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64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包括:传送机、微波加热箱、球磨机和筛分机,其中,传送机从微波加热箱的内部穿过,微波加热箱、球磨机和筛分机依次密封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废弃混凝土经微波加热和球磨后,骨料和砂浆很容易分开,与机械破碎法、热研磨法相比,能耗更低;(2)从废弃混凝土的输入到再生骨料的输出,未使用任何化学试剂,与化学浸泡法相比,污染更小;(3)从废弃混凝土的输入到再生骨料的输出,实现了一体式的机械化流水作业,操作更简单、更便捷;(4)可以对再生骨料进行分档收集,特别方便分类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水线,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属于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桥梁、房屋等混凝土建筑物需要拆除重建,拆除的废弃混凝土有数亿吨之多,然而我国对废弃混凝土的利用率仅为5%左右,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集料经过破碎后,与天然集料相比,吸水率大、强度低、耐磨性能差,这大大限制了再生骨料的应用范围。所以,提高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品质,能拓宽再生料的应用范围、提高废弃混凝土的利用率、解决天然骨料日趋匮乏的现状。目前,提高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品质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破碎法、化学浸泡法、热研磨法。然而,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且污染小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微波加热箱、球磨机和筛分机,其中:前述传送机从微波加热箱的内部穿过;前述微波加热箱的出料口与球磨机的进料口密封衔接;前述球磨机的出料口与筛分机的进料口密封衔接。前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前述传送机由传送齿轮、传送带和动力机构组成,传送带被传送齿轮涨紧,动力机构带动传送齿轮转动,其中:前述传送带是由多个传送带链条和多个连接杆连接组成的,传送带链条呈长方体形,下半段为啮合部,啮合部上形成有两个凹槽,该两个凹槽能够与传送齿轮的轮齿啮合;传送带链条的上半段向左右两侧都延伸出搭接部,该搭接部能够与微波加热箱的下边缘搭接;搭接部的端面上开有连接孔,该连接孔是用来安装连接杆的。前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前述传送带链条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呈弧形。前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前述传送带链条和连接杆均采用金属钢制成。前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前述微波加热箱由微波加热箱外壳和磁控管组成,其中:前述微波加热箱外壳呈“凸”字型,前面为进料口,后面为出料口,中间为凸起部,底面为敞口,敞口处形成有向里弯折的卷边,传送机的传送带与敞口处的卷边搭接;前述磁控管安装在微波加热箱外壳的凸起部的里侧,并且位于顶面处,呈阵列分布。前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前述微波加热箱内还设置有直角波形反射板,直角波形反射板具体设置在微波加热箱外壳的进料口与凸起部之间,顶面和侧面都有,并排紧密排列,直角指向微波加热箱外壳的内部空间。前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前述球磨机由球磨机外壳、滚筒、助磨块、金属球和驱动机构组成,其中:前述球磨机外壳和滚筒均呈圆筒形,二者套在一起并水平设置,球磨机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滚筒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开有滚筒进料口和出料口,滚筒进料口与球磨机外壳的进料口通过一个导料通道连通,滚筒上的出料口对准球磨机外壳上的出料口;前述金属球为粒径大小不一的钢球,放置在滚筒的里面,驱动机构带动滚筒转动;前述助磨块呈三棱锥形,并且三条棱是互相垂直的,其中的一个直角面固定在滚筒的内壁上,其中的一条棱与滚轴平行,侧斜面朝向滚筒的出料口方向。前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前述滚筒上的出料口由三个圆环焊接而成,这三个圆环同轴设置,并且间距为25-30mm。前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前述筛分机由筛分机外壳、筛网、底板、支撑杆和震动器组成,其中:前述筛网和底板均倾斜设置在筛分机外壳的内部,筛网设置有多层,从上到下筛孔依次减小,底板无筛孔,位于最底层,通过支撑杆安装在筛分机外壳的底面上,相邻的筛网和底板之间相互有连接,筛网的尾端和底板的尾端均通过不同的出料通道与各自对应的出料口连通;前述震动器设置在每个筛网和底板的底部。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废弃混凝土经微波加热和球磨后,骨料和砂浆很容易分开,与机械破碎法、热研磨法相比,能耗更低;(2)从废弃混凝土的输入到再生骨料的输出,未使用任何化学试剂,与化学浸泡法相比,污染更小;(3)从废弃混凝土的输入到再生骨料的输出,实现了一体式的机械化流水作业,操作更简单、更便捷;(4)可以对再生骨料进行分档收集,特别方便分类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的组成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传送机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传送带链条的连接示意图;图4(a)是图2中的传送带链条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中的传送带链条的俯视图;图4(c)是图4(a)中的传送带链条的右视图;图5是图1中的微波加热箱的主视图;图6是图5中的微波加热箱的右视图;图7是图1中的球磨机的剖面图;图8是图7中的助磨块的结构示意;图9(a)是图1中的筛分机的主视图;图9(b)是图9(a)中的筛分机的左视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传送机、2-微波加热箱、3-球磨机、4-筛分机;11-传送齿轮、12-传送带;121-传送带链条、122-连接杆;1211-啮合部、1212-搭接部、1213-凹槽、1214-连接孔;21-微波加热箱外壳、22-磁控管、23-直角波形反射板;31-进料口、32-球磨机外壳、33-滚筒、34-助磨块、35-第一出料口、36-金属球、37-第二出料口;41-筛分机外壳、42-进料口、43-筛网、44-底板、45-支撑杆、46-震动器、47-出料通道、48-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不仅能够去除废弃混凝土表面的砂浆,从而提高再生骨料的性能,而且还能够对再生骨料进行分档收集,方便分类使用,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环境污染。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包括:传送机1、微波加热箱2、球磨机3和筛分机4。1、传送机传送机是用来将废弃混凝土传送入微波加热箱中的。参照图2,传送机由传送齿轮11、传送带12和动力机构(未图示)组成。传送齿轮11分为主动传送齿轮和从动传送齿轮,其中,主动传送齿轮与动力机构相连,动力机构驱动主动传送齿轮转动。传送带12套在主动传送齿轮和从动传送齿轮上,与主动传送齿轮和从动传送齿轮啮合,并被主动传送齿轮和从动传送齿轮涨紧。参照图3,传送带12是由多个传送带链条121和多个连接杆122连接组成的。其中,参照图4(a)、图4(b)和图4(c),传送带链条121呈长方体形,下半段为啮合部1211,啮合部1211上形成有两个凹槽1213,该两个凹槽1213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1)、微波加热箱(2)、球磨机(3)和筛分机(4),其中:/n所述传送机(1)从微波加热箱(2)的内部穿过;/n所述微波加热箱(2)的出料口与球磨机(3)的进料口密封衔接;/n所述球磨机(3)的出料口与筛分机(4)的进料口密封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1)、微波加热箱(2)、球磨机(3)和筛分机(4),其中:
所述传送机(1)从微波加热箱(2)的内部穿过;
所述微波加热箱(2)的出料口与球磨机(3)的进料口密封衔接;
所述球磨机(3)的出料口与筛分机(4)的进料口密封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1)由传送齿轮(11)、传送带(12)和动力机构组成,传送带(12)被传送齿轮(11)涨紧,动力机构带动传送齿轮(11)转动,其中:
所述传送带(12)是由多个传送带链条(121)和多个连接杆(122)连接组成的,传送带链条(121)呈长方体形,下半段为啮合部(1211),啮合部(1211)上形成有两个凹槽(1213),该两个凹槽(1213)能够与传送齿轮(11)的轮齿啮合;传送带链条(121)的上半段向左右两侧都延伸出搭接部(1212),该搭接部(1212)能够与微波加热箱(2)的下边缘搭接;搭接部(1212)的端面上开有连接孔(1214),该连接孔(1214)是用来安装连接杆(122)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链条(12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呈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链条(121)和连接杆(122)均采用金属钢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的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加热箱(2)由微波加热箱外壳(21)和磁控管(22)组成,其中:
所述微波加热箱外壳(21)呈“凸”字型,前面为进料口,后面为出料口,中间为凸起部,底面为敞口,敞口处形成有向里弯折的卷边,传送机(1)的传送带(12)与敞口处的卷边搭接;
所述磁控管(22)安装在微波加热箱外壳(21)的凸起部的里侧,并且位于顶面处,呈阵列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民陈玉宏赵可肖王博刘滨锐霍斌朱文海盛燕萍陈华鑫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