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丁山专利>正文

一种话筒防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643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话筒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话筒防护罩,包括防喷组件和话筒本体,所述防喷组件安装所述话筒本体的顶部;其中,所述防喷组件包括外部件和内部件,所述内部件的顶部安装所述外部件,其底部与所述话筒本体的顶部相配合;其中,所述外部件包括外部防喷罩,所述外部防喷罩设于内部件顶部的外侧,所述外部防喷罩的内部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内部件包括内部防喷罩。该话筒防护罩,通过外部防喷罩、内部防喷罩之间的相互配合,人们在说话时,气流通过进气孔通过外部防喷罩进入,安装于内部防喷罩凸起面上的气流缓冲片起到缓冲气流的作用,避免气流直接作用到振膜上而引起杂音,提高了话筒的发声质量。

A microphone protective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话筒防护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话筒配件
,具体为一种话筒防护罩。
技术介绍
话筒又称麦克风,是一种电声器材,是声电转换的换能器,通过声波作用到电声元件上产生电压,再转为电能,话筒广泛应用于各种扩音设备中,其中,电容话筒是我们最为常见的话筒之一。电容话筒的捡声原理是利用一张极薄的镀金膜,作为电容的一个极,与其相隔零点几毫米,有另外一个固定电极,这样形成一个几法拉的电容器,薄膜电极跟随声波振动而造成电容的容量变化,形成电信号,该电信号最终通过扬声器进行放大。相比常用的动圈话筒电容话筒灵敏度很高,电容话筒的顶部安装有防喷罩,其作用是防止说话时气流直接对振膜造成波动,避免声音发出“噗噗”的杂音,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说话的时空气流动对振膜造成波动进而提高音质,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仅仅凭借一个网状的防喷罩并不能完美的降低说话时气流对振膜所造成的波动,演讲过程中由于人们语气较为激昂,我们稍加不注意就会造成话筒发出“噗噗”的杂音从而降低了我们演讲的效果,为解决以上问题人们会在防喷罩的基础之上在套上一个棉质网层,然而,该棉质如果过于厚实将会影响话筒的发声效果,过于纤薄又难以起到效果,气流仍然会穿过棉质网层以及防喷罩进而对振膜造成波动,棉质网层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话筒防护罩,具备避免演讲时气流直接对振膜造成波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仅仅凭借一个网状的防喷罩并不能完美的降低说话时气流对振膜所造成的波动,演讲过程中由于人们语气较为激昂,我们稍加不注意就会造成话筒发出“噗噗”的杂音从而降低了我们演讲的效果,为解决以上问题人们会在防喷罩的基础之上在套上一个棉质网层,然而,该棉质如果过于厚实将会影响话筒的发声效果,过于纤薄又难以起到效果,气流仍然会穿过棉质网层以及防喷罩进而对振膜造成波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话筒防护罩,包括防喷组件和话筒本体,所述防喷组件安装所述话筒本体的顶部;其中,所述防喷组件包括外部件和内部件,所述内部件的顶部安装所述外部件,其底部与所述话筒本体的顶部相配合;其中,所述外部件包括外部防喷罩,所述外部防喷罩设于内部件顶部的外侧,所述外部防喷罩的内部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内部件包括内部防喷罩;其中,所述内部件包括内部防喷罩,所述内部防喷罩位于外部防喷罩的内腔,所述内部防喷罩与外部防喷罩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内部防喷罩的凸起面安装有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气流缓冲片,所述气流缓冲片与所述进气口相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话筒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出气口相互交替设置,所述进气孔位于外部防喷罩外侧的开口大于其位于外部防喷罩内部的开口,所述出气孔位于外部防喷罩外侧的开口小于其位于外部防喷罩内部的开口;其中,所述出气孔位于外部防喷罩的开口小于进气孔位于外部防喷罩的开口。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话筒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流缓冲片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气流缓冲片弧形凹面的中心位置与进气孔位于外部防喷罩内部的开口相对应,所述气流缓冲片弧形凹面的边缘位置与出气孔位于外部防喷罩内部的开口相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话筒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流缓冲片通过固定杆与内部防喷罩的凸起面相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话筒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气流缓冲片的底部固定有滑竿,所述滑竿套设所述内部防喷罩的内部;其中,所述滑竿的外表面套设有位于气流缓冲片和内部防喷罩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气流缓冲片的底面和内部防喷罩的凸起面相接触;其中,所述滑竿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两端设有凸起端,所述凸起端与所述内部件相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话筒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部件还包括内部固定筒,所述内部固定筒的顶部与所述内部防喷罩相固定,所述内部固定筒的底部螺纹套设所述话筒本体的顶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话筒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部件还包括外部固定筒,所述外部固定筒的顶部与所述外部防喷罩相固定,其底部螺纹套设所述内部固定筒的外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话筒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部固定筒的外表面开设有筒外槽,所述筒外槽的内部套设有减震组件;其中,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橡胶环和折叠橡胶垫,所述折叠橡胶垫的内侧面与筒外槽的内腔相接触,所述折叠橡胶垫的外侧面与减震橡胶环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减震橡胶环的外表面设有减震触点。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话筒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喷组件还包括棉质结构层和支撑架,所述棉质结构层与所述内部防喷罩的内腔相适配,所述棉质结构层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所述内部防喷罩的凹陷面。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话筒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撑杆和安装片,所述撑杆与所述安装片相固定,所述撑杆与所述棉质结构层的内腔相接触,所述安装片与所述滑竿相连接;其中,所述安装片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圆孔和安装条孔,所述安装圆孔位于安装条孔的中部,所述安装槽位于安装条孔的一侧;其中,所述安装圆孔内部套设所述滑竿,所述安装条孔与所述限位杆相适配。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话筒防护罩,通过外部防喷罩、内部防喷罩之间的相互配合,人们在说话时,气流通过进气孔通过外部防喷罩进入,安装于内部防喷罩凸起面上的气流缓冲片起到缓冲气流的作用,避免气流直接作用到振膜上而引起杂音,提高了话筒的发声质量。2、该话筒防护罩,通过减震组件的缓冲作用,减震橡胶环通过折叠橡胶垫安装与外部固定筒的外侧面,话筒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横向放置时,减震橡胶环可避免防喷组件的位置直接触碰到硬质的桌面、讲台并起到减震作用,避免防喷组件受磕碰并发出较大的声音而造成人们听力上的不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防喷组件;101-外部件;101a-外部固定筒;101a-1-筒外槽;101b-外部防喷罩;101b-1-进气孔;101b-2-出气孔;102-内部件;102a-内部固定筒;102b-内部防喷罩;102b-1-通孔;102b-2-气流缓冲片;102b-21-固定杆;102b-22-滑竿;102b-23-限位杆;102b-231-凸起端;102b-24-复位弹簧;102c-棉质结构层;102c-1-通槽;102d-支撑架;102d-1-撑杆;102d-2-安装片;102d-21-安装槽;102d-22-安装圆孔;102d-23-安装条孔;200-话筒本体;201-振膜;300-减震组件;301-减震橡胶环;301a-减震触点;302-折叠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话筒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喷组件(100)和话筒本体(200),所述防喷组件(100)安装所述话筒本体(200)的顶部;/n其中,所述防喷组件(100)包括外部件(101)和内部件(102),所述内部件(102)的顶部安装所述外部件(101),其底部与所述话筒本体(200)的顶部相配合;/n其中,所述外部件(101)包括外部防喷罩(101b),所述外部防喷罩(101b)设于内部件(102)顶部的外侧,所述外部防喷罩(101b)的内部设有进气孔(101b-1)和出气孔(101b-2),所述内部件(102)包括内部防喷罩(102b);/n其中,所述内部件(102)包括内部防喷罩(102b),所述内部防喷罩(102b)位于外部防喷罩(101b)的内腔,所述内部防喷罩(102b)与外部防喷罩(101b)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内部防喷罩(102b)的凸起面安装有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气流缓冲片(102b-2),所述气流缓冲片(102b-2)与所述进气口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话筒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喷组件(100)和话筒本体(200),所述防喷组件(100)安装所述话筒本体(200)的顶部;
其中,所述防喷组件(100)包括外部件(101)和内部件(102),所述内部件(102)的顶部安装所述外部件(101),其底部与所述话筒本体(200)的顶部相配合;
其中,所述外部件(101)包括外部防喷罩(101b),所述外部防喷罩(101b)设于内部件(102)顶部的外侧,所述外部防喷罩(101b)的内部设有进气孔(101b-1)和出气孔(101b-2),所述内部件(102)包括内部防喷罩(102b);
其中,所述内部件(102)包括内部防喷罩(102b),所述内部防喷罩(102b)位于外部防喷罩(101b)的内腔,所述内部防喷罩(102b)与外部防喷罩(101b)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内部防喷罩(102b)的凸起面安装有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气流缓冲片(102b-2),所述气流缓冲片(102b-2)与所述进气口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筒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101b-1)与所述出气口相互交替设置,所述进气孔(101b-1)位于外部防喷罩(101b)外侧的开口大于其位于外部防喷罩(101b)内部的开口,所述出气孔(101b-2)位于外部防喷罩(101b)外侧的开口小于其位于外部防喷罩(101b)内部的开口;
其中,所述出气孔(101b-2)位于外部防喷罩(101b)的开口小于进气孔(101b-1)位于外部防喷罩(101b)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筒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缓冲片(102b-2)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气流缓冲片(102b-2)弧形凹面的中心位置与进气孔(101b-1)位于外部防喷罩(101b)内部的开口相对应,所述气流缓冲片(102b-2)弧形凹面的边缘位置与出气孔(101b-2)位于外部防喷罩(101b)内部的开口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话筒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缓冲片(102b-2)通过固定杆(102b-21)与内部防喷罩(102b)的凸起面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筒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缓冲片(102b-2)的底部固定有滑竿(102b-22),所述滑竿(102b-22)套设所述内部防喷罩(102b)的内部;
其中,所述滑竿(102b-22)的外表面套设有位于气流缓冲片(102b-2)和内部防喷罩(102b)之间的复位弹簧(102b-24),所述复位弹簧(102b-24)的两端分别与气流缓冲片(102b-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丁山
申请(专利权)人:张丁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