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高原的红叶李栽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3831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高原的红叶李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苗木选择及挖掘;S2栽植区域选择及处理;S3种植穴开挖;S4栽植流程;S5树木维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枝叶提取液作为根部土球抗氧化剂,防止根部呼吸作用大量氧化根部的生长素,采用70%的乙醇配合70%丙森锌、70%甲基硫菌灵作为消毒杀菌剂,抑制根部土球无氧呼吸,杀灭根部土球中的有害细菌;通过构建水圈堰,使定根水、天然泉水充分渗透,被保水剂吸附,使树木根部能充分吸收水分,解决水分流失严重问题;采用底部十字形的种植坑,增加腐熟农家肥的扩散速度,为栽植后的树木提供充足的营养基质,同时与保水剂配合,充分保证土壤水分长时间保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高原的红叶李栽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景观种植
,具体是一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高原的红叶李栽植方法。
技术介绍
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叶常年紫红色,著名观叶树种,中国华北及其以南地区广为种植,性喜阳光、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对土壤适应性强,不耐干旱,较耐水湿,但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黏质中性、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根系较浅,萌生力较强,不耐碱。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干寒,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并且大多数土壤形成时间短,熟化程度不高,多属砂壤土、砂性重、石砾多、质地偏粗、易漏肥;且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即使有少数土地含腐殖质较多,亦因温度昼高夜低,微生物繁殖慢、数量少、分解缓慢,很少为树木所吸收。现有的高海拔地区栽植技术,大多采用改进土壤基质以及种植穴结构,进而改善高海拔地区土壤熟化不高、养分含量低情况,同时解决高原地区温差大导致栽植树木根部出现冻伤、冻死情况;如专利技术为一种乔木栽植方法,公开了一种乔木栽植方法,涉及园林景观种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苗木准备、平衡修剪、挖掘运输、药剂处理、栽植、浇底水复土包墒、绑扎固定以及养护;通过科学的移栽种植方法,保证移植过程的顺利,同时添加营养土以及药剂处理,并促使新移栽入坑中的苗木迅速的生长出侧根,增加树木本身的营养供给,让苗木自身迅速的回复正常状态,最终通过上述方法提高其移栽的存活率。但上述专利技术针对乔木挖掘后的树木保护、树木培植方向,忽略了种植穴内针对不同乔木特性设置的简便性和种植穴留肥的重要性,同时移栽过程中忽略了异地移植时,不同区域的土壤细菌菌种对乔木携带的原始菌种拮抗进而影响乔木生长这一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高原的红叶李栽植方法,以至少达到高效杀菌、长时间保水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垂丝海棠的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胸径φ在5-6cm的红叶李树木幼苗,在培植苗圃起挖时起挖的根部土球直径32-42cm,以及土球厚度20-28cm,对所述根部土球进行起挖处理,并对树干进行梳枝去叶,采用草绳捆绑枝条;S2选取含砂石量30%-40%区域作为栽植区域,清理区域内垃圾,采用砂石:河泥土=2:3翻犁修整种植区域,将所述梳枝去叶的残余枝叶搅碎成粉末,按照5-9g/m2在所述翻犁修整过程中均匀搅拌混合,形成栽植土;S3在所述栽植土上间隔1-1.2m开挖种植穴,挖掘出的土壤经过细碎化处理成为细种植土,留待备用;采用腐熟农家肥填充种植穴底部,填充厚度3-6cm,并采用保温地膜覆盖8-10hS4将S2中处理完毕的红叶李树木移栽入S3中准备的种植穴中,采用S3中所述细种植土铺满种植穴底部,铺设厚度3-5cm,将所述的根部土球正对种植穴中心植入种植穴中,采用细种植土回填种植穴,并夯实;当夯实厚度至所述根部土球高度的1/5时,在种植穴内根部土球周围均匀散入21-29g保水剂后继续用细种植土填充夯实种植穴;当所述根部土球高度夯实高度达到4/5后,采用30%生根水浇灌透根部土球,待2-4h后,采用10%的定根水灌满整个种植穴,待3-6h后,采用填充松土方式继续填充满种植穴,并构建水圈堰,按照500ml/d浇灌10%根水15d;S5栽植完成后,在冬季,当温度低于2℃,将树木根部松土3-4cm后,采用保温薄膜覆盖种植穴树杆脚径周围,覆盖直径超过种植穴直径10cm,在保温薄膜上铺满15-20cm的所述细种植土,并在细种植土上覆盖上天然肥料;在夏季,当温度超过30℃,将根部松土5-6cm,并用细种植土构建水圈堰,按照12h间隔浇灌500ml的天然泉水。所述的种植穴直径不小于45cm、深度低于所述根部土球厚度12-16cm,底部呈十字形分布,采用底部十字形的种植坑,增加腐熟农家肥的扩散速度,为栽植后的树木提供充足的营养基质。优选的,所述的腐熟农家肥采用家畜粪便、剩饭菜,加入泔水密封发酵10-12h后形成腐熟肥,经过晾干搅碎成粉后形成腐熟农家肥,循环利用常见的生活废物,提供树木的营养基质。优选的,所述的杀菌剂为70%丙森锌、70%甲基硫菌灵、枝叶提取液按照体积比1:1:5混合配置而成,所述的枝叶提取液为将梳枝去叶的残枝落叶研磨成粉,置于提取罐中,采用乙酸乙酯常温下萃取,按照1:6与70%的乙醇混合形成,采用枝叶提取液作为根部土球抗氧化剂,防止根部呼吸作用大量氧化根部的生长素,采用70%的乙醇配合70%丙森锌、70%甲基硫菌灵作为消毒杀菌剂,抑制根部土球无氧呼吸的同时杀灭根部土球中的有害细菌。优选的,所述的梳枝去叶为枝干按照“三叉九顶”原则,梳掉靠背枝、超长枝、超高枝、弱小枝;去掉残叶、病叶、黄叶,并保证树叶总量为未处理前的15%,通过梳枝去叶减少栽植树木的营养需求,进而方便树木栽植后的迅速恢复。优选的,所述的起挖处理为:采用杀菌剂喷洒润湿根部土球,待5min后,再次喷洒润润湿根部土球,采用薄膜裹紧根部土球,并用草绳交错捆绑固定,使杀菌剂充分浸透根部土球,保持水分,同时保证树木运输过程中的根部安全。优选的,所述的水圈堰根据树木胸径,设定直径为25-35cm,高度10cm,堰道宽度为5cm,通过构筑水圈堰浇灌栽植后树木,进而维持树木根系水分以及营养要求。优选的,所述的保水剂采用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形成的高吸附性树脂,利用高吸附性树脂作为保水剂,吸附土壤中水分,同时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为环保型高吸附性树脂,对土壤污染危害性较低。优选的,所述的细碎化处理为采用破碎机破碎土壤2h,筛网过滤,得到粒径为1.5mm以下的湿润细种植土,并晾晒3h,得到细种植土,破碎种植穴挖掘产生的土壤作为细种植土,增加土壤透水性同时细碎的细种植土可作为种植穴内良好的填充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枝叶提取液作为根部土球抗氧化剂,防止根部呼吸作用大量氧化根部的生长素,采用70%的乙醇配合70%丙森锌、70%甲基硫菌灵作为消毒杀菌剂,抑制根部土球无氧呼吸的同时高效杀灭根部土球中的有害细菌。2.通过在种植穴上构建水圈堰,利用水圈堰,使定根水、天然泉水充分渗透,被保水剂吸附,进而使树木根部能充分吸收水分,解决水分流失严重问题。3.采用底部十字形的种植坑,增加腐熟农家肥的扩散速度,为栽植后的树木提供充足的营养基质,同时十字形的种植穴针与保水剂配合,充分保证土壤水分长时间保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实施例1一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高原的红叶李栽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胸径φ在5-6cm的红叶李树木幼苗,在培植苗圃起挖时起挖的根部土球直径35cm,以及土球厚度23cm,对所述根部土球进行起挖处理,并对树干进行梳枝去叶,采用草绳捆绑枝条;所述的起挖处理为:采用70%丙森锌、70%甲基硫菌灵、枝叶提取液按照体积比1:1:5混合配置而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高原的红叶李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选择胸径φ在5-6cm的红叶李树木幼苗,在培植苗圃起挖时起挖的根部土球直径32-42cm,以及土球厚度20-28cm,对所述根部土球进行起挖处理,并对树干进行梳枝去叶,采用草绳捆绑枝条;/nS2选取含砂石量30%-40%区域作为栽植区域,清理区域内垃圾,采用砂石:河泥土=2:3翻犁修整种植区域,将所述梳枝去叶的残余枝叶搅碎成粉末,按照5-9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高原的红叶李栽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胸径φ在5-6cm的红叶李树木幼苗,在培植苗圃起挖时起挖的根部土球直径32-42cm,以及土球厚度20-28cm,对所述根部土球进行起挖处理,并对树干进行梳枝去叶,采用草绳捆绑枝条;
S2选取含砂石量30%-40%区域作为栽植区域,清理区域内垃圾,采用砂石:河泥土=2:3翻犁修整种植区域,将所述梳枝去叶的残余枝叶搅碎成粉末,按照5-9g/m2在所述翻犁修整过程中均匀搅拌混合,形成栽植土;
S3在所述栽植土上间隔1-1.2m开挖种植穴,挖掘出的土壤经过细碎化处理成为细种植土,留待备用;采用腐熟农家肥填充种植穴底部,填充厚度3-6cm,并采用保温地膜覆盖8-10h
S4将S2中处理完毕的红叶李树木移栽入S3中准备的种植穴中,采用S3中所述细种植土铺满种植穴底部,铺设厚度3-5cm,将所述的根部土球正对种植穴中心植入种植穴中,采用细种植土回填种植穴,并夯实;当夯实厚度至所述根部土球高度的1/5时,在种植穴内的根部土球周围均匀散入21-29g保水剂,继续用细种植土填充夯实种植穴;当所述根部土球高度夯实高度达到4/5后,采用30%生根水浇灌透根部土球,待2-4h后,采用10%的定根水灌满整个种植穴,待3-6h后,采用填充松土方式继续填充满种植穴,并构建水圈堰,按照500ml/d浇灌10%根水15d;
S5栽植完成后,在冬季,当温度低于2℃,将树木根部松土3-4cm后,采用保温薄膜覆盖种植穴树杆脚径周围,覆盖直径超过种植穴直径10cm,在保温薄膜上铺满15-20cm的所述细种植土,并在细种植土上覆盖上天然肥料;在夏季,当温度超过30℃,将根部松土5-6cm,并用细种植土构建水圈堰,按照12h间隔浇灌500ml的天然泉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挖处理为:采用杀菌剂喷洒润湿根部土球,待5min后,再次喷洒润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理琼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环美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