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泛在互联的升降式智能岸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泛在互联的升降式智能岸电系统。
技术介绍
内河港口简易低压岸电装置用于港口或码头停靠船舶接用岸电,适用于低压上船类型的岸电连接——受电船舶船上电制为220V/50Hz。船舶在靠泊期间,通过接用岸电实现船上照明和生活用电,代替传统的柴油机发电,以达到节能减排、建设绿色港口的目标。当前主流的码头供电设备一般是立式岸电桩或者岸电箱(船舶岸电配电箱)的形式。这些充电桩安装于地面上,在实际使用中长时间暴露于外部环境中,难免遭受风吹雨淋,易出现充电桩着火,漏电等安全隐患,导致桩体破坏率高、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了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埋设在地下,使用时充电桩抬升到地表的泛在互联升降式的智能岸电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泛在互联的升降式智能岸电系统,包括中心服务器,设于地下的密封舱,设于密封舱内的岸电桩,控制岸电桩升降的升降装置和设置在密封舱顶部的密封盖,所述岸电桩上设置有控制板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泛在互联的升降式智能岸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中心服务器(1),设于地下的密封舱,设于密封舱内的岸电桩,控制岸电桩升降的升降装置和设置在密封舱顶部的密封盖,所述岸电桩上设置有控制板(2)和船舶供电电路(3),控制板和升降装置(4)通过网络与中心服务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泛在互联的升降式智能岸电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中心服务器(1),设于地下的密封舱,设于密封舱内的岸电桩,控制岸电桩升降的升降装置和设置在密封舱顶部的密封盖,所述岸电桩上设置有控制板(2)和船舶供电电路(3),控制板和升降装置(4)通过网络与中心服务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泛在互联的升降式智能岸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板包括电源电路、主控芯片、网络通信电路、遥信电路、触控屏电路、读卡器电路、充电连接检测电路、充电控制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外部交流电为控制板供电,所述网络通信电路、遥信电路、触控屏电路、读卡器电路、充电连接检测电路、充电控制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均与主控芯片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泛在互联的升降式智能岸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船舶供电电路包括交流充电电路和充电头,所述交流充电电路包括设置在交流电线路上的空开QF1、防浪涌保护器SPD1、电量表PJ1和接触器KM1常开触头,所述电量表通过485电路与主控芯片相连,接触器KM1与控制电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泛在互联的升降式智能岸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遥信电路包括紧停按钮KEY1、复位按钮RST1及分别设置在紧停按钮KEY1和复位按钮RST1两端的若干路遥信子电路,所述遥信子电路包括光耦U10、电阻R75和R33,所述光耦U10第一管脚接电源VCC12_ISO,光耦U10第二管脚接电阻R75第一端,电阻R75第二端接紧停按钮KEY1和复位按钮RST1两者中一者的一端,光耦U10第三管脚接地GND,光耦U10第四管脚分别接主控芯片IO口和电阻R33第一端,电阻R33第二端接电源VCC3.3V。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泛在互联的升降式智能岸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充电连接检测电路包括光耦U16、电阻R95和R96,所述光耦第一管脚接电阻R96第一端,电阻R96第二端接电源12V-A,光耦U16第二管脚引出导线作为充电头中的连接检测线,光耦U16第三管脚接地,光耦U16第四管脚分别接主控芯片IO口和电阻R95第一端,电阻R95第二端接电源VCC3.3V。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泛在互联的升降式智能岸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充电控制检测电路包括隔离器U19、模拟开关U18、运放U20、光耦U22、运放U24A、电容C72、C73、C74、C8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峰,卢峰,郑松松,周佩祥,陈士俊,方亮,吴恒超,郭旺,徐淦荣,沈晓斌,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