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8296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孢菇种植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包括底座(1)、旋钮(2)和回转式种植装置(3);底座(1)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支撑架(101);所述回转式种植装置(3)安装在支撑架(101)中部;所述回转式种植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所述第一支撑杆(301)和第二支撑杆(30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大小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
本技术涉及双孢菇种植架
,尤其涉及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
技术介绍
目前在温室内种植双孢菇时,为了节省空间,需要将双孢菇菇种植在种植架上,菌菇在种植过程中根据生长速度需要分批次,由于传统种植架为固定隔层结构,在采摘过程中需要攀登较高的采菇车进行采摘作业,不仅不安全而且工作效率低;因传统的种植盘呈隔层设计不可移动,不同高度隔层内部的双孢菇所处环境的湿度和光线强度均不同,影响双孢菇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采用回转式种植装置的设计,通过转动支撑杆可以调节种植盘呈竖直隔层排列,为隔层种植状态;转动支撑杆为水平状态时,所有种植盘呈水平状态排列,种植盘高度适中为采摘状态,在平地即可实现采摘工作,采摘效率高,解决了传统种植架为固定隔层结构,在采摘过程中需要攀登较高的采菇车进行采摘作业,不仅不安全而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在加湿或者定期光照时可将种植盘调平,加湿和光照作业比较均匀,双孢菇生长环境均匀适中,产量大大提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旋钮和回转式种植装置;底座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支撑架;所述回转式种植装置安装在支撑架中部;所述回转式种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种植盘和第二种植盘;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种植盘和第二种植盘大小相同。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种植盘右侧一端设置有第一回转座,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所述多个第一回转座在第二支撑杆长度方间隔转轴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固定轴在第一支撑杆长度方向上间隔转轴连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相邻两第一回转座和相邻两第一固定轴之间间距相等。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种植盘左侧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回转座;所述第二回转座和第一支撑杆转轴连接;第二固定轴和第二支撑杆转轴连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种植盘和第二种植盘在高度方向上相对应;所述中部的第一种植盘左侧和支撑架内部左侧顶端水平固定焊接;中部的第二种植盘右侧和支撑架内部右侧顶端水平固定焊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回转座下方和第二回转座上方均设置有凹槽;凹槽宽度等于第一支撑杆宽度。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架左侧上方在第一支撑杆中部下方固定焊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中部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中部两侧对称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旋钮贯穿第一固定孔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回转式种植装置的设计,通过转动支撑杆可以调节种植盘呈竖直隔层排列,为隔层种植状态;2、转动支撑杆为水平状态时,所有种植盘呈水平状态排列,种植盘高度适中为采摘状态,在平地即可实现采摘工作,采摘效率高,解决了传统种植架为固定隔层结构,在采摘过程中需要攀登较高的采菇车进行采摘作业,不仅不安全而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3、在加湿或者定期光照时可将种植盘调平,加湿和光照作业比较均匀,双孢菇生长环境均匀适中,产量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的竖直种植状态示意图。图2为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的水平采摘状态示意图。图3为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的水平采摘状态下第一支撑杆固定部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的旋转调节过程示意图。图5为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的回转式种植装置连接部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的回转式种植装置局部连接结构爆炸图。图中:1、底座;101、支撑架;102、限位杆;103、第一固定孔;104、第二固定孔;2、旋钮;3、回转式种植装置;301、第一支撑杆;302、第二支撑杆;303、第一种植盘;304、第二种植盘;305、第一回转座;306、第一固定轴;307、第二固定轴;308、第二回转座;309、凹槽;310、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6所示,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旋钮2和回转式种植装置3;底座1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支撑架101;所述回转式种植装置3安装在支撑架101中部;所述回转式种植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所述第一支撑杆301和第二支撑杆30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大小相同;所述第一种植盘303右侧一端设置有第一回转座305,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轴306;所述多个第一回转座305在第二支撑杆302长度方间隔转轴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固定轴306在第一支撑杆301长度方向上间隔转轴连接;所述相邻两第一回转座305和相邻两第一固定轴306之间间距相等;所述第二种植盘304左侧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轴307,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回转座308;所述第二回转座308和第一支撑杆301转轴连接;第二固定轴307和第二支撑杆302转轴连接;所述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在高度方向上相对应;所述中部的第一种植盘303左侧和支撑架101内部左侧顶端水平固定焊接;中部的第二种植盘304右侧和支撑架101内部右侧顶端水平固定焊接;所述第一回转座305下方和第二回转座308上方均设置有凹槽309;凹槽309宽度等于第一支撑杆301宽度;支撑架101左侧上方在第一支撑杆301中部下方固定焊接有限位杆102;所述限位杆102中部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03,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04;所述第一支撑杆301左侧中部两侧对称设置有螺纹孔310;所述旋钮2贯穿第一固定孔103后与螺纹孔310螺纹连接。使用时,步骤一,结合图1-6所示,采摘时,逆时针旋转旋钮2,将旋钮2从第一固定孔103内取出,此时限位杆102和第一支撑杆301固定锁紧状态解除,此时逆时针转动第一支撑杆301,第一支撑杆301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种植盘303、第二种植盘304和第二支撑杆302一起转动,因第一支撑杆301和第二支撑杆302结构相同,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大小相同并位于同一高度,并且相邻两第一回转座305和相邻两第一固定轴306之间间距相等,所以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分别与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又因为中部的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水平固定焊接在支撑架101顶部,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相等原料,所以所有的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在转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所以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内部双孢菇不会侧翻掉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旋钮(2)和回转式种植装置(3);底座(1)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支撑架(101);所述回转式种植装置(3)安装在支撑架(101)中部;所述回转式种植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所述第一支撑杆(301)和第二支撑杆(30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大小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旋钮(2)和回转式种植装置(3);底座(1)顶部中间位置焊接有支撑架(101);所述回转式种植装置(3)安装在支撑架(101)中部;所述回转式种植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杆(301)、第二支撑杆(302)、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所述第一支撑杆(301)和第二支撑杆(30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种植盘(303)和第二种植盘(304)大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盘(303)右侧一端设置有第一回转座(305),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轴(306);所述多个第一回转座(305)在第二支撑杆(302)长度方间隔转轴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固定轴(306)在第一支撑杆(301)长度方向上间隔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第一回转座(305)和相邻两个第一固定轴(306)之间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双孢菇大棚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种植盘(304)左侧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轴(307),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才
申请(专利权)人:威县每日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