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06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包括主体、至少一个U形连接框和间隔设置于主体的至少两个挂钩件。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矩形框。每个U形连接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分别固定于主体的两侧,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与每个矩形框固定连接,至少两个矩形框与至少一个U形连接框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灭火器的容纳空间,灭火器能够从容纳空间的顶部进入容纳空间内并放置于第二连接部上。每个挂钩件与至少一个矩形框固定连接,挂钩件用于悬挂于脚手架的横杆上。这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方便快速的将灭火器箱安放在脚手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施工时,往往需要将灭火器箱固定在脚手架上,当脚手架上发生火灾险情时,可利用灭火器箱内的灭火器来快速灭火。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捆绑的方式将灭火器箱安放在脚手架上,安放过程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以改善灭火器箱安放在脚手架上麻烦、费时费力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包括主体、至少一个U形连接框和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体的至少两个挂钩件;所述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矩形框;每个U形连接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固定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每个矩形框固定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矩形框与所述至少一个U形连接框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灭火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灭火器能够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进入容纳空间内并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每个挂钩件与至少一个矩形框固定连接,所述挂钩件用于悬挂于脚手架的横杆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实际使用时,将挂钩件挂至脚手架的横杆上,同时将灭火器箱放入容纳空间内,灭火器放置在U形连接框的第二连接部上,最终将灭火器箱安放在脚手架上。这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方便快速的将灭火器箱安放在脚手架上。此外,由于灭火器箱固定装置通过挂钩件悬挂在脚手架的横杆上,整个装置可在脚手架的横杆上移动,根据需求可改变灭火器箱在脚手架上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至少两个挂钩件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接件,每个卡接件具有供所述脚手架的竖杆卡入的卡槽。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位于与挂钩件相同侧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卡接件,卡接件上设有供脚手架卡入的卡槽,将挂钩件挂于脚手架的横杆上后,可将脚手架的竖杆卡入卡槽内,从而防止整个灭火器箱固定装置在脚手架上晃动。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为半环形,所述卡接件的内圆弧壁界定所述卡槽。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接件为半环形,便于加工制造,卡接件的内圆弧壁能够与脚手架的竖杆的外壁形成紧密配合。进一步地,每个挂钩件包括固定体、活动体和限位件;所述固定体与至少一个矩形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体设有导向孔;活动体包括杆部和挂钩部,所述挂钩部固定于所述杆部,所述杆部可移动地插设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挂钩部用于悬挂于脚手架的横杆上;所述限位件螺接于所述杆部的外侧,所述固定体位于所述限位件向上移动的轨迹上。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动限位件可改变限位件与活动体的杆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活动体的挂钩部悬挂在脚手架上的横杆上后,若转动限位件使限位件相对杆部向下移动,则固定体在重力作用下将向下移动,则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灭火器箱也将向下移动;若转动限位件使限位件相对杆部向上移动,则限位件将推动固定体向上移动,则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灭火器箱也将向上移动。也就是说,通过限位件可调整灭火器箱的高度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体还包括压紧部,所述压紧部固定于所述杆部,所述压紧部用于将所述灭火器箱压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杆部上设有压紧部,通过转动限位件使固定体沿杆部向上移动时,可使压紧部压于灭火器箱的顶部,从而将灭火器箱压紧于第二连接部上,防止灭火器箱在容纳空间内晃动。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孔的孔壁上设有沿所述导向孔的轴向布置的限位槽;所述杆部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卡于所述限位槽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杆部上的凸出部卡于导向孔的孔壁上的限位槽内,可有效限制杆部在导向孔内的周向转动,在转动限位件时,保证杆部不会在导向孔内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贯通所述固定体轴向的两端。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槽贯通固定体轴向的两端,限位件与杆部分离后,可将整个活动体从固定体上卸下。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挂钩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挂钩件,每个挂钩件与所有矩形框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挂钩件悬挂至脚手架的横杆上后能够保证整个灭火器箱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每个挂钩件与所有矩形框固定连接,挂钩件对矩形框具有加固作用,提高了整个灭火器箱固定装置的牢固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II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IV向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标:灭火器箱固定装置100;主体10;矩形框11;第一侧12;第二侧13;U形连接框20;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三连接部23;挂钩件30;固定体31;导向孔311;限位槽3111;活动体32;杆部321;凸出部3211;挂钩部322;压紧部323;第一连接杆3231;第二连接杆3232;限位件33;卡接件40;卡槽41;脚手架200;横杆210;竖杆220;灭火器箱30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矩形框;/n至少一个U形连接框,每个U形连接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固定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每个矩形框固定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矩形框与所述至少一个U形连接框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灭火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灭火器能够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进入容纳空间内并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以及/n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体的至少两个挂钩件,每个挂钩件与至少一个矩形框固定连接,所述挂钩件用于悬挂于脚手架的横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矩形框;
至少一个U形连接框,每个U形连接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固定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与每个矩形框固定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矩形框与所述至少一个U形连接框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灭火器的容纳空间,所述灭火器能够从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进入容纳空间内并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以及
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体的至少两个挂钩件,每个挂钩件与至少一个矩形框固定连接,所述挂钩件用于悬挂于脚手架的横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至少两个挂钩件位于所述第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接件,每个卡接件具有供所述脚手架的竖杆卡入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灭火器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为半环形,所述卡接件的内圆弧壁界定所述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平范晓明龙学辉任林苏海荣刘翔史荣伟何静王永刚何湘何定华
申请(专利权)人: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