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动物体皮肤富集的发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可在动物体皮肤富集的发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纳米载药体的应用。
技术介绍
皮肤作为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和第一道防线,承担着保护体内组织和器官、排汗、感觉温度及压力等功能,使各脏器免受物理性、化学性、机械性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皮肤病影响皮肤对于机体的防护。因此,皮肤病的治疗和诊断对于保障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由于皮肤暴露于机体表面,皮肤病治疗的临床常用化学手段以外敷为主。然而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阻碍外敷药物的深度渗透,限制了深层组织病变的治疗。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是将药物经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使其随血液到达病灶部位,并在病灶部位富集。但是,小分子药物经静脉注入体内后,受体内环境的制约因素较多,如:药物的稳定性、在体内被清除的速率、药物的靶向性、药物的不可控释放、排出体外的途径受限等。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兴起为攻克临床上疑难病症诊治的难题带来了新的机遇。纳米粒子以其独特的纳米结构、性能以及良好的稳定性等优势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纳米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致发光纳米粒子,是表面被白蛋白修饰的,基本上由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有机敏化稀土发光配体以及稀土离子构成的复合物纳米粒子,所述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为8~100纳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致发光纳米粒子,是表面被白蛋白修饰的,基本上由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有机敏化稀土发光配体以及稀土离子构成的复合物纳米粒子,所述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为8~100纳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发光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是表面被白蛋白修饰的,由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有机敏化稀土发光配体以及稀土离子构成的复合物纳米粒子,所述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为8~10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发光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离子为铕离子,其最大敏化发光波长大于等于40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发光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敏化稀土发光配体为2-(N,N-二乙基苯胺-4-基)-4,6-二(吡唑-1-基)-1,3,5-三嗪、2-(N,N-二乙基苯胺-4-基)-4,6-二(3,5-二甲基吡唑-1-基)-1,3,5-三嗪和2-(N,N-二乙基苯胺-2,6-二甲基-4-基)-4,6-二(3,5-二甲基吡唑-1-基)-1,3,5-三嗪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和6,6,7,7,8,8-七-氟-2,2-二甲基辛烷-3,4-二酮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致发光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稀土离子与2-(N,N-二乙基苯胺-4-基)-4,6-二(吡唑-1-基)-1,3,5-三嗪、2-(N,N-二乙基苯胺-4-基)-4,6-二(3,5-二甲基吡唑-1-基)-1,3,5-三嗪和/或2-(N,N-二乙基苯胺-2,6-二甲基-4-基)-4,6-二(3,5-二甲基吡唑-1-基)-1,3,5-三嗪的比例为1∶1;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与稀土离子的质量比为8:1~1000:1,优选80:1~300:1;每个纳米粒子表面平均修饰的白蛋白分子个数为1~20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致发光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为8~60纳米。
7.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光致发光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远,高智悦,王川西,柯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