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722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道桥施工领域中的一种减震沟装置,这种装置包括围绕减震沟周向布置的轻型井点和深入减震沟内部的泄压装置,减震沟底部填埋有拱形板,拱形板将减震沟底部形成两边低中间高的拱部,且减震沟的内壁紧贴有减震板,减震板与拱部之间抵靠有支护桩。本装置的拱部对减震沟内部产生重力不同的高低势能,减震沟内部积水会集中在拱形的两侧,便于排出,同时利用轻型井点和泄压装置,降低减震沟中的压强和排出减震沟内的水流,将本装置使用于高填方路基施工中或大型作业机械(压路机)等作业期间,吸收高强度震动,对临近的密集民房群进行保护,同时将减震沟布置在高填方路基施工现场与民房之间,起到减震缓震作用,保障周围民房安全。

A damping ditch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沟装置
本技术属于道桥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减震沟装置。
技术介绍
在道路施工或爆破工程中,为了避免地震波对路基或附近的住宅区造成伤害,通常施工人员会在附近挖设减震沟。采用减震沟的技术原理在于地震波的传播特征主要取决于介质的波阻抗特性,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波阻抗特性不同,当地震波传递到不同介质的交汇处时,因为波阻抗的特性发生改变,此时地震波会发生反射和投射效果,当地震波在减震沟中产生反射效果时,由于减震沟为自由面,所以地震波仅进行反射不产生透射,此时地震沟内反射的地震波不断对震源处进行抵消,同时减少了余震的产生。隔振沟还可以改变地震波的频率分布,分散地震波主要频段的能量,有利于降低振动的地震效应。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减震沟中,沟内容易积水,减震沟积水后不仅影响缓震效果,还会影响减震沟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造成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其次减震沟无内部支撑体系,挖的太深就可能造成坍塌,而如果要起到减震或隔震效果往往要求沟的深度达到被保护目标物深度的2倍以上,现有技术的沟深度有限,客观上达不到减震、隔震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公开号为CN205636828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轻型井点和泄压装置的减震沟,这种减震沟带有轻型井点能及时将井内的积水排出,同时利用支护桩和压顶梁进行井内支撑,加大减震沟的深度和强度。但是采用上述方案有以下弊端,首先是减震沟内不存在高度差,轻型井点对减震沟内进行吸泵后还有残余的积水,这些积水将土质松软且降低了减震沟的减震效果。其次是上述方案安装复杂,为了提高减震效果加深了沟壑内的深度,当支护桩受到纵波的冲击和残余水份的锈蚀时,容易损坏,减震沟深度增加使检修的难度和成本增大,这种减震沟仅适合用于中期工程和短期爆破过程,在长周期的道桥工程中适用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检修的新型减震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围绕减震沟周向布置的轻型井点和深入减震沟内部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沟底部填埋有拱形板,拱形板将减震沟底部形成两边低中间高的拱部,且减震沟的内壁紧贴有减震板,减震板与拱部之间抵靠有支护桩。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传统的减震沟,本装置利用轻型井点和泄压装置,降低减震沟中的流体压强和排出减震沟内的水流,对减震沟进行第一次减震效果提升。2、相对于公开号为CN205636828U的现有技术,本装置的拱形板对减震沟内部进行加固,反射更多的地震波,第二次提高了减震效果。3、相对于公开号为CN205636828U的现有技术,本装置的拱部对减震沟内部产生重力不同的高低势能,对流会集中在拱形的两侧,便于排出。4、相对于公开号为CN205636828U的现有技术,本装置的拱部为检修人员提供了站立点,便于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在保持原有减震沟的深度的同时,降低了检修人员需要下降的深度。5、相对于公开号为CN205636828U的现有技术,本装置的减震板紧贴内壁,不存在减震板与减震沟之间的空隙,降低了地震能量的外溢,提高了安全性。进一步,所述任意支护桩都包括主撑和附撑,主撑和附撑交叉后固定连接,且主撑和附撑都抵靠拱部的最低点。对减震板提供支撑力,同时利用拱部自身卡合减震板,这种设计使减震板与拱部之间形成地震波之间的反射小循环,提高了地震沟对于地震波的吸收,第三次提高了减震效果。进一步,支护桩与拱部之间填充有塑料泡沫。利用塑料泡沫进一步吸收地震波,第四次提升了减震效果。进一步,减震沟重力势能低处插有抽水管道,抽水管道的入水端朝向减震沟,抽水管道的出水端连通轻型井点。便于将积水一次性排出,降低了抽水所需的时间。进一步,所述支护桩的主撑和附撑之间存在高度差。由于主撑和附撑不在一条直线上,此时主撑、附撑和拱部之间形成三角形,同时主撑、附撑和减震板之间也形成三角形,增强了支撑的稳定性,对于减震沟的强度进行了加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减震沟轴侧图;图2为图1中减震板与支护柱的位置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轻型井点1、拱部2、抽水管道3、减震板4、支护桩5、主撑6、附撑7、塑料泡沫8、地平线9。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减震沟装置包括围绕减震沟周向布置的轻型井点1和深入减震沟内部的泄压装置,所述减震沟底部填埋有拱形板,拱形板将减震沟底部形成两边低中间高的拱部2,减震沟重力势能低处插有抽水管道3,抽水管道3的入水端朝向减震沟,抽水管道3的出水端连通轻型井点1,减震沟的内壁紧贴有减震板4,减震板4与拱部2之间抵靠有支护桩5,任意支护桩5都包括主撑6和附撑7,支护桩5的主撑6和附撑7之间存在高度差,主撑6和附撑7交叉后固定连接,且主撑6和附撑7都抵靠拱部2的最低点,支护桩5与拱部2之间填充有塑料泡沫8。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关于减震沟内积水的问题,积水受重力影响在拱部2的左侧和右侧堆积,此时轻型井点1仅需对减震沟重力势能最低处进行抽水就能解决减震沟内积水的问题。关于减震的问题,当地震波冲击减震沟时,减震沟内产生反向冲击波,抵消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因为减震板4紧贴内壁,所以不存在减震板4与减震沟之间的空隙,降低了地震能量的外溢,提高了安全性,同时拱部2与支护桩5共同卡合减震板4,这种设计使减震板4与拱部2之间形成地震波之间的反射小循环,提高了地震沟对于地震波的吸收。再次,拱部2与支护桩5之间的塑料泡沫8对外溢的地震波进行吸收。关于强度问题,由于主撑6和附撑7不在一条直线上,此时主撑6、附撑7和拱部2之间形成三角形,同时主撑6、附撑7和减震板4之间也形成三角形,增强了支撑的稳定性,对于减震沟的强度进行了加强。使用本装置于高填方路基施工中或大型作业机械(压路机)等作业期间,吸收高强度震动对临近的密集民房群进行保护,同时将减震沟布置在高填方路基施工现场与民房之间,起到减震缓震作用,保障周围民房安全。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沟装置,包括围绕减震沟周向布置的轻型井点和深入减震沟内部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沟底部填埋有拱形板,拱形板将减震沟底部形成两边低中间高的拱部,且减震沟的内壁紧贴有减震板,减震板与拱部之间抵靠有支护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沟装置,包括围绕减震沟周向布置的轻型井点和深入减震沟内部的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沟底部填埋有拱形板,拱形板将减震沟底部形成两边低中间高的拱部,且减震沟的内壁紧贴有减震板,减震板与拱部之间抵靠有支护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支护桩都包括主撑和附撑,主撑和附撑交叉后固定连接,且主撑和附撑都抵靠拱部的最低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晓兵赵春生王磊刘华朋张家日张慧超闫宪政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