛觉的神经纤维外,还有支配面部触觉和咀嚼肌运动的神经纤维存在。因此,当微球囊在麦氏囊内压迫三叉神经时,伴随痛觉纤维的损伤,触觉纤维和运动纤维也常一并受到压迫损伤。由于支配痛觉、触觉和运动的纤维直径不同,因此他们对于机械压迫的耐受能力也各有不同,而又以痛觉纤维对压迫的耐受力最弱。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压力耐受能力的不同,如能破坏痛觉纤维,而不损伤或尽量少损伤触觉纤维和运动纤维。这样,既可确切止痛,又能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对触觉纤维和运动纤维的影响。这应该是该技术的理想状态。在实际手术治疗过程中,医生根据两点来评判痛觉纤维是否已经受到了损伤而触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得到了良好的保存:球囊扩张形状和压迫持续时间。首先借用1ml注射器推进造影剂来协助球囊的扩张,并根据球囊扩张的形状来评估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的效果。而不同患者的麦氏囊形状各不相同,囊体积大小也不相同,因此根据球囊扩张的形状来评判疾病治疗效果显然存在不足。其次在球囊压扩张至医生满意的形状后,进行压迫时间计算。然而压迫时间的长短也完全依靠医生经验,每一位患者的压迫时间会根据当时治疗医生的主观判断而有所不同。因此,目前该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并发症基本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及术中主观判断。正因为如此,不同医生之间的治疗效果相差较大,同一医生治疗的不同患者之间治疗效果也相差较大,非常不利于该技术的同质化推广,也不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精准化治疗方向。通过对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技术治疗原理的再分析,我们发现该技术对痛觉纤维的损伤取决于两个因素:球囊压力及压迫时间。目前现行的技术虽然可以有效控制压迫时间,但压迫时间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主观的,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其次对于压迫压力的选择则完全是空白,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际,均缺乏数据支持。压力过小,压迫时间不够,神经损伤不够,疼痛控制不佳;压力过大,压迫时间过长,不仅会出现严重的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等并发症,还会出现球囊爆破现象。目前,国内、国外均未有专门针对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而设计生产的可实时监控治疗过程中球囊内压力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叉神经微球囊精准造影剂推进器,能够准确的动态监测疾病治疗过程中球囊内造影剂的体积以及压力,有效控制造影剂进入或退出球囊的速度,及时释放超出安全阈值的压力,通过量化的数据从根本上降低术中球囊破裂率和提高疾病治愈率,建立全新的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术中治疗评判标准,推动神经外科疾病精准化及个体化治疗的进程,最大程度上提高医疗安全性,并对未来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行业标准制定和共识达成奠定基础。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叉神经微球囊精准造影剂推进器,包括推进器外筒、推进器内芯、推进速度控制杆和压力表。所述推进器外筒的筒身外壁设有刻度,用于测量筒内液体体积;筒身前端设置有喷嘴和压力表接口,筒内液体通过喷嘴注入球囊,压力表接口连接压力表测量球囊内压力;所述的推进器内芯为中空柱体,侧壁沿轴向开孔,一端安装橡胶塞后置于外筒内,与外筒共同构成活塞;所述的推进速度控制杆安装在推进器内芯中,一侧设置有朝向橡胶塞的倾斜齿,另一侧设置有螺纹;推进器内芯内侧壁设置有朝向橡胶塞倾斜的凹槽,与倾斜齿共同构成倾斜滑动面;当倾斜齿在凹槽内滑动时,螺纹伸出或缩进推进器内芯侧壁的开孔,螺纹伸出开孔时,与外筒内壁螺纹配合。所述的喷嘴上连接释压器,释压器内部为一侧壁开口的管道,由设定压力的压缩弹簧推动活塞封堵开口。所述的推进器外筒和推进器内芯通过筒身固定螺旋连接,所述的筒身固定螺旋内部为台阶状螺纹通孔,通孔的大径端与推进器外筒螺纹连接,小径端与推进速度控制杆的螺纹匹配。所述的筒身固定螺旋端面标有刻度,与内芯上的标识指针配合,量化内芯移动位移及液体进入球囊的量。所述的推进速度控制杆头端与推进器内芯内壁头端有压缩弹簧相连,在弹簧作用下保持螺纹伸出推进器内芯侧壁的开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拥有压力表,因此实现了微球囊内压力的实时动态监测;(2)由于推进速度控制杆螺纹与外筒固定螺旋小径内螺纹匹配咬合且螺纹倾斜度及宽度经过精密测算,故可通过内芯的旋转实现精准的球囊内造影剂输送体积的计算;(3)由于(2)的有益效果,故可通过内芯旋转速度,控制造影剂输送速度;(4)由于推进速度控制杆螺纹与外筒固定螺旋小径内螺纹咬合固定,因此防止了在停止造影剂输送时,球囊内造影剂的倒流;(5)由于(4)的有益效果,故术中不必助手协助关闭三通管,节省了人力;(6)由于推进速度控制杆上倾斜齿与内芯侧壁倾斜凹槽相匹配形成斜面,故可通过斜面滑动锁定或解锁控制杆与外筒固定螺旋,实现造影剂量化输送与非量化输送之间的自由切换;(7)由于拥有释压器,故避免了球囊因压力的突然增高而发生爆裂。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中技术和器械缺陷,实现了术中实时监测球囊内压力、精准测量球囊内造影剂输入量、自由控制造影剂输入或抽回速度,避免了因压力突增所致的球囊爆裂,因此在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术中精准个体化治疗方面、解放医护人员劳动力方面均拥有巨大显示意义,同时在术中球囊压力、造影剂输入量数据采集方面提供便利,为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精准量化治疗奠定基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压力表结构示意图;图3是释压器结构示意图;图4是推进器外筒构造图;图5是推进器外筒固定螺旋示意图,其中(a)是立体视图,(b)是剖视图,(c)是右视图;图6是推进器内芯构造图;图7是推进器内芯构造图(中部剖面显示内部结构);图8是推进速度调节杆构造图;图9是推进器内芯与推进速度调节杆组装后的剖面构造图;图中,1-推进器外筒(1-1喷嘴,1-2释压器标准三通接口,1-3体积刻度,1-4测压口,1-5压力表标准三通接口,1-6外筒螺纹),2-外筒固定螺旋(2-1大内径壁,2-2小内径壁,2-3大内径螺纹,2-4小内径螺纹,2-5角刻度),3-推进器内芯(3-1推进活塞连接部,3-2侧壁开槽,3-3内芯螺纹,3-4角刻度标识箭头,3-5控制弹簧,3-6内芯挡板,3-7倾斜凹槽),4-推进活塞,5-内芯固定螺旋(5-1内芯固定螺旋螺纹,5-2内芯固定螺旋壁),6-推进速度控制杆(6-1倾斜齿,6-2控制杆螺纹,6-3控制杆尾端),7-压力表(7-1测压接口,7-2标准三通接口),8-释压器(8-1释压器外壳,8-2压力监测管,8-3造影剂入口,8-4造影剂出口,8-5释压塞,8-6释压口,8-7释压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叉神经微球囊精准造影剂推进器,包括推进器外筒、推进器内芯、推进速度控制杆和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外筒的筒身外壁设有刻度,用于测量筒内液体体积;筒身前端设置有喷嘴和压力表接口,筒内液体通过喷嘴注入球囊,压力表接口连接压力表测量球囊内压力;所述的推进器内芯为中空柱体,侧壁沿轴向开孔,一端安装橡胶塞后置于外筒内,与外筒共同构成活塞;所述的推进速度控制杆安装在推进器内芯中,一侧设置有朝向橡胶塞的倾斜齿,另一侧设置有螺纹;推进器内芯内侧壁设置有朝向橡胶塞倾斜的凹槽,与倾斜齿共同构成倾斜滑动面;当倾斜齿在凹槽内滑动时,螺纹伸出或缩进推进器内芯侧壁的开孔,螺纹伸出开孔时,与外筒内壁螺纹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叉神经微球囊精准造影剂推进器,包括推进器外筒、推进器内芯、推进速度控制杆和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外筒的筒身外壁设有刻度,用于测量筒内液体体积;筒身前端设置有喷嘴和压力表接口,筒内液体通过喷嘴注入球囊,压力表接口连接压力表测量球囊内压力;所述的推进器内芯为中空柱体,侧壁沿轴向开孔,一端安装橡胶塞后置于外筒内,与外筒共同构成活塞;所述的推进速度控制杆安装在推进器内芯中,一侧设置有朝向橡胶塞的倾斜齿,另一侧设置有螺纹;推进器内芯内侧壁设置有朝向橡胶塞倾斜的凹槽,与倾斜齿共同构成倾斜滑动面;当倾斜齿在凹槽内滑动时,螺纹伸出或缩进推进器内芯侧壁的开孔,螺纹伸出开孔时,与外筒内壁螺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叉神经微球囊精准造影剂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乐任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任鹏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