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占良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96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取暖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其节省电能,可以满足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降低取暖成本,提高实用性;包括电加热箱、散热器、供水管和回水管,电加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管、第二电加热管、连通管和加热电路板,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换热器、第一循环泵、三通管、单向阀和第二循环泵,太阳能集热器的输入端设置有冷水管,太阳能集热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热水管,换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

An energy saving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取暖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取暖装置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介质的热能并将加热介质通入散热器进行取暖的辅助装置,其在取暖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电取暖装置包括电加热箱、散热器、供水管和回水管,电加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管、第二电加热管、连通管和加热电路板,第一电加热管和第二电加热管均与电加热电路板电连接,第一电加热管和第二电加热管的顶端分别与连通管的两端连通,供水管的一端自电加热箱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与第一电加热管的底端连通,供水管的另一端散热器的输入端连通,回水管的一端与散热器的输出端连通,回水管的另一端自电加热箱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与第二电加热管的底端连通,并在回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现有的电取暖装置使用时,通过循环泵带动散热器内的水进行循环流动,冷水在第一电加热管和第二点加热管内被加热,加热后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通入散热器中,将水中的热量散发到室内即可;现有的电取暖装置使用中发现,其耗电量较大,无法满足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取暖成本较高,导致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节省电能,可以满足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降低取暖成本,提高实用性的节能型电取暖装置。本技术的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包括电加热箱、散热器、供水管和回水管,电加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管、第二电加热管、连通管和加热电路板,第一电加热管和第二电加热管均与电加热电路板电连接,第一电加热管和第二电加热管的顶端分别与连通管的两端连通;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换热器、第一循环泵和三通管,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输入端设置有冷水管,太阳能集热器的输出端设置有热水管,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输入端与第一出水管连通,第一循环泵的输出端与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与冷水管和外部水源连通,并在三通管连接外部水源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热水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散热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回水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回水管的输出端自电加热箱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与第一电加热管的底端连通,所述供水管的一端自电加热箱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与第二电加热管的底端连通,供水管的另一端与散热器的输入端连通,并在供水管上设置第二循环泵。本技术的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所述换热器为列管式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壳体、多组换热列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腔,壳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多组换热列管的底端自换热腔内伸入至下封头内,多组换热列管的顶端自换热腔内伸入至上封头内,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分别自壳体左端的顶部和底部伸入至换热腔内,所述第二进水管与下封头的底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上封头连通。本技术的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所述换热腔内横向设置有多组左导流片和多组右导流片,所述多组左导流板的左端均与换热腔的左侧壁连接,多组左导流片的右端与换热腔的右侧壁之间均留有空间,所述多组右导流片的右端均与换热腔的右侧壁连接,多组右导流片的左端与换热腔的左侧壁之间均留有空间,多组左导流片和多组多组右导流片交错设置。本技术的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所述热水管的输出端设置有水龙头。本技术的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所述电加热箱的前端设置有取放口,并在取放口处设置有箱盖。本技术的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还包括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底端与回水管连通,并在补水管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水槽。本技术的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所述连通管为“U”型管,并在连通管的左端顶部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水槽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市政供水通过冷水管进入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并转化成热能,以水作为储热介质,被加热的水通过热水管和第一进水管进入换热器然后通过第一出水管导出,通过第一循环泵将第一出水管导出的水经冷水管抽送回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第二循环泵带动散热器内的水进行循环流动,散热器导出的水通过第二进水管进入换热器并在换热器内被太阳能集热器导出的热水预热,然后通过第二出水管和回水管进入电加热箱,通过第一电加热管和第二电加热管进行加热,并在第二循环泵的作用下经供水管进入散热器,通过将太阳能集热器的热水对散热器导出的回水进行预加热,节省电能,可以满足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降低取暖成本,提高实用性,在光照强度较高的天气,单纯依靠太阳能集热器的水对散热器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换热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电加热箱;2、散热器;3、供水管;4、回水管;5、第一电加热管;6、第二电加热管;7、连通管;8、加热电路板;9、太阳能集热器;10、换热器;11、第一循环泵;12、三通管;13、冷水管;14、热水管;15、第一进水管;16、第一出水管;17、第二进水管;18、第二出水管;19、单向阀;20、第二循环泵;21、壳体;22、换热列管;23、上封头;24、下封头;25、左导流片;26、右导流片;27、水龙头;28、补水管;29、水槽;30、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包括电加热箱1、散热器2、供水管3和回水管4,电加热箱1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管5、第二电加热管6、连通管7和加热电路板8,第一电加热管5和第二电加热管6均与电加热电路板8电连接,第一电加热管5和第二电加热管6的顶端分别与连通管7的两端连通;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9、换热器10、第一循环泵11和三通管12,太阳能集热器9的输入端设置有冷水管13,太阳能集热器9的输出端设置有热水管14,换热器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5、第一出水管16、第二进水管17和第二出水管18,第一循环泵11的输入端与第一出水管16连通,第一循环泵11的输出端与三通管12的一端连通,三通管12的另外两端分别与冷水管13和市政供水连通,并在三通管12连接外部水源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19,热水管14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15连通,第二进水管17与散热器2的输出端连通,第二出水管18与回水管4的输入端连通,回水管4的输出端自电加热箱1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与第一电加热管5的底端连通,供水管3的一端自电加热箱1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与第二电加热管6的底端连通,供水管3的另一端与散热器2的输入端连通,并在供水管3上设置第二循环泵20;市政供水通过冷水管进入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并转化成热能,以水作为储热介质,被加热的水通过热水管和第一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包括电加热箱(1)、散热器(2)、供水管(3)和回水管(4),电加热箱(1)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管(5)、第二电加热管(6)、连通管(7)和加热电路板(8),第一电加热管(5)和第二电加热管(6)均与电加热电路板(8)电连接,第一电加热管(5)和第二电加热管(6)的顶端分别与连通管(7)的两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9)、换热器(10)、第一循环泵(11)和三通管(12),所述太阳能集热器(9)的输入端设置有冷水管(13),太阳能集热器(9)的输出端设置有热水管(14),所述换热器(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5)、第一出水管(16)、第二进水管(17)和第二出水管(18),所述第一循环泵(11)的输入端与第一出水管(16)连通,第一循环泵(11)的输出端与三通管(12)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管(12)的另外两端分别与冷水管(13)和市政供水连通,并在三通管(12)连接外部水源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19),所述热水管(14)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15)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7)与散热器(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18)与回水管(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回水管(4)的输出端自电加热箱(1)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与第一电加热管(5)的底端连通,所述供水管(3)的一端自电加热箱(1)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与第二电加热管(6)的底端连通,供水管(3)的另一端与散热器(2)的输入端连通,并在供水管(3)上设置第二循环泵(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包括电加热箱(1)、散热器(2)、供水管(3)和回水管(4),电加热箱(1)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并在放置腔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管(5)、第二电加热管(6)、连通管(7)和加热电路板(8),第一电加热管(5)和第二电加热管(6)均与电加热电路板(8)电连接,第一电加热管(5)和第二电加热管(6)的顶端分别与连通管(7)的两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9)、换热器(10)、第一循环泵(11)和三通管(12),所述太阳能集热器(9)的输入端设置有冷水管(13),太阳能集热器(9)的输出端设置有热水管(14),所述换热器(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5)、第一出水管(16)、第二进水管(17)和第二出水管(18),所述第一循环泵(11)的输入端与第一出水管(16)连通,第一循环泵(11)的输出端与三通管(12)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管(12)的另外两端分别与冷水管(13)和市政供水连通,并在三通管(12)连接外部水源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19),所述热水管(14)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15)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7)与散热器(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18)与回水管(4)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回水管(4)的输出端自电加热箱(1)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与第一电加热管(5)的底端连通,所述供水管(3)的一端自电加热箱(1)的底端伸入至放置腔内并与第二电加热管(6)的底端连通,供水管(3)的另一端与散热器(2)的输入端连通,并在供水管(3)上设置第二循环泵(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电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为列管式换热器(10),换热器(10)包括壳体(21)、多组换热列管(22),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占良
申请(专利权)人:蔡占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