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10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包括支架;喷淋筒体呈卧式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喷淋筒体的一端设有进风口,另一端设有出风口;在喷淋筒体内沿风的流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过滤部件;在每一过滤部件背风面外侧的喷淋管组;喷淋筒体前半部分的喷淋管组、一个分水箱、一个循环泵组成一个单独循环系统,喷淋筒体后半部分的喷淋管组、另一个分水箱、一个循环泵组成一个单独循环系统。使得喷淋塔前后两部分的喷淋水单独循环,由于喷淋塔前部的喷淋水较后部先饱和,因此只需要更换喷淋塔前部的循环水即可,节约了用水量。

A spray tower for waste gas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
技术介绍
在环保处理领域中,经常用到喷淋塔,现有的喷淋塔包括立式喷淋塔、卧式喷淋塔。其中现有的卧式喷淋塔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内部具有很多填充料,填充料使用寿命也短,而且更换起来非常麻烦。另外现有的喷淋塔用水量也比较大,造成废气处理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喷淋塔所存在的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且用水量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包括:一支架;呈卧式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喷淋筒体,所述喷淋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沿风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喷淋筒体内的过滤部件;设置在每一过滤部件背风面外侧的喷淋管组,每一喷淋管组中的每一喷淋管沿喷淋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嘴;每一喷淋管组的一侧延伸出所述喷淋筒体的侧壁后通过一连接管连接,所有连接管的下端与总管连接;设置在所述喷淋筒体内且位于相邻两过滤部件之间底部的一个集水槽,每一集水槽连接有一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喷淋筒体下方的循环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分成两个隔离的第一分水箱和第二分水箱,其中第一分水箱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这一侧,第二分水箱靠近出风口这一侧;位于所述喷淋筒体前半部分所有集水槽的排水管与所述第一分水箱连通,位于所述喷淋筒体后半部分所有集水槽的排水管与所述第二分水箱连通;还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分水箱连通,第二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分水箱连通;第一循环泵的出口和第二循环泵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与所述总管的两端连通;在所述总管上设置一控制阀,位于所述喷淋筒体前半部分的所有连接管连接在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一出水管之间的总管上,位于所述喷淋筒体后半部分的所有连接管连接在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二出水管之间的总管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喷淋筒体的顶部沿风的流动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插口,每一过滤部件由对应的插口插入到所述喷淋筒体内。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分水箱和第二分水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放水管和第二放水管。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组喷淋管组包括三根喷淋管,三根喷淋管分别对应于所述过滤部件的上、中、下部。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喷淋筒体的两侧壁上对应每一喷淋管组位置开设有观察窗。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喷淋塔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将循环水箱分为第一分水箱和第二分水箱,使得喷淋塔前后两部分的喷淋水单独循环,由于喷淋塔前部的喷淋水较后部先饱和,因此只需要更换喷淋塔前部的循环水即可,节约了用水量。(2)本技术的过滤部件由喷淋塔的顶部抽出和插入,更换起来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从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从另一个方向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描述本技术。参见图1和图2,图中所示的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包括一支架100,支架100为框架式结构。喷淋筒体200呈卧式方式安装在支架100上,喷淋筒体200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210,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220。在喷淋筒体200的顶部230沿风的流动方向间隔开设有5个插口231、232、233、234、235,当然也不局限于5个插口,插口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5块过滤部件310、320、330、340、350由对应的插口231、232、233、234、235插入到喷淋筒体200内。同样也本技术也不局限于5块过滤部件,过滤部件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在每一过滤部件310、320、330、340、350的顶部可以设置提手(图中未示出),这样方便更换过滤部件。过滤部件310、320、330、340、350插好以后,5块过滤部件310、320、330、340、350沿风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在喷淋筒体200内。为了将过滤部件上的过滤物冲洗下来,以保证过滤部件的通风量不至于衰减太快,对应5块过滤部件310、320、330、340、350,本技术在喷淋筒体200内还设置有5组喷淋管组410、420、430、440、450。5组喷淋管组410、420、430、440、450分别设置在每块过滤部件310、320、330、340、350的背风面外侧。每一组喷淋管组410、420、430、440、450对一块过滤部件310、320、330、340、350的背封面进行喷淋。每一喷淋管组410、420、430、440、450均包括三根喷淋管,三根喷淋管分别对应于过滤部件310、320、330、340、350的上、中、下部。每一喷淋管沿喷淋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嘴。每一喷淋管组410、420、430、440、450的一侧延伸出喷淋筒体200的侧壁240后通过一连接管411、421、431、441、451连接,所有连接管411、421、431、441、451的下端与总管500连接。本技术在喷淋筒体200内且位于相邻两过滤部件之间底部的一个集水槽(图中未示出),每一集水槽连接有一排水管610、620、630、640。本技术在喷淋筒体200下方也就是支架100内设置有一循环水箱700。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将循环水箱700分成两个隔离的第一分水箱710和第二分水箱720,其中第一分水箱710位于靠近进风口210的这一侧,第二分水箱720靠近出风口220这一侧。在第一分水箱710和第二分水箱72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放水管711和第二放水管721。位于喷淋筒体200前半部分所有集水槽的排水管610、620与第一分水箱710连通,位于所述喷淋筒体200后半部分所有集水槽的排水管630、640与第二分水箱720连通。本技术还包括第一循环泵810和第二循环泵820,第一循环泵810的入口通过第一进水管811与第一分水箱710连通,第二循环泵820的入口通过第二进水管821与第二分水箱720连通;第一循环泵810的出口和第二循环泵820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一出水管812、第二出水管822与总管500的两端连通。在总管500上设置一控制阀510,位于喷淋筒体200前半部分的所有连接管411、421连接在控制阀510与第一出水管812之间的总管501上,位于喷淋筒体200后半部分的所有连接管431、441、451连接在控制阀510与第二出水管822之间的总管502上。为了观察喷淋情况,在喷淋筒体200的两侧壁240、250上对应每一喷淋管组410、420、430、440、450位置开设有观察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包括:/n一支架;/n呈卧式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喷淋筒体,所述喷淋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n沿风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喷淋筒体内的过滤部件;/n设置在每一过滤部件背风面外侧的喷淋管组,每一喷淋管组中的每一喷淋管沿喷淋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嘴;每一喷淋管组的一侧延伸出所述喷淋筒体的侧壁后通过一连接管连接,所有连接管的下端与总管连接;/n设置在所述喷淋筒体内且位于相邻两过滤部件之间底部的一个集水槽,每一集水槽连接有一排水管;/n设置在所述喷淋筒体下方的循环水箱;其特征在于,/n所述循环水箱分成两个隔离的第一分水箱和第二分水箱,其中第一分水箱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这一侧,第二分水箱靠近出风口这一侧;位于所述喷淋筒体前半部分所有集水槽的排水管与所述第一分水箱连通,位于所述喷淋筒体后半部分所有集水槽的排水管与所述第二分水箱连通;/n还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分水箱连通,第二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分水箱连通;第一循环泵的出口和第二循环泵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与所述总管的两端连通;在所述总管上设置一控制阀,位于所述喷淋筒体前半部分的所有连接管连接在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一出水管之间的总管上,位于所述喷淋筒体后半部分的所有连接管连接在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二出水管之间的总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包括:
一支架;
呈卧式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喷淋筒体,所述喷淋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有出风口;
沿风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喷淋筒体内的过滤部件;
设置在每一过滤部件背风面外侧的喷淋管组,每一喷淋管组中的每一喷淋管沿喷淋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嘴;每一喷淋管组的一侧延伸出所述喷淋筒体的侧壁后通过一连接管连接,所有连接管的下端与总管连接;
设置在所述喷淋筒体内且位于相邻两过滤部件之间底部的一个集水槽,每一集水槽连接有一排水管;
设置在所述喷淋筒体下方的循环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水箱分成两个隔离的第一分水箱和第二分水箱,其中第一分水箱位于靠近所述进风口的这一侧,第二分水箱靠近出风口这一侧;位于所述喷淋筒体前半部分所有集水槽的排水管与所述第一分水箱连通,位于所述喷淋筒体后半部分所有集水槽的排水管与所述第二分水箱连通;
还包括第一循环泵和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分水箱连通,第二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第二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德轧辊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