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密封灌装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50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装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充气密封灌装总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灌装头本体,灌装头本体为两端贯穿形成有第一空腔的柱状杆件,包括气缸、活塞杆、灌装密封套和物料管,气缸固定设置在灌装头本体的上端部,活塞杆的两端贯穿形成有第二空腔,活塞杆是气缸的活塞杆,活塞杆的上端口连接于喷气机,活塞杆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一空腔内,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同轴设置;灌装密封套为硅胶密封套,灌装密封套可活动套设在灌装头本体的下端部外围;活塞杆的侧边固定连接于物料管,物料管与活塞杆相通。可以将塑料袋进行充气后再输料,不会发生由于塑料袋内腔未张开而导致物料倒流的现象。

An inflatable seal filling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密封灌装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灌装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充气密封灌装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的液体以及食品的包装袋都用铝箔袋,或者类似于铝箔袋的塑料袋,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是机加工,都是两块独立的铝箔塑料材质膜先贴合然后通过机器将其封三个侧边,留一个开口点。但是这样制造的塑料袋有个极大的弊端,在使用时必须要将塑料袋内腔进行充气或者拉开才能装入物料。尤其是液体,在不完全撑开的状态下充入液体时,由于液体的流体特性,有的粘连起来的部分不会受到液体重力作用而撑开,不会撑开塑料袋内腔导致液体的回流,将会导致液体的大量浪费。而且在边装入液体边涨大的塑料袋极容易混入空气,使液体产生气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密封灌装总成,具有充气加物料一体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灌装头本体和喷气机,所述灌装头本体为两端贯穿形成有第一空腔的柱状杆件,包括气缸、活塞杆、灌装密封套和物料管,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灌装头本体的上端部,所述活塞杆的两端贯穿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活塞杆是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口连接于所述喷气机,所述活塞杆的下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同轴设置;所述灌装密封套为硅胶密封套,所述灌装密封套可活动套设在灌装头本体的下端部外围;所述活塞杆的侧边固定连接于所述物料管,所述物料管与所述活塞杆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塑料袋的固定、充气和输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灌装头气缸安装杆,所述气缸与所述灌装头本体通过若干条所述灌装头气缸安装杆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氟胶,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灌装头本体的上端口间通过所述氟胶密封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空腔的上开口密封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灌装头塞和灌装嘴,所述灌装头塞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灌装嘴固定密封设置在所述灌装头本体的下端口,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灌装嘴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灌装头塞固定密封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口,所述二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灌装头塞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灌装嘴的最小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一空腔的关闭可以控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物料管远离所述灌装头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卡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可以将塑料袋进行充气后再输料,不会发生由于塑料袋内腔未张开而导致物料倒流和液体出现气泡的现象。其二,通过灌装嘴和灌装头塞的设置,可以实现先充气后输料。其三,适用于不同的物料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灌装头本体;2、灌装嘴;3、O形圈;4、氟胶;5、灌装头Y圈压板;6、灌装头气缸安装杆;7、活塞杆;8、上活塞杆;9、下活塞杆;10、灌装头塞;11、灌装头夹;12、灌装密封套;13、卡箍;14、物料管;15、第一空腔;16、第二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一种充气密封灌装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灌装头本体1、气缸12、灌装密封套10和物料管14,所述气缸还包括气缸本体与活塞杆,所述灌装头本体1为两端贯穿形成有第一空腔15的圆柱状杆件,且形状为圆柱形。包括灌装头气缸12安装杆6,所述气缸12固定设置在所述灌装头本体1的上端部,所述气缸12与所述灌装头本体1通过若干条所述灌装头气缸安装杆6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7为圆柱状杆件,所述活塞杆7的两端贯穿形成有第二空腔16的。所述活塞杆7上设置有活塞13,实现气缸12对所述活塞杆7的推拉功能。所述活塞杆7的上端突出于气缸12(如图1所示),所述活塞杆7的上端口用于连接通喷气机,喷气机为空气灌装机,对活塞杆7内的第二空腔16输送空气。所述活塞杆7的下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15内,活塞杆7的外径小于第一空腔15的直径,且所述所述活塞杆7的下端口不突出于所述第一空腔15的下端口,第一空腔15与所述第二空腔16同轴设置。实现气缸12可以对所述活塞杆7实现在第一空腔15内上下推动。所述灌装密封套10为硅胶密封套,所述灌装密封套10可活动套设在灌装头本体1的下端部侧边;灌装密封套10的右侧连接有电机(图中未示出),控制灌装密封套10在灌装头本体1的下端部上下滑动。当塑料袋的袋口包住灌装头本体1的下端部时,电机控制灌装密封套10向下滑动,夹紧塑料袋的袋口,使塑料袋与灌装头本体1的下端部形成密闭设置。所述活塞杆7的侧边固定连接于所述物料管14,所述物料管14与所述活塞杆7相通,所述物料管14远离所述灌装头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卡箍11。所述物料管14用于向灌装头本体1的第二空腔16灌入物料,卡箍11的用于所述物料管14可以连接不同物料机(图中未示出),当需要更换不通过的物料时,可以通过打开和关闭卡箍11从而更换不同的物料机。包括氟胶4,所述活塞杆7与所述灌装头本体1的上端口间通过所述氟胶4密封设置。包括灌装头塞8和灌装嘴2,所述灌装嘴2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梯形孔,直径上大下小,所述二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空腔15,所述灌装嘴2固定密封设置在所述灌装头本体1的下端口;所述灌装头塞8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灌装头塞8的下端口外围开设成梯形,所述灌装头塞8的下端口的梯形与所述第二通孔为梯形孔的锥度一致,所述灌装头塞8固定密封设置在所述活塞杆7的下端口,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二空腔16。所述灌装头塞8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灌装嘴2的最小内径,实现灌装头塞8可以与灌装嘴2贴合配合。充气时,气缸12带动活塞杆7的灌装头塞8下移时,灌装头塞8的下端部被推动到最大限度,灌装头塞8的外部贴合于灌装嘴2的第一通孔,实现只有活塞杆7内的第二空腔16的气体流出灌装嘴2,而物料被灌装头塞8限位在第二空腔16内;加物料时,气缸12带动活塞杆7上移,第一空腔15与灌装嘴2连通,物料从灌装嘴2下落到塑料袋。还包括灌装头夹9,所述灌装头夹9为一安装件。所述灌装头本体1被分成上灌装头本体71和下灌装头本体72,所述灌装头本体1的分割线设置在所述物料管14和灌装密封套10间,所述上灌装头夹9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灌装头本体72的上端部,所述上灌装头本体71与所述下灌装头本体72通过螺纹固定。所述灌装头夹9用于与物料机(图中未示出)可拆卸固定连接。工作过程:将一个贴合的铝箔袋,打开开口套在灌装嘴2上,灌装密封套10下移夹紧铝箔袋的开口,使铝箔袋与第一空腔15密封。气缸12控制活塞杆7向下推带动灌装头塞8顶置到灌装嘴2的内腔,喷气机对第二空腔16灌入气体,进入下端的铝箔袋,使铝箔袋涨大。气缸12带动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密封灌装总成,包括灌装头本体,所述灌装头本体为柱状杆件,所述灌装头本体两端贯穿形成有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活塞杆、灌装密封套和物料管,所述气缸包括气缸本体与活塞杆,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灌装头本体的上端部,所述活塞杆的两端贯穿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活塞杆的上端部突出于所述气缸,所述活塞杆的上端部开口连通于所述气缸的外部,所述活塞杆的下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同轴设置;/n所述灌装密封套为硅胶密封套,所述灌装密封套可滑动套设在所述灌装头本体的下端部外围,所述灌装密封套与所述灌装头本体间隙配合设置;/n所述活塞杆的侧边固定连接于所述物料管,所述物料管与所述活塞杆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密封灌装总成,包括灌装头本体,所述灌装头本体为柱状杆件,所述灌装头本体两端贯穿形成有第一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活塞杆、灌装密封套和物料管,所述气缸包括气缸本体与活塞杆,所述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灌装头本体的上端部,所述活塞杆的两端贯穿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活塞杆的上端部突出于所述气缸,所述活塞杆的上端部开口连通于所述气缸的外部,所述活塞杆的下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同轴设置;
所述灌装密封套为硅胶密封套,所述灌装密封套可滑动套设在所述灌装头本体的下端部外围,所述灌装密封套与所述灌装头本体间隙配合设置;
所述活塞杆的侧边固定连接于所述物料管,所述物料管与所述活塞杆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密封灌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灌装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谦郜园园郜冬冬柴昌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骐麟智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