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原工学院专利>正文

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67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绞织装置绞织的三维织物易形变,绞织效率不佳的问题,填补了以绞织为基础的三维织物成型技术、三维绞织织机装备的空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架,机架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送经模块、开口模块、引纬模块、打纬模块和卷取模块,所述送经模块上的经线依次穿过开口模块、引纬模块和打纬模块并与卷取模块相连接。所述机架包括矩形框架和顶板,顶板与矩形框架固定连接,顶板上设有呈矩阵排列的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送经模块、开口模块、引纬模块、打纬模块和卷取模块配合使用,完成高效绞织,且可根据不同材料和要求,绞织出不同密度织物,织物稳固不易变形,提高使用寿命和绞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维立体绞织织机
本技术涉及绞织机
,特别是指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三维结构的编织物以耐冲击、抗开裂、耐疲劳、不分层等特点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取代了一些传统材料。再配合以特殊的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石英纤维、碳化硅纤维、玻璃纤维等材料有效的提升高抗拉伸性,促使纺织业向三维立体方向发展。而现有的绞织装置只能进行层与层之间简单的连接,类似于平面编织中的平纹连接,而这种三维织物的连接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经纬纱密度过高浪费材料,连接易滑移,产品易形变等,严重影响三维织物的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此外,三维纺织成型技术不成熟,一直处于实验室阶段和手工制作阶段,以绞织为基础的三维织物成型技术、三维绞织织机装备更是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绞织装置绞织的三维织物易形变,绞织效率不佳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送经模块、开口模块、引纬模块、打纬模块和卷取模块,所述送经模块上的经线依次穿过开口模块、引纬模块和打纬模块并与卷取模块相连接。所述机架包括矩形框架和顶板,顶板与矩形框架固定连接,顶板上设有呈矩阵排列的第一通孔。所述送经模块包括对称设置在顶板上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绕线柱轴,绕线柱轴上设有若干个固定绕线柱,固定绕线柱上的经线分别穿过相对应的第一通孔,绕线柱轴的端部设有第一从齿轮,支撑板上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齿轮相啮合。所述开口模块包括开口支撑架,开口支撑架与机架相连接,开口支撑架上设有45°棕框组件和第二电机,45°棕框组件的一端通过连接臂与开口支撑架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曲柄连杆组件与第二电机相连接,第二电机通过曲柄连杆组件带动45°棕框组件发生相对运动,使经线产生45°倾角。所述45°棕框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棕框和下棕框,上棕框的一端和下棕框的一端分别与连接臂滑动连接;上棕框的另一端和下棕框的另一端分别与曲柄连杆组件铰接;所述曲柄连杆组件包括与第二电机相连接的凸轮组件,凸轮组件上通过曲柄连杆与上棕框或下棕框相连接;所述上棕框和下棕框上均设有经线通孔,经线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对应。所述引纬模块包括引纬支撑架,引纬支撑架与机架相连接,引纬支撑架上设有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均包括对称设置的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所述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均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内端设有卷筒对,支撑架上设有平行设置的引纬棒导向轨,引纬棒导向轨的内端固定设有误差消除口,误差消除口位于卷筒对与引纬棒导向轨之间;送纬机构的引纬棒导向轨和接纬机构引纬棒导向轨一一对应;送纬机构的引纬棒导向轨内滑动设有引纬棒,引纬棒位于卷筒对之间,引纬棒上设有引纬梭,送纬机构的支撑架上设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通过引纬齿轮副与卷筒对相连接。所述卷筒对包括上滚筒和下滚筒,下滚筒的筒轴上设有传动锥齿轮,送纬机构上的传动锥齿轮与相邻接纬机构上的传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打纬模块包括打纬支撑架,打纬支撑架与机架相连接,打纬支撑架上固定设有四个槽板,槽板上设有若干个辊槽,相邻两辊槽之间的槽距上宽下窄;所述四个槽板组成矩形板箱,矩形板箱的四角处均设有内升降气缸,内升降气缸的伸缩杆上设有上打纬网板,打纬网板位于引纬模块上方;矩形板箱的外围设有下打纬机构。所述下打纬机构包括移动矩形框架,移动矩形框架通过外升降气缸与打纬支撑架相连接,移动矩形框架相邻两面上分别设有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分别与槽板上的辊槽相对应。所述横向打纬组件和纵向打纬组件均包括固定导向槽轨和推动槽轨,固定导向槽轨和推动槽轨平行设置在移动矩形框架上,固定导向槽轨和推动槽轨上活动设有打纬棍,打纬棍与辊槽一一对应;所述移动矩形框架上设有第四电机、前带轮轴和后带轮轴,第四电机通过打纬齿轮副与前带轮轴相连接,前带轮轴和后带轮轴上连接有传动带,推动槽轨与传动带铰接。所述卷取模块包括重力板,重力板上设有成矩阵排列的第二通孔,相邻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孔间距与相邻两辊槽底部的槽距相同;相邻两辊槽上部的槽距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孔间距相同。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的绞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穿线:将缠绕有经线的固定绕线柱均匀固定在绕线柱轴上,每一个固定绕线柱上绕有两股经线,两股经线穿过顶板上的同一第一通孔,然后一股经线穿过上棕框上的经线通孔,另一股经线穿过下棕框上的经线通孔,然后两股经线穿过打纬网板,经线的下端与卷取模块连接,经线在卷取模块的作用下处于拉紧状态;S2:绞织: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曲柄连杆组件转动带动上棕框和下棕框向相反方向运动,上棕框和下棕框相互错开,使经线通孔中的一股经线与垂直面成45°夹角,同一固定绕线柱上的两股经线形成绞织开口;同一固定绕线柱上的两股经线形成绞织开口时,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对经纬棒进行传动,将引纬梭从送纬机构传递到接纬机构,将纬线穿织在经线上,形成经纬绞织结构;S3:打纬:打纬网板在内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将编织在经线上的纬线向下方压送;第四电机在打纬齿轮副的作用下带动传动带转动,推动槽轨随传动带进行平面运动,推动打纬棍向着槽板方向运动,然后在外升降气缸的作用下,打纬棍沿着辊槽对纬线进行下压,完成打纬操作;S4:重复步骤S2~S3,直至完成三维立体织物的绞织。本技术的送经模块、开口模块、引纬模块、打纬模块和卷取模块配合使用,完成高效绞织,且可根据不同材料和要求,绞织出不同密度织物,织物稳固不易变形,提高使用寿命和绞织效率。本技术可改变45°综框组件的数量、通过开口模块的经线数和打纬距离达到改变编织样式的目的,从而实现绞织方式的多样化,提高机器功能的多样性。本技术结构紧凑,节省空间,环保无污染,实现三维织物的快速编织,工作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市场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送经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开口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引纬模块俯视示意图。图5为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打纬模块结构示意图。图7为各模块支撑架在机架上分布示意图。图8为45°棕框处于闭口状态示意图。图9为径线处于闭合状态示意图。图10为45°棕框处于开口状态示意图。图11为径线处于开口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机架(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送经模块(1)、开口模块(3)、引纬模块(4)、打纬模块(5)和卷取模块(6),所述送经模块(1)上的经线依次穿过开口模块(3)、引纬模块(4)和打纬模块(5)并与卷取模块(6)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机架(2)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送经模块(1)、开口模块(3)、引纬模块(4)、打纬模块(5)和卷取模块(6),所述送经模块(1)上的经线依次穿过开口模块(3)、引纬模块(4)和打纬模块(5)并与卷取模块(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包括矩形框架(202)和顶板(201),顶板(201)与矩形框架(202)固定连接,顶板(201)上设有呈矩阵排列的第一通孔(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经模块(1)包括对称设置在顶板(201)上的支撑板(101),支撑板(101)上连接有平行设置的绕线柱轴(103),绕线柱轴(103)上设有若干个固定绕线柱(102),固定绕线柱(102)上的经线分别穿过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03),绕线柱轴(103)的端部设有第一从齿轮(104),支撑板(101)上设有第一电机(105),第一电机(105)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106),第一主动齿轮(106)与第一从齿轮(104)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模块(3)包括开口支撑架(301),开口支撑架(301)与机架(2)相连接,开口支撑架(301)上设有45°棕框组件(304)和第二电机(306),45°棕框组件(304)的一端通过连接臂(305)与开口支撑架(301)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曲柄连杆组件(303)与第二电机(306)相连接;第二电机(306)通过曲柄连杆组件(303)带动45°棕框组件(304)发生相对运动,使经线产生45°倾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45°棕框组件(304)包括平行设置的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上棕框(4-1)的一端和下棕框(4-2)的一端分别与连接臂(305)滑动连接;上棕框(4-1)的另一端和下棕框(4-2)的另一端分别与曲柄连杆组件(303)铰接;所述曲柄连杆组件(303)包括与第二电机(306)相连接的凸轮组件(307),凸轮组件(307)上通过曲柄连杆(308)与上棕框(4-1)或下棕框(4-2)相连接;所述上棕框(4-1)和下棕框(4-2)上均设有经线通孔(309),经线通孔(309)与第一通孔(203)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纬模块(4)包括引纬支撑架(401),引纬支撑架(401)与机架(2)相连接,引纬支撑架(401)上设有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横向引纬组件和纵向引纬组件均包括对称设置的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立体绞织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纬机构和接纬机构均包括支撑架(409),支撑架(409)的内端设有卷筒对(405),支撑架(409)上设有平行设置的引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晓莉聂建斌张伟杰刘秋华敖立亢志豪王安琪盛陈多胡盛龙王世帅翟韵声赵渊浩王玉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