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213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疗技术领域的一种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球,负压引流球一端连接于三通管,三通管的左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引流管,第一引流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穿刺针头,三通管的上端设有导流管,导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头塑针,第二引流管埋于皮下层与脂肪层之间,起引流作用,另一端设有负压引流球,使其产生的负压效果及时地将皮下组织中的积液或者坏死组织引出,减少培养基和细菌量及炎性介质,降低了切口内的压力,起到预防或者治疗感染的作用,进一步的,通过设有流量调节阀可以根据控制生理盐水的滴速,对皮下组织进行清理,有利于改善环境,加快肉芽组织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皮下负压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皮下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国家每年的普外科手术及妇产科手术有几千万例,对于腹壁肥胖、多次手术或伴有糖尿病的病人行腹部手术者有上千万例。但是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对于腹部肥胖、多次手术或伴有糖尿病的病人,极易出现腹壁皮下层积液、脂肪液化和切口感染等问题。负压引流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目前的研究证明,该疗法能够加速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目前,传统式引流装置没有较好的固定方式,皮下引流管固定不好,非常容易被抽出,而难以再放入,并且在引流结束后不会及时的清洗,容易在引流部位产生细菌等有害物质,对病人的身体造成危害。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皮下负压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球(1)为橄榄球状,所述负压引流球(1)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另一端插接有活塞(3),所述负压引流球(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三通管(4)的右侧端,所述三通管(4)的左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引流管(5),所述第一引流管(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引流管(6),所述第二引流管(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穿刺针头(7),所述三通管(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8),所述导流管(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头塑针(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球(1)为橄榄球状,所述负压引流球(1)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另一端插接有活塞(3),所述负压引流球(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三通管(4)的右侧端,所述三通管(4)的左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引流管(5),所述第一引流管(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引流管(6),所述第二引流管(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穿刺针头(7),所述三通管(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8),所述导流管(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单头塑针(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为橡胶材质,所述活塞(3)封口端直径大小与连接管(2)内径大小相同,所述活塞(3)一端通过弹性绳(10)与负压引流球(1)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腹部手术后用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在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圣坦郝春波纪武朱根海洪澜吴秀荣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