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用水机与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717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用水机与循环系统,将进水口与外部用水源的出水端连通,外部用水源的水能够流入循环箱体内,再通过第一出水口,流出循环箱体,以供用户使用。由于进水口与转动叶轮的第一桨叶相对设置,因此,从进水口流入的水流会作用在第一桨叶上,并驱使转动叶轮在循环箱体内转动。又由于转动叶轮通过传动件与驱动叶轮传动配合,因此,转动叶轮会带动驱动叶轮转动,转动的驱动叶轮向水泵结构提供抽取动力,使得待回收水从抽水口中输入、并从第二出水口中输出,从而完成待回收水的收集,以实现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如此,不仅大大节约了电能资源,实现循环利用过程绿色、环保,而且还使得待回收水抽取过程中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用水机与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资源回收利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用水机与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水,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维系着所有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然而,随着人类的过度开采及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也逐渐成为稀缺资源,越来越多的地区也逐渐出现中度或者重度缺水现象,因此,对于如何有效回收利用水资源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大量用水,比如:冲洗马桶、洗衣服、洗澡等,其中,洗澡所消耗的水占据了日常用水的绝大部分比例。然而,洗澡后的水通常直接通过下水管进行排出,导致水大量被浪费。为此,有人通过电动抽水机,将生活排出的水重新抽回,并将回收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然而,电动抽水机在使用过程中为带电作业,很容易造成漏电伤人的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在回收生活用水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从而增加了水资源回收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能、安全及绿色环保的循环用水机与循环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循环用水机,包括:循环箱体,所述循环箱体上设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穿孔,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外部用水源的出水端连通;转动叶轮,所述转动叶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循环箱体内,所述转动叶轮的第一桨叶与所述进水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水口用于输入的水带动所述转动叶轮转动;及水泵结构与传动件,所述水泵结构上设抽水口与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泵结构包括驱动叶轮,所述传动件穿入所述穿孔中,且所述转动叶轮通过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驱动叶轮传动配合,所述驱动叶轮转动用于将待回收水从所述抽水口中输入、并从所述第二出水口中输出。上述的循环用水机,将进水口与外部用水源的出水端连通,外部用水源的水能够流入循环箱体内,再通过第一出水口,流出循环箱体,以供用户使用。由于进水口与转动叶轮的第一桨叶相对设置,因此,从进水口流入的水流会作用在第一桨叶上,并驱使转动叶轮在循环箱体内转动。又由于转动叶轮通过传动件与驱动叶轮传动配合,因此,转动叶轮会带动驱动叶轮转动,转动的驱动叶轮向水泵结构提供抽取动力,使得待回收水从抽水口中输入、并从第二出水口中输出,从而完成待回收水的收集,收集后的水可再次使用,以实现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由于本方案利用水流在循环箱体内产生流动力,驱使转动叶轮转动,并将该流动力转化为驱动叶轮的驱动力,使得水泵结构持续、稳定工作,因此,该循环利用过程中,完全依赖水的流动力作为动力能源,无需外界额外提供电能,如此,不仅大大节约了电能资源,实现循环利用过程绿色、环保,而且还使得待回收水抽取过程中更加安全。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循环用水机还包括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及第一围边,所述第一围边围设在所述转动叶轮上,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围边内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穿过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围边内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一端与所述转动叶轮连接,所述传动件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叶轮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叶轮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传动件插入所述第一轴孔中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第一抵触部,所述转动叶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抵触部抵触配合的第二抵触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叶轮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第四限位部,所述传动件插入所述第二轴孔中时,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限位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循环用水机还包括支撑轴,所述传动件上设有转轴孔,所述支撑轴设置在循环水箱内,所述传动件通过所述转轴孔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泵结构还包括壳体、抽水管、第二出水管及第二围边,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循环箱体上,所述驱动叶轮与所述第二围边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二围边围设在所述驱动叶轮上,所述抽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抽水管穿过所述抽水口与所述第二围边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穿过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围边连通,所述驱动叶轮在所述第二围边内转动用于将所述待回收水从抽水管中抽送至所述第二出水管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水泵框、及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水泵框上的第一盖体,所述水泵框设置在所述循环箱体上。一种循环系统,包括外部用水源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用水机,所述外部用水源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上述的循环系统,采用以上的循环用水机,将进水口与外部用水源的出水端连通,外部用水源的水能够流入循环箱体内,再通过第一出水口,流出循环箱体,以供用户使用。由于进水口与转动叶轮的第一桨叶相对设置,因此,从进水口流入的水流会作用在第一桨叶上,并驱使转动叶轮在循环箱体内转动。又由于转动叶轮通过传动件与驱动叶轮传动配合,因此,转动叶轮会带动驱动叶轮转动,转动的驱动叶轮向水泵结构提供抽取动力,使得待回收水从抽水口中输入、并从第二出水口中输出,从而完成待回收水的收集,收集后的水可再次使用,以实现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由于本方案利用水流在循环箱体内产生流动力,驱使转动叶轮转动,并将该流动力转化为驱动叶轮的驱动力,使得水泵结构持续、稳定工作,因此,该循环利用过程中,完全依赖水的流动力作为动力能源,无需外界额外提供电能,如此,不仅大大节约了电能资源,实现循环利用过程绿色、环保,而且还使得待回收水抽取过程中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循环用水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循环用水机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盖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转动叶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传动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驱动叶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循环用水机,110、循环箱体,111、循环框,1111、进水口,1112、第一出水口,1113、穿孔,1114、第一卡扣部,112、第二盖体,1121、第二卡扣部,1122、密封环,1123、第一固定部,120、转动叶轮,121、第一桨叶,122、转动轴,123、第一轴孔,124、第一限位部,125、第二抵触部,130、传动件,131、第二限位部,132、第四限位部,133、转轴孔,134、第一抵触部,140、第一围边,150、支撑轴,160、进水管,161、第一出水管,170、水泵结构,171、驱动叶轮,1711、第二桨叶,1712、第二轴孔,1713、第三限位部,1714、第三抵触部,172、壳体,1721、水泵框,17211、抽水口,17212、第二出水口,17213、第三卡扣部,1722、第一盖体,17221、第四卡扣部,17222、第二固定部,173、第二围边,174、抽水管,175、第二出水管。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用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循环箱体,所述循环箱体上设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穿孔,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外部用水源的出水端连通;/n转动叶轮,所述转动叶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循环箱体内,所述转动叶轮的第一桨叶与所述进水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水口用于输入的水带动所述转动叶轮转动;及/n水泵结构与传动件,所述水泵结构上设抽水口与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泵结构包括驱动叶轮,所述传动件穿入所述穿孔中,且所述转动叶轮通过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驱动叶轮传动配合,所述驱动叶轮转动用于将待回收水从所述抽水口中输入、并从所述第二出水口中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用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循环箱体,所述循环箱体上设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及穿孔,所述进水口用于与外部用水源的出水端连通;
转动叶轮,所述转动叶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循环箱体内,所述转动叶轮的第一桨叶与所述进水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水口用于输入的水带动所述转动叶轮转动;及
水泵结构与传动件,所述水泵结构上设抽水口与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泵结构包括驱动叶轮,所述传动件穿入所述穿孔中,且所述转动叶轮通过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驱动叶轮传动配合,所述驱动叶轮转动用于将待回收水从所述抽水口中输入、并从所述第二出水口中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用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及第一围边,所述第一围边围设在所述转动叶轮周边,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围边内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穿过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围边内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用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一端与所述转动叶轮连接,所述传动件另一端与所述驱动叶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用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叶轮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传动件插入所述第一轴孔中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用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上设有第一抵触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世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智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