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420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及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素土夯实层、位于素土夯实层上的基配碎石层、以及位于基配碎石层上的结合层,所述结合层上设置有透水面层,所述素土夯实层上压入插接有多根中空的渗水管,多根渗水管间隔均匀布置,所述渗水管的一端为插入端,所述渗水管的另一端为引流端,所述渗水管的插入端插入到素土夯实层的松散渗水层中,所述渗水管的引流端与结合层的表面相齐平。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就地渗水,将雨水导入进地下土层,减少了雨水径流量,防止道路及广场积水的特点;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素土夯实层的密实度。

A kind of road, squar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convenient for seep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结构的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车辆的增多,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产生了温室效应,全球降雨量增多,降水量重新分配。为此,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宗旨是为了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减少雨水径流量,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吸收雨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环保型海绵城市。现有中一些非透水的道路、广场,在面对突发性大降雨量时,往往道路、广场积水相对多,雨水径流量大,不能就地渗透,再加上不能及时排出,常常会引起路面积水升高,因此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具有便于就地渗水,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积水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位于素土夯实层上的基配碎石层、以及位于基配碎石层上的结合层,所述结合层上设置有透水面层,所述素土夯实层上压入插接有多根中空的渗水管,多根渗水管间隔均匀布置,所述渗水管的一端为插入端,所述渗水管的另一端为引流端,所述渗水管的插入端插入到素土夯实层的松散渗水层中,所述渗水管的引流端与结合层的表面相齐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透水面层设置在道路、广场的表面,结合层用于对透水面层进行固定并阻隔雨水通过,若结合层不防水,雨水直接渗入到素土夯实层表面,容易导致素土夯实层表面出现松散塌陷的情况。当降水量过多导致道路或广场无法及时排水而出现积水情况时,此时,雨水将通过渗入到透水面层下方,雨水将从渗水管的引流端进入,雨水顺着渗水管进入到素土夯实层的松散渗水层中,从而以将雨水从路面道路结构的透水面层上直接引入到素土夯实层下方,以方便将雨水直接渗入到地表之下中,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道路、广场积水,并且方便将雨水重新渗入到路面道路结构的地表中,以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环保型海绵城市,并且保护了素土夯实层的表面结构,使得道路、广场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优选的,所述渗水管采用竹管,所述竹管内每个竹节进行贯通以使得竹管呈中空设置,所述竹管插入端的开口通过其竹节进行密封,所述竹管插入端上周向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相通的渗水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渗水管采用竹管,竹管制成的渗水管具有环保的特点,并且竹管制成的渗水管在进行插接安装时,通过其竹节将竹管插入端的开口进行密封,能够防止竹管插入到素土夯实层中时,避免竹管内部填充进入素土,并且在竹管插入到素土夯实层中时,竹管能够进一步将素土夯实层进行相互挤压,从而提高素土夯实层的压实度。优选的,所述竹管的插入端切削成尖刺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尖刺状的插入端能够进一步提高竹管插入到素土夯实层的便利性。优选的,所述渗水管内填充有粗砂或细粒径过滤石,所述粗砂或细粒径过滤石填充至与渗水管引流端的开口齐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粗砂或细粒径过滤石将渗水管内部进行填充,一方面粗砂或细粒径过滤石能够将渗水管中流过的雨水进行过滤,另一方面粗砂或细粒径过滤石能够对渗水管的内部进行支撑,提高渗水管的抗挤压性,并且在渗水管因长时间置于素土夯实层中出现腐蚀时,粗砂或细粒径过滤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素土夯实层出现松散的现象。优选的,所述结合层包括底层和表层,所述底层为敷设在基配碎石层上的无砂大孔混凝土层,所述表层为敷设在底层上的干硬性水泥砂浆,所述透水面层为透水砖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砂大孔混凝土层用于对基配碎石层进行稳固并保持表面平整,干硬性水泥砂浆用于对透水面层进行固定并进行雨水的隔绝。优选的,所述松散渗水层距离素土夯实层表面的距离为50~100c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渗水管插入到素土夯实层表面下方50~100cm的松散渗水层处,从而雨水从渗水管中流下时,方便雨水渗透进入到素土夯实层下方的地表中,并且雨水不会对素土夯实层的表层进行冲刷,造成素土夯实层表层结构出现松散,即保护了素土夯实层的稳定性,也相应满足了雨水渗透。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的施工方法,具有便于就地渗水,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积水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通过将素土夯实以形成素土夯实层,素土夯实层的压实度不小于为93%;S200,多根渗水管以4米间隔均匀设置到素土夯实层上,渗水管的插入端压入到素土夯实层的松散渗水层中,其中,松散渗水层距离素土夯实层表面的距离为50~100cm;S300,在每根渗水管中填充粗砂或细粒径过滤石,粗砂或细粒径过滤石被填充至与渗水管引流端的开口齐平;S400,在素土夯实层上平铺碎砾石并压实以形成基配碎石层,基配碎石层上敷设结合层进行稳固,结合层的表面与渗水管的引流端相齐平;S500,结合层上敷设透水面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中雨水将从渗水管的引流端进入,雨水顺着渗水管进入到素土夯实层的松散渗水层中,从而以将雨水从路面道路结构的透水面层上直接引入到素土夯实层下方,以方便将雨水直接渗入到地表中,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路面积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渗水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素土夯实层;2、基配碎石层;3、结合层;31、底层;32、表层;4、透水面层;5、渗水管;51、插入端;52、引流端;53、渗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设置在地表之上。为响应国家提出建设“海绵城市”,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环保型海绵城市。本申请的道路、广场结构能够在面对突发性大降雨量时,将道路或广场上的积水及时排出并渗入到地表之下,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积水情况发生,并相应实现环保型海绵城市的需求。具体地,该道路、广场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1、基配碎石层2、结合层3和透水面层4。素土夯实层1设置在地表之上,素土夯实层1采用夯土机或压路机将素土进行压实,素土夯实层1的压实度不小于为93%,素土夯实层1的表层为压实层,压实层的下方为松散渗水层,松散渗水层距离素土夯实层1表面的距离为50~100cm,松散渗水层距离素土夯实层1表面的距离优选为60cm,即压实层的厚度为60cm。基配碎石层2设置在素土夯实层1上,基配碎石层2采用300厚级碎砾石进行平铺,平铺完成后的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1)、位于素土夯实层(1)上的基配碎石层(2)、以及位于基配碎石层(2)上的结合层(3),所述结合层(3)上设置有透水面层(4),其特征在于,/n所述素土夯实层(1)上压入插接有多根中空的渗水管(5),多根渗水管(5)间隔均匀布置,所述渗水管(5)的一端为插入端(51),所述渗水管(5)的另一端为引流端(52),所述渗水管(5)的插入端(51)插入到素土夯实层(1)的松散渗水层中,所述渗水管(5)的引流端(52)与结合层(3)的表面相齐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1)、位于素土夯实层(1)上的基配碎石层(2)、以及位于基配碎石层(2)上的结合层(3),所述结合层(3)上设置有透水面层(4),其特征在于,
所述素土夯实层(1)上压入插接有多根中空的渗水管(5),多根渗水管(5)间隔均匀布置,所述渗水管(5)的一端为插入端(51),所述渗水管(5)的另一端为引流端(52),所述渗水管(5)的插入端(51)插入到素土夯实层(1)的松散渗水层中,所述渗水管(5)的引流端(52)与结合层(3)的表面相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5)采用竹管,所述竹管内每个竹节进行贯通以使得竹管呈中空设置,所述竹管插入端(51)的开口通过其竹节进行密封,所述竹管插入端(51)上周向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相通的渗水孔(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管的插入端(51)切削成尖刺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渗水的道路、广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5)内填充有粗砂或细粒径过滤石,所述粗砂或细粒径过滤石填充至与渗水管(5)引流端(52)的开口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