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型零件排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56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条型零件排料器,涉及磁材零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上料器、层成型器和垛成型器,上料器、层成型器、垛成型器依次连接,上料器用于将无序排列的条型零件整理成有序队列并将呈有序队列的条型零件送入垛成型器,垛成型器用于将条型零件整理成单层料墙并将单层料墙送入垛成型器,垛成型器用于将单层料墙整理成料垛。该条型零件排料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通用性好,将序排列的条型零件经上料器、层成型器和垛成型器之后形成整齐的料垛,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不需要人工排料,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而且可以对小零件进行排料,避免人工小件排料时的不便操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条型零件排料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磁材零件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条型零件排料器。
技术介绍
磁材零件生产过程中,需将烧结的坯料进行多次切割、磨削加工成成品。其中,当工序进行到条型形态时,此时截面形状及精度已满足要求,下一道工序是通过切片机将其分割为多个零件。一般地,为了提高作业效率,会将若干个条型零件按照统一姿态码垛,然后用胶水将其粘接牢固,然后再进行切片加工。目前排料工序多为人工作业,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尤其是截面尺寸较小的零件,人工操作更为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条型零件排料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人工操作而导致的效率低、强度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条型零件排料器,其包括上料器、层成型器和垛成型器,所述上料器、所述层成型器、所述垛成型器依次连接,所述上料器用于将无序排列的条型零件整理成有序队列并将呈有序队列的条型零件送入所述垛成型器,所述垛成型器用于将条型零件整理成单层料墙并将单层料墙送入所述垛成型器,所述垛成型器用于将单层料墙整理成料垛。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器为振动式上料器、离心式上料器或机械臂式上料器。进一步地,所述层成型器通过增速机构与所述上料器连接,所述增速机构用于使从上料器出来的条型零件加速后进入层成型器。进一步地,所述增速机构为第一滑梯,所述第一滑梯利用条型零件的重力势能对条型零件进行加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轨道面,所述第一轨道面设置有用于喷出压缩空气的微孔,以减小条型零件与所述第一轨道面的摩擦。进一步地,所述层成型器包括第二滑梯、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和第一直线进给机构,所述第二滑梯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梯的右侧,且所述二滑梯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后侧面形成第二轨道面,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梯的左侧边缘,所述第三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梯的底部边缘,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形成层成型区域,所述层成型区域用于使条型零件形成单层料墙,层成型区域设置有推送通道,所述第一直线进给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梯的右方,所述第一直线进给机构通过所述推送通道向所述垛成型器推送单层料墙。进一步地,所述层成型器还包括高料位检测开关和低料位检测开关,所述高料位检测开关和所述低料位检测开关设置在层成型区域,所述高料位检测开关的位置高于所述低料位检测开关的位置,且所述高料位检测开关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轨道面的位置,所述低料位检测开关的位置高于所述推送通道的位置,所述高料位检测开关用于控制上料器停止工作,所述低料位检测开关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直线进给机构的进给和后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块的靠近层形成区域的一侧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靠近层形成区域的一侧均设置有倾斜边,以避免卡料。进一步地,所述垛成型器包括第二直线进给机构和直角收纳机构,所述直角收纳机构包括第一直角面板和与第一直角面板连接的第二直角面板,所述第一直角面板与所述第二滑梯平行,所述第二直角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进给机构并随第二直线进给机构的进给而移动,其中,所述第一直角面板用于承载单层料墙并且使单层料墙形成料垛。进一步地,所述条型零件排料器还包括收纳料盒,所述收纳料盒设置于所述层成型器的前侧,所述收纳料盒用于接收由于姿态错误而从所述层成型器掉落的条型零件。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条型零件排料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通用性好,将序排列的条型零件经上料器、层成型器和垛成型器之后形成整齐的料垛,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不需要人工排料,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而且可以对小零件进行排料,避免人工小件排料时的不便操作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条形零件排料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条形零件排料器的层成型器的轴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条形零件排料器的层成型器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条形零件排料器的垛成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和2提供的一种条形零件排料器的第二滑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条形零件排料器的层成型器的示意图(推板推送);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和2提供的一种条形零件排料器的层成型器的示意图(推板复位)。图中:10-机架;20-上料器,21-圆振,22-直振;30-层成型器,31-第一滑梯,32-第二滑梯,33-第一限位块,34-第二限位块,35-第三限位块,36-第一直线进给机构,37-推板,38-高料位检测开关,39-低料位检测开关,301-第一轨道面,302-第二轨道面;40-垛成型器,41-第二直线进给机构,42-直角收纳机构,411-第二动子,421-第一直角面板;50-料垛,51-单层料墙;60-收纳料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如图1-7所示,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条型零件排料器,其包括机架10和设置在机架10上的上料器20、层成型器30、垛成型器40和收纳料盒60。上料器20可选用振动式上料器、离心式上料器或机械臂式上料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振动式上料器。振动式上料器包括圆振21和直振22,圆振21为分选模块,直振22为输出模块。上料器20用于将无序排列或无序堆放的条型零件整理成有序队列,并将呈有序队列的条型零件送入垛成型器40。层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条型零件排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型零件排料器包括上料器(20)、层成型器(30)和垛成型器(40),所述上料器(20)、所述层成型器(30)、所述垛成型器(40)依次连接,所述上料器(20)用于将无序排列的条型零件整理成有序队列并将呈有序队列的条型零件送入所述垛成型器(40),所述垛成型器(40)用于将条型零件整理成单层料墙(51)并将单层料墙(51)送入所述垛成型器(40),所述垛成型器(40)用于将单层料墙(51)整理成料垛(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型零件排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型零件排料器包括上料器(20)、层成型器(30)和垛成型器(40),所述上料器(20)、所述层成型器(30)、所述垛成型器(40)依次连接,所述上料器(20)用于将无序排列的条型零件整理成有序队列并将呈有序队列的条型零件送入所述垛成型器(40),所述垛成型器(40)用于将条型零件整理成单层料墙(51)并将单层料墙(51)送入所述垛成型器(40),所述垛成型器(40)用于将单层料墙(51)整理成料垛(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型零件排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器(20)为振动式上料器、离心式上料器或机械臂式上料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型零件排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成型器(30)通过增速机构与所述上料器(20)连接,所述增速机构用于使从上料器(20)出来的条型零件加速后进入层成型器(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条型零件排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机构为第一滑梯(31),所述第一滑梯(31)利用条型零件的重力势能对条型零件进行加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条型零件排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梯(3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轨道面(301),所述第一轨道面(301)设置有用于喷出压缩空气的微孔,以减小条型零件与所述第一轨道面(301)的摩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型零件排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成型器(30)包括第二滑梯(32)、第一限位块(33)、第二限位块(34)、第三限位块(35)和第一直线进给机构(36),所述第二滑梯(3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33)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梯(32)的右侧,且所述二滑梯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块(33)的后侧面形成第二轨道面(302),所述第二限位块(34)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梯(32)的左侧边缘,所述第三限位块(35)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梯(32)的底部边缘,所述第一限位块(33)、第二限位块(34)和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桐姜保彧朱雪蕊
申请(专利权)人:固安精益恒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