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塑料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532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用塑料瓶,涉及包装物料的容器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瓶体、瓶盖以及内塞,瓶体设置为含有顶部开口的中空内腔,瓶体的开口端的内径小于瓶体的中空内腔的内径;内塞设置于瓶体的开口端处,内塞与瓶体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内塞上设置药液孔,流经瓶体的开口端的药液通过药液孔向外挤压滴出药液,药液孔的内径小于瓶体的开口端的内径;瓶盖盖设在瓶体的开口端上,且包覆内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药液孔代替通过瓶口倾倒药液,由于药液孔的孔径小于瓶口的内径,倾倒药液时可以有效控制液体流量,内塞同时具有涂抹功能,在盖设瓶盖之前,由于药液孔较小,又可以防止置于瓶体中的药液漏液或者污染。

Medical plastic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用塑料瓶
本技术涉及包装物料的容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药用塑料瓶。
技术介绍
药用塑料瓶一般采用PE、PP、PET等材质,具有不易破损、密封性能好、防潮、卫生,符合药品包装的特殊要求等优点,可不经清洗、烘干既可直接用于药品包装,是一种优良的药用包装容器,广泛用于口服固体药品(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和口服液体药品(如糖浆剂、酊水剂等)的包装,与其他塑料中空包装容器相比药用塑料瓶有许多优良之处。采用药用塑料瓶盛装口服液体药品时,医药单位主要是以磁感铝箔封口,该种方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但存在漏液,使用量不可控制的问题,并且也存在药用塑料瓶开口后,容易导致液体污染的缺点。因此,如果提高药用塑料瓶开封后使用量不可控制以及克服液体污染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用塑料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药用塑料瓶开口后使用量不可控制,以及开封后,敞口太大导致液体污染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药用塑料瓶,包括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用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01)、瓶盖(102)以及内塞(103),其中:/n所述瓶体(101)设置为含有顶部开口的中空内腔,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瓶体(101)的中空内腔的内径,药液置于所述瓶体(101)的中空内腔中,通过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向外滴出药液;/n所述内塞(103)设置于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处,所述内塞(103)与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所述内塞(103)上设置药液孔(103c),流经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的药液通过所述药液孔(103c)向外挤压滴出药液,所述药液孔(103c)的内径小于所述瓶体(1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用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01)、瓶盖(102)以及内塞(103),其中:
所述瓶体(101)设置为含有顶部开口的中空内腔,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瓶体(101)的中空内腔的内径,药液置于所述瓶体(101)的中空内腔中,通过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向外滴出药液;
所述内塞(103)设置于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处,所述内塞(103)与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所述内塞(103)上设置药液孔(103c),流经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的药液通过所述药液孔(103c)向外挤压滴出药液,所述药液孔(103c)的内径小于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的内径;
所述瓶盖(102)盖设在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上,且包覆所述内塞(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塑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103)包括锥状部(103a)和柱状部(103b),所述药液孔(103c)设置于所述锥状部(103a)的末端,所述柱状部(103b)设置于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用塑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状部(103a)和所述柱状部(103b)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塑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103)插设于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内,所述内塞(103)与所述瓶体(101)的开口端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用塑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艳涛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大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