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使用电流检测器和控制逻辑电路的开漏通信系统的中继器这大体上涉及中继器,且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开漏系统的中继器。
技术介绍
中继器在多个装置共享用于通信的共用总线的系统中非常常见。此外,例如内置集成电路(I2C)和系统管理总线(SMBUS)协议的标准需要经由开漏线的通信。然而,由于装置之间的通信的双向性质,检测哪一装置在发射/接收数据对于中继器具有挑战性。开漏系统中的中继器的常规方法涉及静态偏移缓冲器或复杂的高耗能电路静态偏移缓冲器是成问题的,因为静态偏移缓冲器引入了静态偏移,这对于下游装置看到适当的输出低电平可成问题。并且,许多中继器使用上拉电阻器检测数据的发射和/或接收,但这些上拉电阻器的大小可能较大且价格昂贵。除了这些问题之外,一些中继器不能够处置较高速度的通信。
技术实现思路
在所描述实例中,一种设备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电流检测器、晶体管和控制逻辑电路。电流检测器的电流检测器输入耦合到第一端口。晶体管的晶体管沟道电极耦合到第二端口。控制逻辑电路的控制逻辑电路输入耦合到电流检测器输出,且控制逻辑电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备,其包括:/n第一端口;/n第二端口;/n第一晶体管,其包括:/n耦合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晶体管沟道电极;及/n第一晶体管沟道电极;/n第二晶体管,其包括:/n第二晶体管控制电极;及/n耦合到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晶体管沟道电极;/n耦合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电流源;/n电流检测器,其包括:/n耦合到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电流源和所述第一晶体管沟道电极的电流检测器输入;及/n电流检测器输出;/n控制逻辑电路,其包括:/n耦合到所述电流检测器输出的控制逻辑电路输入;及/n耦合到所述第二晶体管控制电极的控制逻辑电路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03 US 62/500,818;20171229 US 62/612,018;20181.一种设备,其包括:
第一端口;
第二端口;
第一晶体管,其包括:
耦合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晶体管沟道电极;及
第一晶体管沟道电极;
第二晶体管,其包括:
第二晶体管控制电极;及
耦合到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晶体管沟道电极;
耦合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电流源;
电流检测器,其包括:
耦合到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电流源和所述第一晶体管沟道电极的电流检测器输入;及
电流检测器输出;
控制逻辑电路,其包括:
耦合到所述电流检测器输出的控制逻辑电路输入;及
耦合到所述第二晶体管控制电极的控制逻辑电路输出。
2.一种设备,其包括:
第一端口;
第二端口;
电流检测器,其包括:
耦合到所述第一端口的电流检测器输入;及
电流检测器输出;
晶体管,其包括:
耦合到所述第二端口的晶体管沟道电极;及
晶体管控制电极;及
控制逻辑电路,其包括:
耦合到所述电流检测器输出的控制逻辑电路;及
耦合到所述晶体管控制电极的控制逻辑电路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包括第一晶体管沟道电极;且
其中:
所述晶体管是第二晶体管;且
所述第一端口进一步耦合到所述第一晶体管沟道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
第一电源,其耦合到电流发生器且具有第一电源电压;
第二电源,其耦合在所述晶体管控制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且具有第二电源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是不同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括耦合到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电流检测器输入的电流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电流源在第一节点处耦合到所述第一晶体管;且
所述电流检测器耦合到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电流路径。
技术研发人员:V·苏玛·维奈,T·尼西,克里斯托弗·L·克拉夫特,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仪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