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710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方法包括:步骤S1:在第一节段钢梁上设置重量可调的配重件;步骤S2:将第一节段钢梁落梁至墩顶短滑道梁上的预设的第一位置;步骤S3:起吊第二节段钢梁,并将第二节段钢梁与第一节段钢梁对接形成第一整体钢梁;步骤S4:调整配重件使得第一整体钢梁调节至目标配重后,再将第一整体钢梁移至预设的位移;步骤S5:重复上述步骤S3~S4,在第一整体钢梁上依次对接若干节段钢梁,直至对接后的所有节段钢梁在墩顶短滑道梁上具有整体抗倾覆能力;步骤S6:在已架的所有节段钢梁的两侧架设剩余的节段钢梁。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墩顶短滑道梁上的钢梁采用配重和滑移的方式进行架梁,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The method of erecting section steel beam on pier top short slideway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架设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水上或陆地上的桥墩的墩顶的多个节段钢梁的架设施工,墩旁的托架、墩顶承压梁构造上需要适应钢梁架设的总长,托架和墩顶承压梁构造上的钢梁依靠钢梁自身保持落梁后的稳定;然而,基础的范围有限,比如水中承台,若采用静态架梁的施工方式,由于托架在基础上设计范围的局限性,往往加大托架立柱倾斜度或增设水下落地支柱,以在墩顶上设计长滑道梁,然后再在长滑道梁上进行钢梁的架设施工。其中,加大托架倾斜度或增设水下落地支柱,一方面是耗材更多不经济,也降低了施工的安全性。因此,提供一种经济且安全可靠的架梁方式是本申请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在墩顶短滑道梁上的钢梁采用配重和滑移的方式达到整体抗倾覆稳定状态后,再在具有整体抗倾覆能力的整体钢梁两侧依次架梁;施工过程安全可靠,且施工设施相对于长滑道梁而言更为经济。为达到以上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第一节段钢梁上设置重量可调的配重件;步骤S2:将所述第一节段钢梁落梁至墩顶短滑道梁上的预设的第一位置,所述墩顶短滑道梁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节段钢梁及其两侧的两个节段钢梁的长度之和;步骤S3:起吊第二节段钢梁,并将所述第二节段钢梁与所述第一节段钢梁对接形成已架的第一整体钢梁;步骤S4:预先计算所述第一整体钢梁沿墩顶短滑道梁移动预设的位移,计算得到的配重件的目标配重;调整所述配重件使得所述第一整体钢梁调节至目标配重后,再将所述第一整体钢梁移至预设的位移;步骤S5:重复上述步骤S3~S4,在所述第一整体钢梁上依次对接若干节段钢梁,直至对接后的所有节段钢梁在墩顶短滑道梁上具有整体抗倾覆能力;步骤S6:在已架的所有节段钢梁的两侧依次架设剩余的节段钢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墩顶短滑道梁上依次排布有第二节段钢梁、第一节段钢梁及第三节段钢梁时,所述墩顶短滑道梁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节段钢梁和第三节段钢梁之间的重心距。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步骤的具体步骤包括:起吊所述第一节段钢梁至预设的高度,再使用所述配重件将所述第一节段钢梁调节至水平状态;将所述第一节段钢梁落梁至所述墩顶短滑道梁上的所述第一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墩顶短滑道梁位于桥墩和所述桥墩旁的托架的顶部;所述墩顶短滑道梁包括:纵梁,其设置在所述桥墩的两侧,且所述纵梁水平设置在所述托架的顶部;固定滑座,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外端上,用于支撑节段钢梁;光滑钢板,其固设于所述桥墩的顶部,以作为短滑道;滑移组件,包含与所述纵梁固接的固定部分、以及用于在所述光滑钢板上带动节段钢梁移动的移动部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分包括:锚梁,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里端上,且所述锚梁的制高点低于所述固定滑座制高点;纵移牵引设备,其用于设于所述锚梁上;所述移动部分包括:移动滑座,其放置于所述光滑钢板上,与所述纵移牵引设备之间通过牵引线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将临时抄垫放置在所述纵梁上预设的位置,将所述移动滑座移动至预设的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纵移牵引设备为千斤顶,所述牵引线为钢绞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滑座与所述第一节段钢梁点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重件为自由放置在所述第一节段钢梁上的多个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根据储水量来调节重量;且所有所述储水容器的重心与所述第一节段钢梁的重心共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储水容器的底部设有出水阀;所述储水容器根据储水量来调节重量的具体方法为:使用水泵向所述储水容器进水以增加所述储水量;使用所述出水阀放水以减少所述储水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在墩顶短滑道梁上的钢梁采用配重和滑移的方式达到整体抗倾覆能力后,再进行架梁;在钢梁的分段架设过程中,显著提高桥墩旁的托架和短滑道梁的利用率,且施工过程安全可靠,且施工设施相对于长滑道梁而言更为经济。(2)墩顶短滑道梁的长度明显短于多个节段钢梁的总长度时,尤其是墩顶短滑道梁的长度短于第一节段钢梁两侧的两个节段钢梁的重心距,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配重和滑移的方式使得架设的钢梁达到整体抗倾覆能力,进而保证了架梁过程的安全可靠性,而采用传统的分段架梁的方式,初期静态架设的钢梁抗倾覆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墩顶短滑道梁上第一节段钢梁架设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墩顶短滑道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墩顶短滑道梁上第二节段钢梁架设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墩顶短滑道梁上第三节段钢梁架设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有前三个节段钢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墩顶短滑道梁上余下节段钢梁静态架设的示意图;图中:1、配重件;21、第一节段钢梁;22、第二节段钢梁;23、第三节段钢梁;3、墩顶短滑道梁;31、纵梁;32、固定滑座;33、光滑钢板;34、锚梁;35、纵移牵引设备;36、移动滑座;37、牵引线;38、临时抄垫;41、桥墩;42、托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图3~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第一节段钢梁21上设置用于调节重量的配重件1。步骤S2:将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落梁至墩顶短滑道梁3上的预设的第一位置,所述墩顶短滑道梁3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及其两侧的两个节段钢梁的长度之和。步骤S3:起吊第二节段钢梁22,并将所述第二节段钢梁22与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对接形成已架的第一整体钢梁。步骤S4:预先计算所述第一整体钢梁沿墩顶短滑道梁3移动预设的位移,计算得到的配重件1的目标配重;调整所述配重件1使得所述第一整体钢梁调节至目标配重后,再将所述第一整体钢梁移至预设的位移;其中,所述步骤S4的具体步骤为:预先计算所述第一整体钢梁沿墩顶短滑道梁3移动位移S1,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一位置和所述位移S1、以及抗倾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配重件1的目标位移D1和目标重量V1;将所述配重件1移动至第一节段钢梁21上的位置D1,调节所述配重件1的重量至V1;再将所述第一整体钢梁即配重后的配重件一同沿墩顶短滑道梁3移动至位移S1。步骤S5:重复上述步骤3~4,在所述第一整体钢梁上依次对接若干节段钢梁,直至对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在第一节段钢梁(21)上设置重量可调的配重件(1);/n步骤2:将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落梁至墩顶短滑道梁(3)上的预设的第一位置,所述墩顶短滑道梁(3)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及其两侧的两个节段钢梁的长度之和;/n步骤3:起吊第二节段钢梁(22),并将所述第二节段钢梁(22)与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对接形成已架的第一整体钢梁;/n步骤4:预先计算所述第一整体钢梁沿墩顶短滑道梁(3)移动预设的位移,计算得到的配重件(1)的目标配重;调整所述配重件(1)使得所述第一整体钢梁调节至目标配重后,再将所述第一整体钢梁移至预设的位移;/n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3~4,在所述第一整体钢梁上依次对接若干节段钢梁,直至对接后的所有节段钢梁在墩顶短滑道梁(3)上具有整体抗倾覆能力;/n步骤6:在已架的所有节段钢梁的两侧依次架设剩余的节段钢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第一节段钢梁(21)上设置重量可调的配重件(1);
步骤2:将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落梁至墩顶短滑道梁(3)上的预设的第一位置,所述墩顶短滑道梁(3)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及其两侧的两个节段钢梁的长度之和;
步骤3:起吊第二节段钢梁(22),并将所述第二节段钢梁(22)与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对接形成已架的第一整体钢梁;
步骤4:预先计算所述第一整体钢梁沿墩顶短滑道梁(3)移动预设的位移,计算得到的配重件(1)的目标配重;调整所述配重件(1)使得所述第一整体钢梁调节至目标配重后,再将所述第一整体钢梁移至预设的位移;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3~4,在所述第一整体钢梁上依次对接若干节段钢梁,直至对接后的所有节段钢梁在墩顶短滑道梁(3)上具有整体抗倾覆能力;
步骤6:在已架的所有节段钢梁的两侧依次架设剩余的节段钢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墩顶短滑道梁(3)上依次排布有第二节段钢梁(22)、第一节段钢梁(21)及第三节段钢梁(23)时,所述墩顶短滑道梁(3)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节段钢梁(22)和第三节段钢梁(23)之间的重心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包括:
起吊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至预设的高度,再使用所述配重件(1)将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调节至水平状态;
将所述第一节段钢梁(21)落梁至所述墩顶短滑道梁(3)上的所述第一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顶短滑道梁上架设节段钢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墩顶短滑道梁(3)位于桥墩(41)和所述桥墩(41)旁的托架(42)的顶部;所述墩顶短滑道梁(3)包括:
纵梁(31),其设置在所述桥墩(41)的两侧,且所述纵梁(31)水平设置在所述托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罗兵崔一兵查道宏李军堂宋宇亮张文斌杨浩姜江华贾维君姚森胡勇舒海华张耿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