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22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互感器,包括PCB线路板(2)和互感器本体(3),所述互感器本体(3)的二次线圈设置有三种引出线: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型互感器,二次线圈引出线采用3中不同的出线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方便的微型互感器,即,在互感器塑料外壳的侧壁上有二次线圈引出线和输出端引线用PCB作为输出,去掉引线直接焊接于主电源板,互感器本体塑料外壳(1)顶部固定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互感器,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表上使用的微型互感器。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3690084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微型互感器,包括外壳、圆形铁芯环,外壳上设有穿心孔套,穿心孔套上套设有圆形铁芯环,圆形铁芯环由铁基纳米晶合金磁芯层、铁基非晶合金磁芯层、钴基非晶合金层复合而成,圆形铁芯环下半部绕制有一组线圈,该线圈两末端分别与伸出外壳的两引出线连接。公开号为CN204067023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的微型电子式互感器,包括线圈骨架,线圈骨架有上、下两瓣构成,任一瓣线圈骨架的中间开有凹槽,线圈骨架上设有穿孔,穿孔与凹槽连通,线圈骨架采用弱磁化处理后的无磁材料制成,凹槽内放置一匝抗干扰线圈,线圈骨架外侧缠绕绕制线圈。这两种互感器都具有体积小的特点。现有的电能表上使用的微型互感器主要包括互感器外壳、二次线圈的铁芯、二次线圈引出线,引出线无规律状态,制造的时候必须用手或其它工件夹住引出线才能对互感器进行浇注,方法方式单一,给微型互感器和线路板的连接带来不方便,并且引出线要绕紧和长度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微型互感器,二次线圈引出线采用3中不同的出线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微型互感器,包括PCB线路板和互感器本体,所述互感器本体的二次线圈设置有三种引出线: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优选的是,所述互感器本体与塑料件外壳顶部固定成一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通过互感器本体的塑料件外壳的侧壁引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通过塑料件外壳的侧壁引出并连接PCB线路板作为输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PCB线路板上设置有排针。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塑料件外壳的顶部的二次线圈上的引线连接于PCB线路板,PCB线路板与互感器本体组合构成的整体结构高出塑料件外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塑料件外壳的顶部的二次线圈上的引线连接于PCB线路板,PCB线路板上插有排针,插有排针的PCB线路板与互感器本体组合构成的整体结构高出塑料件外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塑料件外壳的顶部的二次线圈上的引出线与PCB线路板固定成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微型互感器技术方案,提供的是一种使互感器的二次线圈引出线采用3中不同的出线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安装方便的微型互感器。即,在互感器塑料外壳的侧壁上有二次线圈引出线和输出端引线用PCB作为输出,去掉引线直接焊接于主电源板,互感器塑料外壳顶部固定成一体。本技术这种微型互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微型互感器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外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微型互感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外型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微型互感器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外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塑料件外壳,2、PCB线路板,3、互感器本体,4、排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克服微型互感器在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微型互感器,二次线圈引出线采用3中不同的出线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互感器,它包括PCB线路板2和互感器本体3,互感器本体3的二次线圈设置有三种引出线: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型互感器,互感器本体3与塑料件外壳1顶部固定成一体。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型互感器,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通过互感器本体3的塑料件外壳1的侧壁引出。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型互感器,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通过塑料件外壳1的侧壁引出并连接PCB线路板2作为输出。如图1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微型互感器,其塑料件外壳1的顶部的二次线圈上的引线连接于PCB线路板2,PCB线路板2与互感器本体3组合构成的整体结构高出塑料件外壳1。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型互感器,二次线圈引出线采用3中不同的出线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安装方便的微型互感器,可以在互感器塑料外壳的侧壁上有二次线圈引出线和输出端引线用PCB作为输出,去掉引线直接焊接于主电源板的方式可以单独进行选择,互感器塑料外壳顶部固定成一体,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互感器,它包括PCB线路板2和互感器本体3,互感器本体3的二次线圈设置有三种引出线: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型互感器,互感器本体3与塑料件外壳1顶部固定成一体。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型互感器,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通过互感器本体3的塑料件外壳1的侧壁引出。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型互感器,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通过塑料件外壳1的侧壁引出并连接PCB线路板2作为输出。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型互感器,其PCB线路板2上设置有排针4。如图2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微型互感器,其塑料件外壳1的顶部的二次线圈上的引线连接于PCB线路板2,PCB线路板2上插有排针4,插有排针4的PCB线路板2与互感器本体3组合构成的整体结构高出塑料件外壳1。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型互感器,二次线圈引出线采用3中不同的出线方式,根据需要选择安装方便的微型互感器,可以在互感器塑料外壳的侧壁上有二次线圈引出线和输出端引线用PCB作为输出,去掉引线直接焊接于主电源板的方式可以单独进行选择,互感器塑料外壳顶部固定成一体,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互感器,它包括PCB线路板2和互感器本体3,互感器本体3的二次线圈设置有三种引出线: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本实施例所述的微型互感器,互感器本体3与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互感器,包括PCB线路板(2)和互感器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本体(3)的二次线圈设置有三种引出线: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所述PCB线路板(2)上设置有排针(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互感器,包括PCB线路板(2)和互感器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本体(3)的二次线圈设置有三种引出线: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所述PCB线路板(2)上设置有排针(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本体(3)与塑料件外壳(1)顶部固定成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通过互感器本体(3)的塑料件外壳(1)的侧壁引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线圈引出线I、二次线圈引出线II和输出端引线通过塑料件外壳(1)的侧壁引出并连接PCB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泰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