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马桶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098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马桶盖板,所述智能马桶盖板包括马桶座盖,马桶座圈和主机壳,所述马桶座盖位于所述马桶座圈上部,所述马桶座盖上具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所述马桶座圈上具有第一连接铰耳和第二连接铰耳,所述主机壳具有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同轴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同轴同侧及空心转轴设计相较于传统的智能盖板,其外观上更为简洁,不臃肿,通过空心转轴的设计在翻转盖板时管线不会与转轴产生摩擦,避免管线外皮脱落产生安全事故,更为安全隐蔽。

An intelligent toilet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马桶盖板
本技术属于卫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马桶盖板。
技术介绍
目前的智能马桶盖或加热马桶盖的体积都比较大,其与正常的马桶盖相比明显不够简约,主要由于智能马桶或加热马桶的马桶盖需要走线,并有多个功能模块导致马桶盖看上去比较臃肿,目前马桶盖的转轴和马桶座圈转轴分布大都为不同轴不同侧、同轴不同侧,或同侧不同轴设计。目前,为了节省空间或美观,会把座圈轴和座盖轴同轴放置,如附图1所示。转轴后端和主机壳固定在一起,前端会跟随座圈或座盖一起转动。座圈或座盖转动的时候,只有一边是受力的,另一边的轴只起支撑作用,此方案缺点在于转轴的位置几乎没有空间来进行走线了,若需要走线,则会在转轴的旁边主机壳上开一小孔用来过线,从而导致电线外漏。目前的技术方案装配困难,空余空间小,不好塞线,另外,当座圈转动时,电源线会和主机壳摩擦,长时间线会破损,折断,进而容易引发漏电等安全性事故或其他安全隐患。综上所述,目前人们迫切的需要能够满足美观要求又能同时保证电线和/或水管能够从盖板内部布线的智能马桶盖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马桶盖板,包括马桶座盖,马桶座圈和主机壳,所述马桶座盖位于所述马桶座圈上部;/n所述马桶座盖上具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n所述马桶座圈上具有第一连接铰耳和第二连接铰耳;/n所述主机壳具有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和所述第三连接座同轴布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座空腔内装有第一缓降器,所述第一缓降器的一端配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腔内,在所述第二连接座空腔内装有第二缓降器,所述第二缓降器一端配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铰耳内,所述第三连接座空腔内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配接所述第二连接铰耳,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三连接座配接在所述第二连接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马桶盖板,包括马桶座盖,马桶座圈和主机壳,所述马桶座盖位于所述马桶座圈上部;
所述马桶座盖上具有第一连接腔和第二连接腔;
所述马桶座圈上具有第一连接铰耳和第二连接铰耳;
所述主机壳具有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和所述第三连接座同轴布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座空腔内装有第一缓降器,所述第一缓降器的一端配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腔内,在所述第二连接座空腔内装有第二缓降器,所述第二缓降器一端配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铰耳内,所述第三连接座空腔内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配接所述第二连接铰耳,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三连接座配接在所述第二连接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马桶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铰耳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的空隙处通过所述第二缓降器配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马桶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铰耳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三连接座之间的空隙处通过所述转轴配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马桶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峰由航
申请(专利权)人:吉博力国际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