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敬丰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87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旅行设备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新型行李箱,包括箱体,箱体的远端设置有箱盖,箱体与箱盖通过拉链连接,箱体的近端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凹槽和套杆,套杆的顶端转动设置有连接柱,拉杆穿过连接柱嵌套在套杆内部。连接柱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座和第一万向轮,凹槽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滑轮座和第二万向轮,第一滑轮座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二滑轮座。第二底板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远端设置有第三滑轮座,第三滑轮座上设置有第三万向轮,第三滑轮座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二滑轮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空间、稳定性好、便于实施推广。

A new type of suitc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行李箱
本技术涉及旅行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行李箱。
技术介绍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出行次数逐渐增多,行李箱是旅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行李箱可以盛装旅行过中的必须行李。现在的行李箱功能越来越多,也原来越实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行中需要带的行李也越来越多,往往一个旅行箱并不能解决所有行李。旅行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一个人推着2到3个行李箱,往往手上还提着沉重的包。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885836U,公告日:2018.09.21)公开一种行李箱,包括行李箱箱体、伸缩杆、轮子和提手,伸缩杆设置在行李箱箱体背面,提手设置在行李箱箱体侧面,行李箱箱体顶面设置可伸缩箱体,可伸缩箱体包括箱盖、中间可伸缩箱体和固定箱,箱盖和固定箱通过拉链连接。给行李箱设置可伸缩箱体,可以将吃、用的随身物品放入其中,使用更方便,避免慌乱疲惫当中出错。但是该行李箱并不能解决多个行李箱携带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行李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行李箱,包括箱体、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箱体的远端设置有箱盖,箱体与箱盖通过拉链连接。箱体的近端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上对称的开设有两个竖直的凹槽,两个凹槽之间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套杆,套杆的顶端转动设置有水平的连接柱,连接柱对应套杆处开设有纵向的穿孔,拉杆穿过穿孔嵌套在套杆内部。拉杆的顶端固定有把手。连接柱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座,第一滑轮座放置在凹槽的内部,第一滑轮座上设置有第一万向轮。凹槽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滑轮座,第二滑轮座上设置有第二万向轮。第一滑轮座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的顶端,第二滑轮座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当拉杆拔出套杆时,可以转动拉杆,拉杆使连接柱转动,连接柱带动第一滑轮座转动,第一滑轮座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滑轮座转动,从而使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转动至水平状态。第二底板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远端转动设置有第三滑轮座,第三滑轮座上设置有第三万向轮。第三滑轮座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的远端,第二滑轮座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的近端。当第二滑轮座转动时,第二滑轮座通过第二连接杆将第三滑轮座转动,从而使第三万向轮收起。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把手上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的设置增大了手与把手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使手握更加舒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第二底板的最远端设置有拉线装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拉线装置包括线盘和拉线。线盘转动设置在第二底板的内部,线盘内部设置有扭簧,线盘连接在拉线的一端,拉线缠绕在线盘上,拉线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底板并连接有挂钩。当需要将行李箱叠放时,拉出拉线并将挂钩挂在把手上,在扭簧的作用下,拉线将行李箱勒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箱体的顶端固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当把手转动到水平时,固定装置可以将把手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固定装置包括滑动槽和导向杆,滑动槽开设在固定块内,滑动槽内嵌套有导向杆,导向杆上固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左端在导向杆上嵌套有弹簧,导向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有拉环。导向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导向杆卡在拉杆上的穿孔内,从而将拉杆固定。当需要转动拉杆时,拉动拉环使箱盖向右移动,便可转动拉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滑动槽为中间粗两头细的圆柱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杆转动连接柱,在第一连接杆的作用下使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转动,从而可以将行李箱放倒,将其他行李或者行李箱叠放在箱体上,行李箱起到了推车的作用,增加了使用者的携带量,减小了搬运负荷。通过第二铰接杆使第三万向轮收起,避免了第三万向轮的损坏和节约了空间。设置拉线装置,通过拉线可以将箱体上的行李或者行李箱绑紧,使行李放置更加稳定。使用固定装置固定拉杆,增加了拉杆的稳定性,使行李箱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空间、稳定性好、便于实施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新型行李箱的另一种形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新型行李箱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新型行李箱中拉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新型行李箱中线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底板1,第一万向轮2,凹槽3,第一滑轮座4,连接柱5,把手6,拉杆7,套杆8,第二万向轮9,第二滑轮座10,第一连接杆11,拉链12,箱盖13,箱体14,拉线装置15,第三滑轮座16,第三万向轮17,第二连接杆18,第二底板19,固定装置20,固定块21,滑动槽22,导向杆23,弹簧24,拉环25,扭簧26,挂钩27,拉线28,线盘2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2和4,一种新型行李箱,包括箱体14、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19。箱体14的远端设置有箱盖13,箱体14与箱盖13通过拉链12连接。箱体14的近端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19。第一底板1上对称的开设有两个竖直的凹槽3,两个凹槽3之间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套杆8,套杆8的顶端转动设置有水平的连接柱5,连接柱5对应套杆8处开设有纵向的穿孔,拉杆7穿过穿孔嵌套在套杆8内部。拉杆7的顶端固定有把手6,把手6上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的设置增大了手与把手6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使手握更加舒适。连接柱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座4,第一滑轮座4放置在凹槽3的内部,第一滑轮座4上设置有第一万向轮2。凹槽3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滑轮座10,第二滑轮座10上设置有第二万向轮9。第一滑轮座4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1的顶端,第二滑轮座10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1的底端。当拉杆7拔出套杆8时,可以转动拉杆7,拉杆7使连接柱5转动,连接柱5带动第一滑轮座4转动,第一滑轮座4通过第一连接杆11带动第二滑轮座10转动,从而使第一万向轮2和第二万向轮9转动至水平状态。第二底板19上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远端转动设置有第三滑轮座16,第三滑轮座16上设置有第三万向轮17。第三滑轮座16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8的远端,第二滑轮座10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8的近端。当第二滑轮座10转动时,第二滑轮座10通过第二连接杆18将第三滑轮座16转动,从而使第三万向轮17收起。第二底板19的最远端设置有拉线装置15,拉线装置15包括线盘29和拉线28。线盘29转动设置在第二底板19的内部,线盘29内部设置有扭簧26,线盘29连接在拉线28的一端,拉线28缠绕在线盘29上,拉线28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底板19并连接有挂钩27。当需要将行李箱叠放时,拉出拉线28并将挂钩27挂在把手6上,在扭簧26的作用下,拉线28将行李箱勒紧。箱体14的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行李箱,包括箱体(14)、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19),箱体(14)的远端设置有箱盖(13),箱体(14)与箱盖(13)通过拉链(12)连接,箱体(14)的近端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19),其特征在于,第一底板(1)上对称的开设有两个竖直的凹槽(3),两个凹槽(3)之间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套杆(8),套杆(8)的顶端转动设置有水平的连接柱(5),连接柱(5)对应套杆(8)处开设有纵向的穿孔,拉杆(7)穿过穿孔嵌套在套杆(8)内部,拉杆(7)的顶端固定有把手(6);/n连接柱(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座(4),第一滑轮座(4)放置在凹槽(3)的内部,第一滑轮座(4)上设置有第一万向轮(2),凹槽(3)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滑轮座(10),第二滑轮座(10)上设置有第二万向轮(9),第一滑轮座(4)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1)的顶端,第二滑轮座(10)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1)的底端;/n第二底板(19)上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远端转动设置有第三滑轮座(16),第三滑轮座(16)上设置有第三万向轮(17),第三滑轮座(16)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8)的远端,第二滑轮座(10)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8)的近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行李箱,包括箱体(14)、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19),箱体(14)的远端设置有箱盖(13),箱体(14)与箱盖(13)通过拉链(12)连接,箱体(14)的近端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19),其特征在于,第一底板(1)上对称的开设有两个竖直的凹槽(3),两个凹槽(3)之间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套杆(8),套杆(8)的顶端转动设置有水平的连接柱(5),连接柱(5)对应套杆(8)处开设有纵向的穿孔,拉杆(7)穿过穿孔嵌套在套杆(8)内部,拉杆(7)的顶端固定有把手(6);
连接柱(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轮座(4),第一滑轮座(4)放置在凹槽(3)的内部,第一滑轮座(4)上设置有第一万向轮(2),凹槽(3)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滑轮座(10),第二滑轮座(10)上设置有第二万向轮(9),第一滑轮座(4)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1)的顶端,第二滑轮座(10)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1)的底端;
第二底板(19)上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远端转动设置有第三滑轮座(16),第三滑轮座(16)上设置有第三万向轮(17),第三滑轮座(16)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8)的远端,第二滑轮座(10)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8)的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丰
申请(专利权)人:陈敬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