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频转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27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音频转接线,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端、第二数据传输端及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的线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包括Lighting母座、Lighting公头、PCB板、第一固持部、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固持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等距排列,所述第一外壳的末端呈弧形,所述第二固持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等距排列,当手机自带的音频接口无法使用或无此音频接口时,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音频转接线弥补这一功能缺陷,并能实现音频传输和充电功能的同时使用,解决了充电接口只能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的功能以及充电时无法实现音频传输的功能,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

An audio ada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频转接线
本技术涉及传输线领域,尤其是一种音频转接线。
技术介绍
便携式电子设备因其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受到市场欢迎,现有电子产品多采用USB数据线进行充电,其充电数据线和音频输出设备分别独立,因此需要在电子设备上分别开设USB充电插口以及音频输出设备插口,在设备日益轻便化模块化的发展趋势下,上述分别独立的功能设置方案限制了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改进优化。因此一些设备采用取消音频插口及输出模块采用蓝牙等无线音频输出设备替代等方案进行改进,但此种方案又需要对无线音频设备和电子设备分别进行充电,增加了配件需求,操作更加复杂;同时现有设备一般只开设唯一的音频设备接口,只能使用一种标准的音频设备,无法兼容多种标准接口的不同设备,限制了产品实用性,不利于产品发展,因此需要在现有设备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同时实现音频传输和充电功能的音频转接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音频转接线,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端、第二数据传输端及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的线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包括Lighting母座、Lighting公头、PCB板、第一固持部、第一外壳,所述Lighting母座和所述Lighting公头通过所述PCB板连接,所述Lighting母座、所述PCB板均固定收容在所述第一固持部内,所述Lighting公头贯穿所述第一固持部并垂直于所述Lighting母座,所述第一外壳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外壳套装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上并使得所述Lighting公头贯穿所述滑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持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等距排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的末端呈弧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为USB接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包括触电端、第二固持部,所述触电端和所述线体通过所述第二固持部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装于所述第二固持部上并收容所述触电端,且在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触电端之间形成插入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持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等距排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音频转接线,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端、第二数据传输端及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的线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包括Lighting母座、Lighting公头、PCB板、第一固持部、第一外壳,所述Lighting母座和所述Lighting公头通过所述PCB板连接,所述Lighting母座、所述PCB板均固定收容在所述第一固持部内,所述Lighting公头贯穿所述第一固持部并垂直于所述Lighting母座,所述第一外壳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外壳套装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上并使得所述Lighting公头贯穿所述滑槽。本技术提供一种音频转接线,当手机自带的音频接口无法使用时,利用本技术提出的音频转接线弥补这一功能缺陷,并能实现音频传输的充电功能的同时使用,解决了充电接口只能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的功能以及充电时无法实现音频传输的功能,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音频转接线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音频转接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音频转接线,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端1、第二数据传输端2及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1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2的线体3,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1包括Lighting母座10、Lighting公头11、PCB板12、第一固持部13、第一外壳14,所述Lighting母座10和所述Lighting公头11通过所述PCB板12连接,所述Lighting母座10、所述PCB板12均固定收容在所述第一固持部13内,所述Lighting公头11贯穿所述第一固持部13并垂直于所述Lighting母座10,所述第一外壳14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外壳14套装于所述第一固持部13上并使得所述Lighting公头11贯穿所述滑槽。在本实施方式中,Lighting母座10、Lighting公头11适用于苹果手机,当手机自带的音频接口无法使用或无此音频接口时,利用本技术提出的音频转接线弥补这一功能缺陷,并能实现音频传输和充电功能的同时使用,解决了充电接口只能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的功能以及充电时无法实现音频传输的功能,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持部13上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15,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15等距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持部1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固持部13的正反两面均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15,且为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15等距排列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固持部13造型美观,且使得所述第一固持部13在开模时减少气孔,节省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14的末端呈弧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第一外壳14的末端呈弧形,提高整体造型的美观性,所述第一外壳14为合金,且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2为USB接口,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2为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2包括触电端20、第二固持部21,所述触电端20和所述线体3通过所述第二固持部21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2还包括第二外壳22,所述第二外壳22套装于所述第二固持部21上并收容所述触电端20,且在所述第二外壳22和所述触电端20之间形成插入腔24,所述插入腔24可以容许电源插头插入,且使得电源插头与所述触电端20电接触;所述第二外壳22为合金,且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持部21上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23,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23等距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固持部2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固持部21的正反两面均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23,且为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23等距排列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固持部21造型美观,且使得所述第二固持部21在开模时减少气孔,节省材料。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频转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端、第二数据传输端及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的线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包括Lighting母座、Lighting公头、PCB板、第一固持部、第一外壳,所述Lighting母座和所述Lighting公头通过所述PCB板连接,所述Lighting母座、所述PCB板均固定收容在所述第一固持部内,所述Lighting公头贯穿所述第一固持部并垂直于所述Lighting母座,所述第一外壳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外壳套装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上并使得所述Lighting公头贯穿所述滑槽;所述第一固持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等距排列;所述第一外壳的末端呈弧形;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为USB接口;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包括触电端、第二固持部,所述触电端和所述线体通过所述第二固持部固定;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套装于所述第二固持部上并收容所述触电端,且在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触电端之间形成插入腔;所述第二固持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等距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频转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端、第二数据传输端及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端的线体,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端包括Lighting母座、Lighting公头、PCB板、第一固持部、第一外壳,所述Lighting母座和所述Lighting公头通过所述PCB板连接,所述Lighting母座、所述PCB板均固定收容在所述第一固持部内,所述Lighting公头贯穿所述第一固持部并垂直于所述Lighting母座,所述第一外壳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骐家吴骐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嘉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