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网式健康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585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网式健康扇系统,其包括扇叶、驱动装置、壳体以及过滤装置。驱动装置连接于该扇叶且驱动该扇叶转动,壳体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该扇叶及该驱动装置设置于该壳体中,过滤装置安装于该第二开口。由该扇叶转动所产生的气流通过该过滤装置后自该第二开口进入该壳体且经由该第一开口离开该壳体。

Screen type health fa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网式健康扇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健康扇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滤网式健康扇系统。
技术介绍
在炎热的季节中,为了使室内空气凉爽或增加室内空气对流的效果,经常会使用凉风扇等装置,凉风扇中的扇叶产生气流,可以使室内空气循环流动,如此可以增加热对流效果,因而降低室内的体感温度。但是现今由于工业排放及气候变迁的效应,空气中的杂质或污染物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人们对于空气的要求不只是凉爽舒适,对于空气质量的提升也有迫切的期待。然而,现有的凉风扇只有产生气流的效果,如果希望同时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则需要降低空气中的杂质或污染物的含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网式健康扇系统,其主要是在入风处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中可以设置滤网,气流通过滤网之后,空气中的杂质或污染物会被滤网捕捉而留在滤网中,如此当通过滤网的气流被风扇排出后,气流中的杂质或污染物可以降低,使用者可以享受到清新健康的空气,因此本技术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不仅可以产生气流达到凉爽舒适的效果,也可以降低气流中的杂质或污染物,产生健康的空气质量。本技术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扇叶,设置于该壳体中;驱动装置,设置于该壳体中且连接于该扇叶并驱动该扇叶转动;以及过滤装置,包括滤网以及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将该滤网定位于该壳体且覆盖该第二开口,由该扇叶转动所产生的气流通过该滤网后自该第二开口进入该壳体且经由该第一开口离开该壳体。优选的是,该定位机构包括定位件,该滤网被夹设于该壳体以及该定位件之间,该气流通过该滤网且经由该第二开口进入该壳体。优选的是,该定位件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壳体,该定位件形成容置空间且具有第三开口,该滤网被容纳于该容置空间,该气流经由该第三开口通过该滤网。优选的是,该定位件包括容纳部以及一对连接部,该容纳部形成U字形,该容置空间形成在该容纳部中,该一对连接部连接至该容纳部的两端,该定位件经由该连接部固定在该壳体。优选的是,该壳体包括凹部,该第二开口形成在该凹部的底面,该定位机构包括多个定位件,该滤网设置在该凹部并由该定位件可拆卸地定位在该凹部。优选的是,滤网式健康扇系统还包括支架,该支架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壳体,该支架支持该壳体,且该壳体可相对于该支架旋转。优选的是,该壳体嵌合于建筑物的建筑构件,且该第一开口朝向该建筑物的室内。优选的是,该滤网式健康扇系统还包括风管,该风管设于该建筑构件,该风管的一端具有出风口,且该出风口连接于该壳体并连通于该第二开口。优选的是,该风管的另一端具有入风口,该入风口连通于该建筑物的室外。优选的是,该风管的另一端具有入风口,该入风口连通于该建筑物的室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的滤网与壳体的部分分解图。图4为图1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的滤网组装于壳体的示意图,其为图1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的后视图。图5为图1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右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右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应用于引入室外空气过滤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应用于室内空气循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其表示本技术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本技术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100包括扇叶、驱动装置、壳体10以及过滤装置20。扇叶及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10中,扇叶连接至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扇叶旋转而产生气流,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可以是电动马达,扇叶结合电动马达的输出轴,输出轴旋转而带动扇叶旋转以产生气流。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壳体10包括前壳体11以及后壳体12,前壳体11结合后壳体12而形成壳体10,在本实施例中,前壳体11的外周框111呈正方形,在外周框111内凸设有呈圆弧形曲面的前面板112。后壳体12的外周框121也呈正方形,而且其尺寸对应前壳体11的外周框111,在后壳体12的外周框121内凸设呈方形锥台的后面板122。前壳体11的外周框111可由螺栓锁固至后壳体12的外周框121,使前面板112与后面板122朝相反方向凸设,如此使壳体10内部形成中空,可容纳上述扇叶及驱动装置。前壳体11包括第一开口P1,第一开口P1形成在前面板112上,后壳体12包括第二开口P2,第二开口P2形成在后面板122的顶面123,如此当驱动装置驱动扇叶旋转时,气流可由第二开口P2进入壳体10,并由第一开口P1排出壳体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P1与第二开口P2皆呈圆形,而且第一开口P1的圆心与前面板112的形心重合,第二开口P2的圆心与后面板122的形心重合,而且第一开口P1的圆心与第二开口P2的圆心位于同一轴线上。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口P2也可以形成在后面板122的侧表面124,例如形成在四个侧表面124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前壳体11的前面板112除了第一开口P1之外,可在第一开口P1的周围形成多个回风口P4(第四开口),例如如图1所示,在四个象限各形成一个回风口P4,如此当扇叶转动时,气流除了可由第二开口P2进入壳体10,还可由回风口P4进入壳体10,然后由第一开口P1排出壳体10。回风口P4的结构可以应用至以下的各图所示的实施例。请参阅图2及图3,过滤装置20设置在后壳体12的后面板122,而且设置在第二开口P2的周围,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20包括滤网21以及定位机构22,定位机构22设置在后壳体12的后面板122上,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22固定至后面板122的顶面123且对应第二开口P2,例如定位机构22以螺栓M锁固在后面板122的顶面12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22包括定位件221,定位件221包括容纳部222以及一对连接部223,容纳部222形成U字形,连接部223分别连接至容纳部222的相对两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23呈板状,且自容纳部222的相对两端朝侧边延伸,而且连接部223与容纳部222的底面224形成高度差,连接部223能够以螺栓M锁固在后面板122的顶面123,藉由连接部223与容纳部222的高度差,在容纳部22的底面224与后壳体12的后面板122的顶面123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滤网21可置入该容置空间,使滤网21被夹设在定位件221与后面板122之间,如图4所示。滤网21包括框体211以及过滤材212,过滤材212安装在框体211中,框体211可限制过滤材212的形状,使用者可直接将框体211连同过滤材置入容置空间。过滤材212并无限制,可以是静电滤材、HEPA滤材、活性碳滤材、光触媒滤材或甲醛滤材等,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除去异味、杀菌或吸收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另外,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网式健康扇系统,其特征是,其包括:/n壳体,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n扇叶,设置于该壳体中;/n驱动装置,设置于该壳体中且连接于该扇叶并驱动该扇叶转动;以及/n过滤装置,包括滤网以及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将该滤网定位于该壳体且覆盖该第二开口,/n由该扇叶转动所产生的气流通过该滤网后自该第二开口进入该壳体且经由该第一开口离开该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网式健康扇系统,其特征是,其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
扇叶,设置于该壳体中;
驱动装置,设置于该壳体中且连接于该扇叶并驱动该扇叶转动;以及
过滤装置,包括滤网以及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将该滤网定位于该壳体且覆盖该第二开口,
由该扇叶转动所产生的气流通过该滤网后自该第二开口进入该壳体且经由该第一开口离开该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其特征是,该定位机构包括定位件,该滤网被夹设于该壳体以及该定位件之间,该气流通过该滤网且经由该第二开口进入该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其特征是,该定位件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壳体,该定位件形成容置空间且具有第三开口,该滤网被容纳于该容置空间,该气流经由该第三开口通过该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网式健康扇系统,其特征是,该定位件包括容纳部以及一对连接部,该容纳部形成U字形,该容置空间形成在该容纳部中,该一对连接部连接至该容纳部的两端,该定位件经由该连接部固定在该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升彦张世宗吴孝裕
申请(专利权)人:大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