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心洗油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34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心洗油仪,包括储液箱和用于清洗岩心的岩心釜,储液箱的溶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岩心釜的进液口,岩心釜的废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蒸馏釜的进液口,蒸馏釜的蒸馏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储液箱的进液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岩心洗油仪,通过储液箱、岩心釜和蒸馏釜构成一个小的循环洗油系统,储液箱中的洗油溶液通过管线流入至岩心釜中对待清洗的岩心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的废液通过管线流入至蒸馏釜内进行蒸馏操作,接着将蒸馏液重新排入到储液箱中,从而达到对岩心进行循环洗油的操作。该岩心洗油仪在保证对岩心清洗干净的基础上,对洗油溶液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提高了洗油效率。

A core oil washing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心洗油仪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地质勘探
,具体涉及一种岩心洗油仪。
技术介绍
在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的过程中,要了解和认识地质结构及演变过程,主要是通过对岩石的成分、年份、结构等各项技术数据进行分析。石油地质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电镜扫描、铸体分析、岩石敏感性、化学成份等四十多项相关的选项。其中,孔隙度、渗透率、电镜扫描、铸体分析、岩石敏感性等十几个项目,在分析前要对岩石岩心样品进行清洗,去除样品内部中的油脂。样品形状分规则和不规则,规则样品的形状主要为直径2.5cm的圆柱体,高度有0.5cm、2.5cm、5cm等不同规格,及部分直径为3.8cm的圆柱体。如果样品内部清洗的程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就直接影响选项的分析和数据精度。岩心样品存在不同的性质:密度、硬度、粘性等,使得在洗油的过程中对温度、压力、洗油溶液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选择。每批单个样品质量在10-200克之间所用的洗油时间15-20天,500克以上的单个样品每批所用的时间20-40天,工作时间太长;由于洗油仪的型号不同,储液桶所用的洗油溶液在15-30升,每桶洗油溶液只能洗3-5批样品,为了减少样品受到污染只能更换洗油溶液,这样便使得洗油溶液的使用率太低。为了将洗油溶液循环利用,涌现出了很多洗油仪,大多洗油仪器是密闭式容器,如图1所示。储液桶置于密闭式容器的底部,电热管303置于储液桶内的洗油溶液中,洗油溶液的成份一般是苯和酒精3:1的混合液,样品置于专用的样品桶302内,在洗油仪器密闭的容器顶部安装有冷凝器301。在洗油过程中,电热管303加热储液桶内的洗油溶液形成上升的蒸馏气体,上升的蒸馏气体通过顶部冷凝器301的作用冷凝成滴液。冷凝方法存在两种:一种方法是将滴液直接滴到样品表面;一种方法是将冷凝液汇集流入样品桶中,对样品进行清洗和浸泡。样品经过浸泡,样品中部分油脂和泥沙溶入洗油溶液中形成混合液,混合液通过回流管线或虹吸作用回流至储液桶内再次受热形成新的蒸馏气体,这样就形成反复内循环。连续的洗油使得储液桶中溶液的油脂和泥沙的含量浓度逐步升高。电热管的表面温度900°,石油焦油的形成温度320°,在高温的作用下,储液桶内的混合液中部分油脂在高温的作用下形成石油焦油颗粒,在工作过程中储液桶内的混合液中细小的油脂和石油焦油颗粒会随着蒸馏气体一起上升运动,形成对样品表面的直接污染,受污染的样品的表面出现一层棕黑色的石油焦油,样品表面的石油焦油容易形成隔膜,阻断溶液对样品的渗入,清洗效果不佳,进而使得清洗效果较长,效率低。同时,在清洗过程中可能有溢流现象出现,易造成溶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心洗油仪,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岩心洗油仪清洗效果不佳、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心洗油仪,包括用于储存洗油溶液的储液箱和用于清洗岩心的岩心釜,储液箱的溶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岩心釜的进液口,岩心釜的废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蒸馏釜的进液口,蒸馏釜的蒸馏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储液箱的进液口。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石油石焦的形成,所述岩心釜为通过岩心釜导热隔板隔开的上下双层结构,包括岩心釜上腔室和岩心釜下腔室;岩心釜上腔室中设置有用于盛放岩心的样品盛放装置,岩心釜下腔室中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将岩心釜通过岩心釜导热隔板设置成上下结构,通过该导热隔板的设置,使得常规手段中的直接加热变成间接加热,这样便避免了石油石焦的形成,更有利于岩心的清洗工作的进行。进一步的,所述岩心釜导热隔板倾斜设置,岩心釜的进液口和废液出口均设置于岩心釜上腔室中的釜壁上,且岩心釜的进液口设置的位置高于岩心釜的废液出口设置的位置。岩心釜导热隔板倾斜设置,使得岩心釜内的废液更易流入到蒸馏釜内,提高了洗油效率。进一步的,为了使待洗岩心受热更均匀,所述样品盛放装置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开口。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石油石焦的形成,所述蒸馏釜为通过蒸馏釜导热隔板隔开的上下双层结构,包括蒸馏釜上腔室和蒸馏釜下腔室;蒸馏釜上腔室中设置有冷凝器和蒸馏液托盘,蒸馏釜的下腔室中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将蒸馏釜通过蒸馏釜釜导热隔板设置成上下结构,通过该导热隔板的设置,使得常规手段中的直接加热变成间接加热,这样便避免了石油石焦的形成,更有利于岩心的清洗工作的进行。进一步的,所述蒸馏釜导热隔板倾斜设置,蒸馏釜的进液口和废液出口均设置于蒸馏釜上腔室的釜壁上,且蒸馏釜的进液口设置的位置高于蒸馏釜的废液出口设置的位置。进一步的,还包括废液箱,蒸馏釜的釜壁上还设置有废液出口,蒸馏釜的废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废液箱的进液口。进一步的,还包括负压装置,岩心釜的釜壁上还设置有真空出口,负压装置通过负压管线连接至岩心釜的真空出口。负压装置的设置,使得在完成一个洗油周期后,通过该负压装置降低岩心釜内的压力,使得油脂膨胀酥松,从而使这些膨胀酥松的油脂在下一个清洗周期中能够被更好的溶解、清洗,防止石油焦油的形式。进一步的,还包括废气处理装置,岩心釜的釜壁上还设置有排气口,蒸馏釜的釜壁上还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分别通过对应的管线连接至岩心釜的排气口、蒸馏釜的排气口。进一步的,为了降低待洗岩心中的洗油溶液的含量,还包括注气泵,岩心釜的釜壁上还设置有注气口,注气泵通过注气管线连接至岩心釜的注气口。当完成了一个洗油周期后,因岩心釜在排除废液时,釜内会积存一部分废液无法排除,对于积存的废液可通过气压排出,当完成洗油工作后,通过连续注气可将样品中的大部分洗油溶液带出,降低样品中的洗油溶液含量,降低对人体的直接伤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岩心洗油仪,通过储液箱、岩心釜和蒸馏釜构成一个小的循环洗油系统,储液箱中的洗油溶液通过管线流入至岩心釜中对待清洗的岩心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的废液通过管线流入至蒸馏釜内进行蒸馏操作,接着将蒸馏液重新排入到储液箱中,从而达到对岩心进行循环洗油的操作。该岩心洗油仪在保证对岩心清洗干净的基础上,对洗油溶液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提高了洗油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岩心洗油仪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岩心洗油仪结构图;图3是岩心釜结构图;图4是蒸馏釜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岩心洗油仪的结构如图2所示。整体来说,该岩心洗油仪包括样品清洗系统和废液处理系统。样品清洗系统包括岩心釜1、储液箱3、注气泵5和负压系统。岩心釜是清洗岩石样品的密闭容器,其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由导热倾斜隔板107将其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腔室。该导热倾斜隔板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在图3中表现为右边高、左边低。上腔室是岩石样品清洗室,其工作压力和温度为:压力≤2Mpa,温度≤200°。上腔室内部设置有梯形支架101,用于摆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心洗油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洗油溶液的储液箱和用于清洗岩心的岩心釜,储液箱的溶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岩心釜的进液口,岩心釜的废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蒸馏釜的进液口,蒸馏釜的蒸馏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储液箱的进液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心洗油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储存洗油溶液的储液箱和用于清洗岩心的岩心釜,储液箱的溶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岩心釜的进液口,岩心釜的废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蒸馏釜的进液口,蒸馏釜的蒸馏液出口通过管线连接至储液箱的进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洗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釜为通过岩心釜导热隔板隔开的上下双层结构,包括岩心釜上腔室和岩心釜下腔室;岩心釜上腔室中设置有用于盛放岩心的样品盛放装置,岩心釜下腔室中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洗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釜导热隔板倾斜设置,岩心釜的进液口和废液出口均设置于岩心釜上腔室中的釜壁上,且岩心釜的进液口设置的位置高于岩心釜的废液出口设置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洗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盛放装置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洗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釜为通过蒸馏釜导热隔板隔开的上下双层结构,包括蒸馏釜上腔室和蒸馏釜下腔室;蒸馏釜上腔室中设置有冷凝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辉许寻陈卫东王进安单献国刘超莫冰杨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